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年首经贸901经济学硕士考研真题解析

2010年首经贸901经济学硕士考研真题解析


同时处于竞争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的厂商称为完全竞争厂商。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1)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
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 下载
R (Q) Q P
式中, R 、 Q 和 P 分别为厂商的总收益、产量和产品价格。在上述公式中, P 是既定 常数。 在产品市场理论中,收益是产量的函数,因此,收益可以对产量求导。收益对产量的导 数我们知道就是所谓的边际收益 MR 。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这个边际收益就等于产品的 价格。即 MR P 。为了求得要素的边际收益,必须要以要素为自变量求导数。这个导数为 MP P 。式中,第一个因子 MP 就是以前讨论过的边际产品,即:
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 下载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在经济体制上实行以国家为主导、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开 放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即实行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体制, 股份制是现代 微观企业的经济组织形式。到 90 年代中期,1995 年全世界共有 39000 家跨国公司,共有 27 万家海外子公司。占世界人口 15%的发达国家占有世界总收入的 70%以上;而占世界人口 75%发展中国家,仅占世界总收入的 30%以下。 4、论述经济全球化第三次高潮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1)经济的全球化就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资本、服务、货物、人员和思想概念的整体 的融合。这里既有经济的因素,也有文化和思想意识的因素。这样,我们认识全球化的基本 概念,实际上就是分析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它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必然的冲击。 (2) 经济全球化始于 15 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曾经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是 1840-1870 年间以贸易扩张为主的商品流动;一次是 1371―1913 年的资本和劳动力的大规 模流动。20 世纪后期,交通、通信、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大幅降低了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 人才、 物资、 信息流动和交易的成本。 发达国家采取开放市场、 放松管制等市场自由化政策; 发展中国家积极推行外向型发展战略, 两者共同为全球化推波助澜; 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和一 系列国际组织的诞生更是为全球化提供了政治保障: 在多方力量的推动下, 国际贸易发展迅 猛、跨国公司数量剧增,国际资本流动活跃,全球化进入第三次高潮。 (3)第三次高潮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今,国际经济、政治局势,出现欧盟、亚太经 合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等重要的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区域经济在商品、资本、劳务和人员等 方面的合作, 又是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力量。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地 区层次的表现和发展。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 球化的重要途径和步骤, 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后归宿, 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 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4)从 1980 年开始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它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都同第一次和第一次全 球化浪潮没有大的区别, 都是资本家为了追逐更高的利益或者说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 为了 提高它的生产竞争能力而必须使用最低廉的劳动成本。 在追逐高素质、 低价格的劳动力成本 的过程中, 中国的改革开放适应了世界的潮流, 改革开放的中国开始形成了符合这一要求的 非常庞大的劳动力集团。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中国人的聪明才智,由于改革开放使我们的机 构建设能力迅速加强, 中国的优势在不断的扩大, 而第三次经济浪潮第一阶段基本的特征就 是玩具、服装等一般加工制造业以及后期一般软件业从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向中国转移。 5、怎样认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的国际传导? 6、简述我国今后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主要内容。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 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也积累 了一些经验。总结这些经验,有利于指导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 向和内容应为: 1、只有注重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才能增强整体竞争能力。 一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必须体现该国在全球经济中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我国是一个产业体系完整但产业技术结构多层次的大国, 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 品上。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分工格局正出现新变化的背景下,要赢得市场,就必 须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并实施产业差别化的策略,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
2010 年首都经贸大学 901 经济学考研真题解析
2010 年《经济学》试题 一、简答题
1、需求曲线和恩格尔曲线是如何推导的? 2、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3、股份制公司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4、论述经济全球化第三次高潮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5、怎样认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的国际传导? 6、简述我国今后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主要内容。
MP
产品价值,并用 VMP 表示。于是有:
dQ ( L ) dL
它表示增加使用一个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通常把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叫做边际
