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徐勇认知行为治疗

徐勇认知行为治疗

• 遗传、生物学、环境、家庭、生理、文化、人格等; • 认知障碍是精神病理的一部分,而不是病因;是维持和
加重情绪障碍的主要原因; • 患者的行为应对也是维持和加重患者情绪障碍的主要原
因。
原理七
• 协同检验;
• 来访者是自己的科学家; • 合作的治疗关系。
行为治疗的基本原理
• 在正常与异常行为之间存在着一个连续谱,这也就意味 着学习(learning)的基本原则适用与所有的行为。
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
• 观察学习或模仿(Bandura, 1965) 三组儿童观看“成人示范的攻击行为”的影片:
1.成人在攻击之后得到奖赏; 2.成人在攻击之后得到惩罚; 3.成人在攻击之后没有得到任何结果。
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
•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 将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以及观察学习整 合在一起。
行为契约
• 确定目标行为 • 规定处如何测量目标行为 • 确定该行为必须执行的时间 • 确定强化与惩罚的发生 • 确定由谁来实施这项强化
认知治疗基本原理
简介
1.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以证据为基础 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处理患者当前的问题。
2. 目标取向—患者和治疗师达成一致的,改善患者痛 苦的情绪状态及不良的思考和行为模式
核心信念 中间信念 (生活规则)
自动想法
第一级:负性自动想法
• 负性自动想法是个体对一个特定的情景或事件的评 价。
• 认知治疗师关注的是和强烈的消极情感,如焦虑、 抑郁、内疚、羞耻及愤怒等,联思维内容) • 言语 • 画面,尤其在焦虑障碍中
• 正性强化物和奖励 • 初级强化物和次级强化物
操作性条件作用
有效应用的基本要求:
• 强化与行为的一致性 • 行为与给予强化之间的时间(直接性) • 强化的安排 • 强化物的强度和量 • 强化物的性质和类型 • Premack法则
操作性条件作用
负性强化
1. 一个行为的发生;
2. 随着这个行为出现了刺激的消除或者刺激强度的降低;
是对躯体感觉的灾难性的错误解释。
• 王女士还描述了他头脑中的一幅画面:一个人呆在 家里,心脏病发作倒在地上,痛苦地爬向电话想求 救,但无能为力。
案例二
• 李先生被诊断为抑郁症,表现为心境低落,缺乏愉 快感,注意力不集中,记性不好,疲劳,无精打采, 性欲缺乏,而且易激惹。李先生基本不参加任何的 社交活动,大多数时间都躺在床上。他做出了很大 的的努力约了他的一个朋友外出,但在最后一分钟 他的朋友说因为有急事取消了约会,说再联系。李 先生一下子情绪更低落了。
第一级:自动想法
• 这些信息处理偏倚被看作是情绪障碍维持的关键, 关注负面的或与威胁有关的信息,而不关注或忽略 相反的信息。
第一级:自动想法
• 情绪焦虑时: 1. 思维过程也是更消极,但关注将来的事件:“如果
我不能通过这个考试,那我就完了。” 2. 不自觉地寻找潜在的威胁或危险 3. 狭隘地关注眼前的威胁 4. 过度地夸大危险 5. 低估应对的可能 6. 关注最坏的可能的结果(几周、几个月、几年后) 7. 为担忧将来的事件所控制
简介(续)
1. 正常化的治疗原理 2. 人们对痛苦的正常的反应和我们在精神卫生工作中 看到的患者或来访者的反应有何不同? 3. 认知行为治疗存在着许多学派
认知的三个水平
• 负性自动想法 • 中间信念(生活规则) • 核心信念
认知的三个水平
• 核心信念 代表着我们最基本的自我感,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
案例二
李先生的自动想法:
• “为什么我总是碰上这种事情?” • “蛮好不约他,自讨没趣” • “我敢肯定他不是因为有急事,他本来就不愿意和
我出去” • “他很可能讨厌我” • “我肯定让人很无聊的” • “我怎么这么没用” • “努力也没用,不会好了” • “生活一点意义都没有”
原理四
• 想法、情绪、生理、行为和环境是相互联系的。 •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五因素模式
注意模式
环境 想法
生理反应
行为
信念
心境
原理五
• 情绪障碍都有特定的主题;
• 个人领域:个人认为什么对他/她是重要的; • 人格类型:社会依赖性的和独立自主性的; • 认知的脆弱性
原理六
• 情绪障碍的获得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3. 导致了行为的增强。
• 负性强化物 • 初级和次级负性强化物 • 负性强化需要有持续进行的负性刺激,在做出特殊的
反应(行为)之后,可以被去除或终止。
操作性条件作用
• 正性和负性强化的联合作用 • 逃避行为和回避行为 • 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
操作性条件作用
惩罚 1. 一个具体的行为发生了; 2. 这个行为之后立刻跟随着一个刺激; 3. 于是,将来这个行为不太可能再次发生。 • 惩罚的类型:
案例一
• 王女士,诊断惊恐障碍,几乎每天都有发作。当惊 恐发作时,王女士体验到一系列的躯体感觉:心悸, 呼吸急促和头晕等。他把这些症状看作是很危险的, 并报告有以下的自动想法:
• 心悸——“我发心脏病了” • 呼吸急促——“我要憋死了” • 头晕——“我要晕倒了”
案例一
• 根据惊恐障碍的认知行为模式,王女士的自动想法
糖心理
心理咨询师成长平台
认知行为治疗(CBT)培训
徐勇
上海心理咨询中心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学系
认知行为治疗 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 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感受? • 事情? • 态度? • 行为?
