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省常宁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湖南省常宁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湖南省常宁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自给自足B.土地私有C.男耕女织D.铁犁牛耕2.下列各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发展特征的是A.产品主供官府需要B.产生资本主义萌芽C.长期居于主导地位D.曾长期领先于世界3.《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诗作。

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碾冰辙”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此处的“市”是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B.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C.地方自治的市镇D.沿街开铺的晓市4.为了保证农业经济的发展,巩固小农经济在政权中的统治地位,从战国时期开始,封建政府推行A.重农抑商B.发展商业C.编户齐民D.盐铁官营5.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

《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严控对外联系B.防止鸦片走私C.杜绝西方思潮D.避免海难发生6.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着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

这座城市应该是A.苏州B.重庆C.上海D.北京7.“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的洋布就减少了10万匹。

”这个变化说明洋务运动A.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C.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和科技人员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8.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

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A.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C.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9.有报纸载文感叹:“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官僚资本之压迫榨取也!吾民何辜,惟此浩劫!”此种状况出现于A.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B.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C.抗日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胜利以后10.最早促使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是A.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B.洋务运动的迅速推行C.先进的中国人的倡导D.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11.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C.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1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A.湖南广东B.安徽四川C.湖南四川D.安徽湖北13.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四个城市设置经济特区,其中有一个是在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这个城市是A.广州B.福州C.厦门D.深圳14.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C.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D.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1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与当时农村生产力状况相适应B.是对土地所有制的重大变革C.符合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D.又回复到合作化以前的土地所有制16.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表述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确立B.启蒙思想在世界普遍传播C.奥斯曼帝国阻断东西商路D.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17.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道: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B.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C.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18.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l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蒸汽机的推广B.相对论的提出C.内燃机的出现D.发电机的发明19.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的是A.石化工业B.电力工业C.机器制造业D.汽车工业20.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股票市场投机现象严重B.社会贫富差距逐渐变大C.分期付款以及超前消费D.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21.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是A.整顿银行B.以工代赈C.调整农业D.复兴工业22.斯大林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农业集体化C.片面发展重工业D.强调高速度,忽略经济发展质量23.1960年日本政府提出“所得倍增计划”,其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间部门与公共部门,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都市计划、下水道、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

这表明日本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缓解了经济滞胀局面C.全面仿行罗斯福新政D.建成了发达福利国家24.下列不属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的是A.建立“福利国家”B.自由主义理论盛行C.“新经济”的出现D.第三产业的兴起25.国际多边贸易谈判过程中,涉及对各缔约方货币金融、外汇汇率、对外收支平衡等问题谈判时,主要依靠某国际组织参与和配合。

“某国际组织”是A.关贸总协定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银行D.世界贸易组织26.1954~1958年苏联农业产值平均增长9.2%,谷物产量从8560万吨增加到13470万吨,平均每年增长12%……农民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1958年的平均劳动报酬比1953年增长82%,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推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C.制定“经济加速发展战略”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27.当今世界的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区域内一体化程度最高的组织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B.欧洲联盟C.亚太经合组织D.上海合作组织28.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说,今后“在法,德之间发生的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

舒曼在此所说的合作主要是指A.矿业资源互补B.人力资源共享C.科学技术交流D.消除贸易壁垒29.中国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而采取的主要措施不包括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加入亚太经合组织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二、材料分析题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晨鸡呜邻里,群动从所务。

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唐·王维《丁寓田家有赠》材料二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指出:“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苏州)生齿(指人口)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织布机上的主要部件)而户纂(赤色的丝带)组(宽丝带),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材料四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

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

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比较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机户”与“机工”之间的关系及这种“关系”在当时发展缓慢的主要政策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当然,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欧亚事务和世界贸易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二(二战后)人们还必须把全球性的专门组织网,特别是国际金融机构,看作是美国体系的一部分……而且它们的构成成分可以解释为世界性。

但实际上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的左右,而且它们本来就是在美国的倡议下产生的。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材料三中国顺应全球化趋势,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经济突飞猛进,GDP由1985年的3090多亿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33820亿美元,经济年增长11.5%,比世界均速快了4.8个百分点。

——吕延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的发展源于哪一事件?原因何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受美国左右”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指的是什么?分析美国能够“左右”这一体系的根本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参考答案1.D【详解】由图可知,空缺方框一栏只能填写“铁犁牛耕”,因为与之相对应的一行信息揭示的都是农业耕作技术的演变,从“刀耕火种”到“石器锄耕”再到“铁犁牛耕”,故选D。

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不是耕作技术,排除A;土地私有属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不是耕作技术,排除B;男耕女织属于家庭生产的模式,不是耕作技术,排除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早期农业”和“小农经济”等相关概念,能够区分“耕作技术”、“生产资料”、“生产模式”等容易混淆的概念。

2.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进入市场,主要供官府需要,生产技术水平比较高,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故A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一些比较发达的私营手工业部门中产生的,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3.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宋朝以前,城市中设立“市”作为专门的商品交易场所,与居民区相分离,官府设立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