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主要内容及学习重点※一、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二、语言的思维功能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的发展关于聋哑人的语言和思维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填空)一、信息传递功能语言之外的其他信息传递方式:(1)文字、旗语、信号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

(2)面部表情、手势、躯体姿势等。

二、人际互动功能第二节语言的思维功能—语言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是社会现象,是社会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心理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思维的定义。

传统:哲学、逻辑学现代科学: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二、语言思维的生理基础(选择)大脑左半球控制语言能力,内有四个语言分区:大脑左半球前部说话中枢:失语症,能听懂别人的话,但丧失说话能力书写中枢:失写症,其他运动功能尚好,但不具有书写和精细绘画的能力大脑左半球后部视觉性语言中枢:失读症,视觉没有问题,但丧失阅读能力听觉性语言中枢:感觉性失语症,可以听到别人的话,听力没有问题,但无法理解话语的意思,自己表达也有问题儿童习得语言的条件(1)要具有学习语言的先天生理基础,即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发声的语音条件、听声的听力条件。

(2)生活在正常的语言环境中,大脑的语言潜能才能被开发。

(3)抓住学习语言的大脑分工临界期。

儿童学习语言是有时间限制的,最迟到十二三岁,如果之前没有机会学习语言,此后就很难像正常人一样自如地运用语言。

聋哑人有没有思维的能力?第一,聋哑人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在人类社会中,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

第二,语言表达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有编码、发送、传递、接收和解码五个过程。

聋哑人虽然无法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和接收信息,但可以通过视觉等其他感官获得信息。

聋哑人学习手语和文字,手语和文字都属于语言符号中的一种,在信息传递的五个过程中,利用手语等其他符号完成交流。

所以,抽象思维总是要以某种物质的形式作为依托,最方便、灵活的形式就是声音,还可以通过视觉、触觉等感官作为依托。

思维是无法“赤裸裸”地存在的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第一节语言的符号性质一、说话和语言的关系说话是把语言中的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一句句的话。

如果不考虑人类记忆的问题,句子的长度可以是无限的,因此语言中创造出的句子就是无限的。

说话的行为和说出的话都属于语言现象,语言现象是无穷尽的。

说话要服从语言的规则,语言又是社会的规约,对每个语言使用者都具有强制性,说话人在说话时选择什么材料,遵循什么规则都是不自由的。

语言是能够生成话语的符号系统,而具体说出来的话语则是人们运用语言系统所产生的结果。

二、语言与符号1、什么是符号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

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

①符号形式是人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可以感知的形式被赋予特殊的意义,这些形式就具有了符号的功能。

②符号的形式和意义是不可分离的,二者结合才能构成符号。

没有无意义的符号。

③符号的形式和意义都具有一般性,或者说是普遍性。

如红绿灯,各地红绿灯形式都是一样的,表示的意义也是一样的,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警示。

④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必然的联系,全在于符号使用者的约定。

一个符号的形式代表什么意义是经过了人们的约定,具有社会性。

2、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传递的信息可以通过它自身的物质属性来推断。

3、符号和征候的区别: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与事物间有必然因果关系的联系。

符号和自己所代表的事物是两回事,符号和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语言符号的形式:语言符号的第一性的形式是人类发出的声音。

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对它所指代的一类心理现实的概括。

涉及到心理现实与客观现实的关系,以及语言符号意义的概括性。

客观现实:是思维时空中外在于人的所有存在,包括当下和历史上所有的人物、事物、现象以及它们相互关系及其变化。

心理现实:是客观现实经过人的认知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各种知识信息,信息的获取可以通过三个途径,一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感知,二是各种情绪感知,三是对语言文字的接收处理。

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信息论:编码——发送——传递——接受——解码(4)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约定俗成”——中国战国时的荀子提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由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

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形成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2、语言符号的线条性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系统分析的基础二、语言系统的层级体系1、语言的组成规则语言组成规则表现为:结构的层次性。

语言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分层。

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

语言系统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

2、语言系统的二层性语言系统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个层级系统。

这个系统又可以划分为两个层级:音系层和语法层。

音系层(形式层):音位→音节→音步(有韵律的音节组合)→语调段语法层(符号层):语素→词→词组/短语→小句→句子语言系统分音系和语法两个层面,在这两个层面上都有最小单位和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多级组织结构,这是语言系统最重要的特点,这是语言系统的两层性。

