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RD工法等厚水泥土搅拌墙施工方案

TRD工法等厚水泥土搅拌墙施工方案

T R D工法等厚水泥土搅拌墙施工方案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目录1.编制依据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1)******围护工程施工图纸。

(2)******围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地下室控制测量技术报告》(2014年12月3日版)。

主要规范规程表主要规范一览表表主要标准一览表表主要规程一览表2.工程概况工程总体概况主要包括地下连续墙、高压旋喷桩、三轴水泥搅拌桩、大直径高压旋喷桩(RJP)及TRD等厚水泥土搅拌墙五项施工内容。

表围护工程施工内容一览表工程建设概况表工程建设概况一览表工程水文、地质概况***场地地处华北平原,属冲积、海积低平原。

拟建场地紧邻四周道路、建筑物,周围管线密布。

场地内有未拆除建筑物等。

整个场地地势略有起伏,各孔孔口标高介于~之间。

本工程整个场地地势略有起伏,各孔孔口标高介于~之间。

地基土分布较稳定,除地面沉降外无其它无不良地质作用,故拟建场地属稳定场地,适宜本工程建设。

根据勘察报告,该场地埋深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按成因年代可分为以下12层,按力学性质可进一步划分为24个亚层。

现状相对标高。

表地质组成概况表土层具体参数如下:(1)人工填土层(Qml)全场地均有分布,厚度~,底板标高为~,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

第一亚层,杂填土(地层编号①):厚度变化较大,在3、8、17、18、20、24、126、110、112、116号孔附近厚度较薄为~,在2、4、5、7、9、12~16、21、30号孔附近厚度较大为~,呈杂色,松散状态,由砖块、砼块、石子、废土等组成。

第二亚层,素填土(地层编号①):厚度为~,呈褐色,软塑~可塑状态,无层2理,粉质粘土质,含石子,砖渣等,属中压缩性土。

其中在12、14、16、30、110、112、116号孔附近缺失该层。

第三亚层,冲填土(地层编号①):仅在110、112、116号孔处分布。

厚度为~,3在110、112号孔处为粘土、粉质粘土土质,呈软塑~可塑状态;在116号孔处为粉土土质,呈稍密状态,均呈褐灰色,无层理,含石子,砖渣等,属中压缩性土。

人工填土填垫年限大于十年。

3al)(2)全新统上组陆相冲积层(Q4受人工填土影响厚度变化较大,一般为~,局部4、9、21号孔附近厚度较薄为~,顶板标高为~,主要由粉质粘土(地层编号④)组成,呈灰黄色,可塑状态,无1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

局部为粘土。

本层土水平方向总体上土质较均匀,受人工填土影响,厚度有所变化,分布尚稳定。

2m)(3)全新统中组海相沉积层(Q4)组成,呈灰色,软塑状厚度~,顶板标高为~,主要由粉质粘土(地层编号⑥1态,有层理,含贝壳,属中压缩性土。

局部夹淤泥质粉质粘土透镜体。

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

(4)全新统下组沼泽相沉积层(Q41h)厚度~,顶板标高为~,主要由粉质粘土(地层编号⑦)组成,呈黑灰~浅灰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有机质、腐植物,属中压缩性土。

局部为粘土。

本层土水平方向总体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

(5)全新统下组陆相冲积层(Q41al)厚度~,顶板标高为~,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

第一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⑧1):厚度一般为~,呈灰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

其中在110、116号孔附近缺失该层。

第二亚层,粉土(地层编号⑧2):厚度为~,呈灰黄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偏低)压缩性土。

局部为粉砂。

本层土各亚层水平方向总体上土质较均匀,⑧1亚层分布欠稳定,⑧2亚层分布较稳定。

(6)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积层(Q3e al)厚度~,顶板标高为~,主要由粉质粘土(地层编号⑨1)组成,呈褐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

局部夹粉土透镜体,局部为粘土。

本层土水平方向总体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

(7)上更新统第四组滨海潮汐带沉积层(Q3d mc)厚度~ m,顶板标高为~ 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

第一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⑩1):厚度为~ m,呈灰~黄灰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贝壳,属中压缩性土。

局部夹粉土透镜体。

第二亚层,粉土(地层编号⑩2):厚度为~ m,呈灰~黄灰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贝壳,属中(偏低)压缩性土。

其中在2、3、8、17、18、20、21、24、26、30号孔附近缺失该层。

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⑩1亚层分布较稳定,⑩2亚层分布欠稳定。

(8)上更新统第三组陆相冲积层(Q3c al)厚度~ m,顶板标高为~ 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3个亚层。

第一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1):厚度为~ m,呈灰黄~褐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

局部夹粉土透镜体。

第二亚层,粉砂(地层编号2):厚度为~ m,呈灰黄~褐黄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偏低)压缩性土。

局部夹粉质粘土透镜体。

第三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3):厚度为~ m,呈灰黄~褐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

本层土各亚层水平方向总体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2亚层厚度有所变化,顶板标高有所起伏。

(9)上更新统第二组海相沉积层(Q3b m)厚度~ m,顶板标高为~ 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

第一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1):厚度一般为~ m,局部21、24号孔处厚度较薄为~ m,呈灰~褐灰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贝壳,属中压缩性土。

