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维度与价值观概述

文化维度与价值观概述


男性化/女性化文化的典型特征
女性化文化 性别角色差异较小 男女都应该谦虚、有爱心 工作与家庭的平衡 同情弱者 父母都情理并重 男孩女孩都可以哭,都不应该打架 宗教关注于其他人类成员 对于性持中立态度
男性化文化 性别角色差异较大 男性应果断自信、雄心勃勃 强调工作 仰慕强者 父讲理,母重情 女孩才可以哭,男孩才可以打架 宗教关注与上帝或众神 性的道德化
• 在个人水平和国家水平上分析项目间的相关,得到了完全不同的 结果
• 在另一批来自30个国家的样本中,在国家水平上观察到了类似的 项目间相关
• 在国家水平开展因素分析,结合前人的理论、实证研究,得到了 4个基本的文化维度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型(Hofstade, 1980)
维度1: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
• 组织或群体中权力较低的成员,是否接受和期望权力的不公平分配 • 高权力距离:东欧、拉丁、亚洲、非洲;低权力距离:使用德语和英语西方
国家、北欧
高/低权力距离文化的典型特征
低权力距离文化 权力的使用应当具有正当性,应被制 约和评判 不敬畏长辈 家长平等对待孩子 教育以学生为中心 上级征询下级意愿 社会收入分布相对平等 腐败较少,丑闻会终结政治生涯 宗教强调信徒的平等
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的关系
• 三个维度均与权力距离、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存在显著相关 • 等级性与不确定性规避存在负相关
目录
•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 • 施瓦茨的价值观理论 •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理论的发展
特兰蒂斯(Harry C. Triandis)
• 希腊人 • 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 长期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任教
• 遵从(conformity):控制那些 可能伤害他人、违反规范的行 动或倾向
• 传统(Tradition):尊重、赞成 和接受文化传统
轴2:自我提高(Self-Enhancement)
• 成就(Achievement):通过展 现个人能力,获取成功
• 权力(Power):社会地位和声 望,对于他人或资源的控制和 支配
轴2:自我超越(Self-Transcendence)
• 仁慈(Power):保护和提升那 些经常接触的人(内群体)的 福祉
• 普遍性( Universalism ):理 解、欣赏、容忍、保护全人类 和自然的福祉
施瓦茨的文化价值观模型(Schwartz, 1994)
• 从56个价值观中挑选44个具有跨文化等价性的条目
维度2:等级性-平等性
• 等级性(Hierarchy):强调权威与谦 卑,等级结构的正当性
• 平等性(Egalitarianism):强调社会 公正和平等,关注他人福祉
维度3:和谐-掌控
• 和谐(Harmony):与自然环境和谐 共处
• 掌控(Mastery):支配环境,取得个 人成功
个人水平和国家水平结果的比较
中国人真的是集体主义吗?
• Brewer & Chen (2007)提出,集体主义应进一步分为两种:
• 关系集体主义(relational collectivism):聚焦于亲近的人际关系 • 群体集体主义(group collectivism):聚焦于群体与社会认同
• 根据他们的理论,中国人属于典型的关系集体主义,在群体集体 主义上则低于美国人
• 1928年生于荷兰哈勒姆
• 1964-1967,Groningen大学,社会科 学博士
• 1965-1971,建立IBM欧洲分公司的人 力研究部门
• 1980年出版 《Culture’s Consequences 》,奠定了文化维度 理论的基础
文化维度理论的诞生
• 1970年代,霍夫斯泰德在IBM工作期间,获得了一批全球50多个 国家员工的价值观调查数据(n>100000)
• 在国家水平上开展最小空间分析
• 得到了7个类别,3个维度的模型
维度1:自主性-依附性
• 智力自主性(Intellectual Autonomy) :创造力与好奇心
• 情绪自主性(Affective Autonomy): 刺激与享乐
• 依附性(Embeddedness):维持现状 避免打破传统秩序,
约束文化 较少有非常幸福的人 个人的无助感 不看重休闲 更容易记住消极情绪 受教育人群出生率较低 较少参与体育运动 食物充足的前提下,较少胖子 警察比例更高
练习:画出中国、美国、日本的文化维度
分布
权力距离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放任(节制) 长期取向
男性化(女性化)
不确定性规避
中国 美国 日本
如何评价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
• 编制了56个条目的施瓦茨价值观问卷(Schwartz Value Survey), 在20个国家的学生和老师中施测(Schwartz, 1992)
• 大部分条目来自于罗克奇(Rokeach, 1973)在美国的价值观调查,但加 入了其他文化中的价值观
• 通过最小空间分析法(smallest space analysis),鉴别出了10种 主要的价值观类型,分布于两个维度之上