3、语言系统两层性的特点语言系统两层性的一大特点是:形式层的最小单位一定大大小于符号层的最小单位。

三、语言系统的运转规则1、语言的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结构。

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的成分。

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组合关系具有一般性,不同的符号可以构成相同的组合关系。

红花、白花、粉花、蓝花红旗、白旗、粉旗、蓝旗红苹果、白牡丹、粉玫瑰、蓝房子大眼睛、小木桥、凉水、热水……这些组合使用的符号不同,但是构成的组合关系一致。

2、语言的聚合关系在语言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聚集成群。

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有同样组合能力的符号之间的关系)根据组合结构中具有相同的作用而成为一个聚合,这只是语言符号的一种聚合关系。

还可以根据读音相同,词根相同,意义相似或相反,构成的类型相同,变化的规则相同……组合规则:从语句结构层面来说,反映了汉语语法的“主-谓-宾”。

聚合规则:每个位置上的结构单位都可以用别的单位来替换,可替换的单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可以归为两类“名词、动词”。

语法层的组合规则体现在句子的结构层面,即句子成分间的组合排列;聚合关系体现在句子成分被相同语法功能单位的替换。

第三节语言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一、人类语言和其他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人类语言的特点人类的语言有六大特点,具备这六点才称得上是“语言”:(1)任意性,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约定的,而非本质必然的联系。

(2)单位的明晰性,人类说出来的话是有界限清晰的单位。

(3)结构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两层的结构装置,包括语音层和语法层。

两个层次的单位都以有限的最小单位按照有限的规则组装起来,生成数量无限多的大单位(4)能产性,人类语言用有限的语言手段,通过组合、替换创造出无限多的新的话语,表达无限多的信息。

(5)传授性,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但是掌握什么语言,则是后天学会的。

(6)不受时地环境的影响。

二、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第三章语言和音系第一节语音和音系的区别与联系一、语音学和音系学1、什么是语音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载体。

2、语音与声音区别自然界的声音是连续性的,没有结构和组织,语音则是由可离散的单位按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

3、语音的双重属性语音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属性。

(1)从自然属性出发,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研究,属于语音学的研究;(2)从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具体语言的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的研究,属于音系学的研究。

二、语音和音系的最小线性单位——音素与音位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素是人类语言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

音位:根据一个语言交际所需的必须区别而确定的语音小单元,叫做“音位”。

三、国际音标第二节从声学看语音一、语音四要素声音的四要素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1、音高声音的高低,它与发音体振动所产生的基本频率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发音体长而粗的振动慢,短而细的振动快。

语音的高低与人的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

汉语中音高的变化表现在:声调和语调2、音强声音的强弱,它与声波的振幅有关。

语音的强弱与呼出的气流量的大小和发音时用力的程度有关,用力大,气流强,发出的声音就大,反之则小。

3、音长声音的长短,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4、音质又称音色或音品,有三方面决定音质的不同。

(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共鸣器不同语音的音质体现在:(1)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是否受阻,如果受阻,在哪里受阻,如果没有受阻,发音时口腔形状怎样——共鸣器的不同;b/p/m/f ——s/sh(2)碰到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发音方法;m/l(3)声带是否振动——发音体。

轻音、浊音mnl第三节从发音生理看语音一、发音器官人类的发音器官分三大部分:1、动力站:肺2、发音体:喉头和声带3、共鸣器:口腔主动发音器官和被动发音器官:能够活动的叫主动发音器官(唇、舌冠(舌尖、舌叶)、舌面、舌根、软腭、小舌、声带);不能活动的叫被动发音器官(上齿下齿、齿龈、硬腭)二、两类音素:元音和辅音元音:呼出气流不受口腔部位阻碍而发出的音。

辅音:呼出气流受口腔部位阻碍而发出的音。

元音和辅音在发音时的区别:1,发元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声门打开,气流不受阻碍;发辅音时,气流受到某一发音部位的阻碍,只有克服阻碍才能发出音来。

2,发元音时,各发音器官保持均衡的紧张;发辅音时,只有气流受阻的部位紧张。

3,发元音时,气流因没有受到阻碍,所以气流较弱;发辅音时,气流受阻,气流要冲破阻碍,所以气流较强。

第四节音位与音系一、对立和互补对立和互补原则是确立和归纳音位的原则。

对立原则: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语素或词的意义)作用的不同音素就处在对立关系之中,处在对立关系之中的若干音素都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这若干不同音素就分属于不同的音位。

确定音素是否处于对立关系之中,可用替换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