第二亚层,粉土(地层编号2):厚度一般为~ m,局部3、4、21、24号孔处厚度较大为~ m,呈灰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贝壳,属中(偏低)压缩性土。

其中在12~18、20号孔附近缺失该层。

本层土1亚层水平方向总体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2亚层土质砂粘性有所变化,分布欠稳定。

(10)上更新统第一组陆相冲积层(Q3a al)厚度~ m,顶板标高为~ 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

第一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1):厚度为~ m,呈灰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

局部夹粉土透镜体,局部为粘土。

第二亚层,粉砂(地层编号2):厚度为~ m,呈灰黄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偏低)压缩性土。

本层土各亚层水平方向总体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厚度有所变化。

(11)中更新统上组海相沉积层(Q23mc)厚度~ m,顶板标高为~ 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

第一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1):厚度为~ m,呈灰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

局部为粘土。

第二亚层,粉砂(地层编号2):厚度为~ m,呈灰黄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偏低)压缩性土。

局部夹粘土透镜体。

本层土各亚层水平方向总体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厚度有所变化。

(12)中更新统中组陆相冲积层(Q22al)本次勘察钻至最低标高 m,未穿透此层,揭露最大厚度 m,顶板标高为~ 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5个亚层。

):厚度为~ m,呈灰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第一亚层,粘土(地层编号1质,属中压缩性土。

局部为粉质粘土。

仅4、5、8、9、110号孔揭示该层。

第二亚层,粉砂(地层编号):厚度为~ m,呈灰黄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2质,属中(偏低)压缩性土。

仅4、5、8、9号孔揭示该层。

第三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厚度为~ m,呈灰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3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

局部为粘土。

仅4、5、8、9号孔揭示该层。

):厚度为~ m,呈灰黄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第四亚层,粉砂(地层编号4质,属中(偏低)压缩性土。

局部夹粘土透镜体。

仅4、5、8、9号孔揭示该层。

):本次勘察未穿透此层,揭露最大厚度,呈灰黄第五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5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

局部为粘土。

仅4、5、8、9号孔揭示该层。

在揭示深度范围内,各亚层水平方向总体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各亚层厚度有所变化。

本场地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地下水埋藏较浅,勘察阶段实测场地地下水位一般在~。

根据地基土的岩性分层、室内渗透试验结果,场地埋深以上可划分为以下3个含水层。

(1)潜水含水层主要指人工填土(Q ml)、上组陆相冲积层(Q43al)及海相沉积层(Q42m),视为潜水含水层。

含水介质颗粒较细,水力坡度小,地下水径流十分缓慢。

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潜水水位如下:①初见水位埋深~,相当于大沽标高~。

②静止水位埋深~,相当于大沽标高~。

③表层地下水属潜水类型,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形式排泄,水位随季节有所变化。

一般年变幅在~左右。

④全新统下组沼泽相沉积层粉质粘土(⑦)下组陆相冲积层粉质粘土(⑧1)属不透水~微透水层,可视为潜水含水层与其下承压含水层的相对隔水层。

(2)第一承压含水层全新统下组陆相冲积层粉土(⑧2)透水性好,为承压含水层。

该含水层厚度较大,水平方向分布较稳定。

根据前期B区勘察报告抽水试验结果及本次承压水水位观测结果,该承压水水头大沽标高为左右。

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积层粉质粘土(⑨1)、上更新统第四组滨海潮汐带沉积层粉质粘土(⑩1)透水性较差,可视为承压含水层相对隔水底板。

(3)第二承压含水层上更新统第三组陆相冲积层粉砂(2)透水性好,为承压含水层。

该含水层水平方向上厚度有所变化,分布较稳定,其下粉质粘土(3)透水性较差,为承压含水层的相对隔水底板。

根据前期B区勘察报告及本次承压水位观测孔观测结果,该承压水水头大沽标高为左右。

TRD工法水泥土搅拌墙概况TRD工法(Trench-Cutting Re-mxing Deep Wall Method,水泥加固土地下连续墙浇筑施工法)是一种把插入地基中的链锯式切割箱与主机连接,沿着横向移动、切割及灌注水泥浆,在槽内形成对流,进行混合、搅拌、固结原来位置上的泥土,从而形成等厚水泥土地下连续墙。

TRD等厚水泥土搅拌墙槽壁加固示意图3.施工部署及安排施工安排我司根据施工图纸和实际情况,对******围护工程的TRD施工进行周密安排,计划TRD以哈尔滨道为施工起点,自东向西顺时针施工,详见下图;TRD等厚水泥土搅拌墙施工顺序施工准备(1)从建设单位接收到正式的图纸后,我司项目部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图纸进行熟悉消化,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并组织项目部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组织召开图纸会审。

(2)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给我司项目部的场地实际大小,在CAD图纸上布置TRD工法等厚水泥土搅拌墙施工所需要的施工道路、水泥罐位置、设备后台位置等,保证施工平面布置图合理有效。

(3)工程开工之前,我司项目部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协商,确定见证现场试验室,配备相应的试验器材,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对各项器材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及检测。

(1)根据建设单位移交的大地坐标控制点,项目部在复核坐标控制点的正确无误后,并以此为依据建立现场测量控制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