维度3:个人主义-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vs. Collectivism)
• 社会中的成员在多大程度上整合到群体中
• 个人主义:发达国家和西方国家;集体主义:不发达国家和东方 国家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文化的典型特征
个人主义文化 每个人只需要照顾好自己和小家庭
强调“我” 强调隐私权 鼓励直抒胸臆 重视个人观念 违反规范导致内疚 语言使用中“我”是必不可少的 任务大于关系
轴1:对变化的开放性(Openness to Change)
• 自我定向(Self-Direction): 独立的思想和行动
• 刺激(Stimulation):兴奋、新 奇、生活挑战
• 享乐主义(Hedonism):享乐与 感官满足
轴1:保守(Conservation)
• 安全(Security):社会、关系 、自我的安全、和谐与稳定
从国家水平走向个人水平
• 在各个文化维度中,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收到了最多的关注
• 1990年代以来,随着跨文化心理学的兴起,许多研究者开始在个 人水平研究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对于个体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 任何文化内部有个人主义者和集体主义者
特兰蒂斯的水平-垂直个人-集体主义模型
• 在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维度之外,又加入了水平(horizontal)和 垂直(vertical)的维度
式客位研究
目录
•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 • 施瓦茨的价值观理论 •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理论的发展
施瓦茨(Shalom H. Schwartz)
• 以色列人
• 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 1979年返回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任教 ,直至退休
施瓦茨的基本价值观模型
• 施瓦茨认为,首先应在个体层面上研究价值观的结构,否则无法 进行有效的国家层面比较
文化维度与价值观
文化心理学的三大传统(Peng, Ames, & Knowles, 2001)
规范与价值观 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
自我结构
独立型/ 互依型自我
文化与认知
整体性/分析性 思维
目录
•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 • 施瓦茨的价值观理论 •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理论的发展
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ade)
• 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相反的结果
• 如,“谦卑”和“权威”在个人层面分别属于“传统”和“权力”两类,在国家水 平则同属于“等级性”
• 方法上的原因:56条目 vs. 44条目
• 机制上的原因
• 至少说明,不能混淆个人水平和国家水平
• 生态谬误(ecological fallacy):发现一种关系在国家水平存在,就推论 个人水平也存在
• 影响力最大的文化差异理论
• 霍夫斯泰德本人多次强调,文化维度理论是国家水平的描述,不能推广 到个人身上
• 理论层面
• 国家是否等于文化? • 国家水平的分析是否足以涵盖文化的内涵?
• 方法层面
• 优点:基于大量数据,等价性控制较好 • 缺点:员工来自同一组织,测量工具并非针对研究问题开发,属于强加
文化维度理论的扩展
• 1987年,彭迈克(Michael Harris Bond)基于23个国家学生的调 查数据,发现一个与努力工作相关的维度。
• 1988年,霍夫斯泰德将其纳入文化维度理论,命名为“长期-短期 取向”。
• 2007年,保加利亚社会学家明可夫( Michael Minkov )基于 World Value Survey的数据,提出三个新维度。
长期/短期取向文化的典型特征
短期取向文化 重要的事情发生在过去或现在 强调个人稳定不变 善恶有普适标准 传统是神圣的 为本国自豪 重视消费 学生将成功与失败归结为运气 穷国经济增长缓慢
长期取向文化 重要的事情发生在将来 个人随环境而改变 善恶取决于环境 传统可以随环境而调整 从他国学习 重视储蓄和投资 学生将成功和失败归结为努力 快速经济增长
集体主义文化 每个人都属于大家族和氏族,用忠诚换取 保护 强调“我们” 强调归属感 强调维持和谐 个人观念由内群体决定 违反规范导致羞耻 语言使用中避免“我” 关系大于任务
维度4:男性化-女性化( Masculinity vs. Femininity )
• 强调自信与竞争,还是强调谦虚与关爱
• 男性化:日本、德语国家、拉丁国家;中间:西欧;女性化:北欧、荷兰
高/低不确定性规避文化的典型特征
低不确定性规避文化 接受不确定性是生活的一部分 压力较低,自控,放松 主观健康程度和幸福感较高 允许特立独行的人和理念 可以接受模糊和混乱 教师会说“我不知道” 不喜欢规则,无论成文不成文 在观念领域,信奉相对主义和经验主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