VMP MP P
(2)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素价格 本书第五章成本仅被看成是产量的函数:
C C (Q)
但是, 由于产量本身又取决于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数量, 故成本也可以直接表示为生产 要素的函数。若设使用的劳动要素的价格即工资为 W ,则使用要素的成本可以表示为:
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 下载
上图就是恩格尔曲线的导出过程。 上图中有一组无异曲线, 代表消费者对商品 X 及 Y 的偏好, 而I1、I2、I3 三条平行线称为「预算线( Budget Line)」,三线斜率相同表示两种商品 价格不变,而离原点愈远的预算线,表示预算(在此也同样是指所得)金额愈多。图中的 A、 B、C 三点表示不同的预算线可以达到不同的偏好组合,将这三个点连起来的线,即称为所 得消费曲线( Income Consumption Curve ,简写为 ICC )。 将横轴 X 商品的消费量 X1、X2、X3 延伸到下图的横轴,而下图的纵轴以预算线的I1、 I2、I3 所得水准标示,在I1 的所得水准下,消费 X1 数量的的 X 商品,而在I2 所得下 消费 X2 数量的 X 商品,....。将 A' B' C' 各点连接起来,就是 X 商品的恩格尔曲线。在 此我们为了说明起见,所以在导出恩格尔曲线的过程中,将所得置于纵轴,而将商品需求量 置于横轴,但是一般习惯的用法刚好相反,所得在横轴,而商品需求量在纵轴。 2、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C W L
即成本等于要素价格和要素数量的成积。 由于要素价格为既定常数, 使用要素的边际成 本即成本函数对要素的导数恰好为劳动价格增加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成本。 (3)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原则 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这个一般原则在要素使用问题上的具体化, 他可以简 单描述为: 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相应的边际收益相等。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可以 表示为:
二、论述题
1、论一国经济实现内外部均衡条件。 2、论中国经济增长从出口导向到内需拉动转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 2010 年真题解析
1、 需求曲线和恩格尔曲线是如何推导的? (1)
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 下载
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由消费者的价格一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分析图中价格 一消费曲线 PCC 上的三个均衡点 E1、E2 和 E3 可以看出,在每一个均衡点上,都存在着商品 1 的价格与商品 l 的需求量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这就是:在均衡点 E1,商品 1 的价格为 P0,则商品 1 的需求量为 X0。在均衡点 E2,商品 1 的价格由 P0 下降为 P1,则商品 l 的需 求量由 X0 增加为 Xl。在均衡点 E3,商品 1 的价格由 P0 上升为 P2,则商品 1 的需求量由 X0 减少为 X2。根据商品 1 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这种对应关系,把每一个 P1 数值和相应的均 衡点上的 X1 数值绘制在商品的价格一数量坐标图上,便可以得到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以横轴 OX 代表 X 商品量, 纵轴 OP 代表价格, 它可以用一个固定的货币收入除以 X 的最大购 买量表示。
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 下载
股份制也叫股份制经济或股份经济。它是按一定法规程序,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建 立法人企业,实行社会占有联合使用,从事生产经营,并按投资入股份额参与企业的管理和 分配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和财产制度或社会经济组织形式。 从广义上说,凡是把不同所有者的各种不同份额的资本(资金)集中起来,进行联合生 产经营,并按着投入资本(资金)额,参与利益分配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都可以成为股份 制经济。 从狭义上说,股份制经济是指通过发行股票按股份筹集资本(资金),建立股份公司进 行生产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 股份制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从萌芽开始, 大致经历了原始股份 制、近代股份制、现代股份制三个阶段。在人类社会生产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股份经济作为 一种社会经济组织形式, 虽然产生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 形成和广泛发展于资本主义自 由上升时期, 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度的时期, 就已成为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 的社会经济组织和企业组织形式。 而今, 它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社 会经济组织和企业组织形式。 在西方的历史上, 股份制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的产物。 早在 2000 多年前的古希腊、 古罗马社会,就出现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济形式,实际上那就是股份制的雏形,即原始股份 制。 近代意义上的股份制, 是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 17 世纪形成并成长起来的。 最早的资本主义股份公司正是那些在资本积累时期的海外掠夺性贸易中出现的。 英国、 荷兰、 法国、丹麦、葡萄牙等国,出于殖民扩张、对外贸易、资本原始积累,建立一批由政府特许 的具有垄断特权的贸易公司。 如 1600 年英国成立的东印度公司, 1602 年荷兰的东印度公司, 英国的阿非利公司、哈得逊公司等。18 到 19 世纪,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生产力和信 用制度的发展, 出现了通过发行股票而集资经营的股份公司。 这种由许多资本家投资入股联 合经营的资本主义企业,是股份制成熟的形式。到 19 世纪后半期,随着产业革命的完成, 欧美、日本等国都普遍采用了股份制经济。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过度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力的发展,科 学技术的进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额在不断增加,资本家采取发行股票的办法筹集资 本,创办了股份公司。20 世纪初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现代股份制得到了迅速发展。美、 英、法、德等国的国民财富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都被股份公司掌握。就其经济权力来说, 股份公司在各国国民经济中占居统治地位。 而今, 股份制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和企业组 织形式。 如美国股份公司企业的资产占全国总资产的 85%, 销售额占全国企业总销售额 89%. 著名的大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的股东人数多达 200 万, 股票总数多达 4 亿股。 股份公司仍然 是左右当代美国经济的基本力量。在 70 年代,美国不仅是世界的首富,而且其实力超过了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加在一起的财富的总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