原理一
• 决定我们感受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赋予事件的 意义。
• 人类不是环境和生物性影响的被动地接收者,我们主 动地建构现实。
行为治疗技术:自信心训练
自信心训练
• 常常在集体治疗中使用
主要内容: 1. 定义自信心以及与攻击性和顺从的区别 2. 讨论在各种社交场合来访者及他人的权利 3. 识别并消除妨碍表达的认知障碍 4. 练习自信行为
行为治疗技术
• 示范(Modeling) • 厌恶疗法(Aversion Therapy) • 一致性管理( Contingency Management) • 行为契约(Behavioral Contract) • 代币制(Token Economies) • 生物反馈(Biofeedback)
录 • 行为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别人或我们自己) • 行为受自然规律支配 • 行为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
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
• Ivan Pavlov的经典条件作用
条件作用
非条件刺激 (US) 食物
非条件反应 (UR)
唾液分泌
中性刺激 (NS) 节拍器
中性刺激 (NS) 节拍器
警觉反应 回头,竖耳
+ 非条件刺激 食物
条件刺激 (CS) 节拍器
条件反应 唾液分泌
唾液分泌
经典条件作用
刺激的时间联系:
• 前向延时条件化 • 前向痕迹条件化 • 同时条件化 • 后向条件化
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
• 条件化的消退 • 条件化的分化和泛化
影响经典条件作用的因素
• US和CS的性质 • US和CS之间的时间关系 • US和CS之间的一致性 • 共同作用的次数
1. 注意并发现另一个人的行为的最主要的特征; 2. 记住这个行为; 3. 重现这个行为; 4. 有动机并实现这个行为。
Joseph Wolpe(1958)
• 实验神经症 • 交互抑制原理 • 人体试验:深度肌肉放松;人际自信;性兴奋
行为治疗技术:系统脱敏
步骤: •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 • 引起焦虑的实景等级和想象等级 • 脱敏(想象和现实) 适应症: • 恐怖症 • 其它
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
Ivan Pavlov的经典条件作用 • 情绪反应特别容易通过经典条件作用而习得
经典条件作用在人类行为及心理治疗上的应用
John B. Watson 和 Rosalie Rayner:Little Albert,11 个月的婴儿(1920)
Little Albert
Mary Cover Jones (1924)
原理三
• 认知治疗从三个水平的认知来理解情绪障碍:自动想 法、潜在的假设和规则以及核心信念。
• 负性自动想法是个体对一个特定的情景或事件的评价。
• 生活规则是个体行为的指导原则,决定或影响我们如 何行动或互动,进一步建立和發展我们的自我感:接 纳、能力和控制。
• 核心信念代表着我们最基本的自我感,是我们如何看 待自己、他人和我们生活的世界的关键,与强烈的情 绪联系在一起。
消退: 1. 一个以前被强化的行为; 2. 不再导致具有强化作用的结果; 3. 并且,因为这个原因行为在将来不再发生。 • 消退爆发
两种条件作用的比较
经典条件作用
获得
消退
自动恢复
刺激泛化
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 系
以不自主的反射性行 为为基础
操作性条件作用 获得 消退 自动恢复 刺激泛化 强化
以自主行为为基础
行为治疗技术:暴露技术
特征: • 实景暴露 • 长时间暴露体验焦虑
方法: • 满灌法
适应症 • 广场恐怖症
行为治疗技术:自信心训练
自信( assertiveness): • 以不侵犯他人的权利的方式恰当地表达
自己的感受 目的: • 训练来访者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 • 消除妨碍清晰的自我表达的认知障碍
正性惩罚;负性惩罚
操作性条件作用
影响惩罚效果的的因素: • 实施惩罚与目标行为出现之间的时间; • 间断性惩罚和持续性惩罚; • 惩罚在行为序列上的时机; • 是否存在着强化? • 应强化适应性行为
操作性条件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