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教案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面问题。
梦回①林景熙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注】①梦回:梦醒。
②林景熙:号霁山,宋末诗人。
有气节,宋亡不仕。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分析第一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最后一句中的“未眠鸥”,可谓独具匠心,请赏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阅读下面两首杜甫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天末怀李白③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即南北朝诗人庾信、鲍照。
②当时杜甫、李白分别处于渭北与江东。
③诗作时李白被流放之夜郎,途中遇赦还之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
④魑魅:传说中山林里能害人的怪物。
⑴从两诗的诗题“忆”、“怀”来看,两诗在抒情上有什么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喜雨口号蒲松龄一夜松风撼远潮。
满庭疏雨响潇潇。
陇头禾黍知何似?槛外新抽几叶蕉。
【注】①口号:古人常用的诗题,意为随口吟成的诗。
久旱逢雨,诗人随口吟成此诗。
(1)请说出诗题中“喜”的具体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简要分析“陇头禾黍知何似”中“知何似”用语的妙处。
①②④①②高三语文专项训练第 1 页共 4 页4.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发笤溪叶燮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
②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
(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阙题唐刘昚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这首诗在写景上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这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特点?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的前两联写景选取了哪两个角度?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其好处。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曹邺荻花芦叶满溪流,一簇笙歌在水楼。
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
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
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
【注】①女萝:一种蔓生植物。
②五湖舟: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功成之后游于五湖。
(1)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画面?通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语文专项训练第 2 页共 4 页①②②①(2)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用了什么样的手法?结合诗句具体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离亭燕张昪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
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张昪:南宋初人,作者经历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转变。
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
②低亚:低垂。
(1)赏析上阕“水浸碧天何处断”一句中“浸”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整首词,简要分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一句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山亭夏日日射高骈李商隐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注】①水精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②日射:太阳光的照射。
(1)《山亭夏日》和《日射》所描写的景物环境各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诗句,简析两首诗中的“蔷薇”各自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秦楼月②②①向子①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伤心切。
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
空啼血。
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①向子: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1129年,金兵进湖南围长沙,他曾率军民与金兵血战八昼夜。
②乾龙节:古人以“乾龙”喻帝王。
乾龙节,指宋钦宗赵桓的生日。
(1)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达伤心之“切”的?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语文专项训练第 3 页共 4 页(2)这首词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都运用了“晓风残月”的意象,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边的问题。
【双调】大德歌春则见双燕斗衔泥。
(1)这首元曲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元曲哪一句起到了反衬作用?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张养浩①关汉卿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
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
一春鱼雁无消息,也不学严子陵七里滩,也不学姜太公磻溪岸,也不学贺知章乞鉴湖,也不学柳子厚游南涧。
俺住云水屋三间,风月竹千竿。
一任傀儡棚中闹,且向昆仑顶上看。
身安,到头来无忧患;游观,壶中天地宽。
【注】①傀儡棚中闹:指戏棚里演戏的情景,这里喻指元代世情的纷纷扰扰,宦海的险恶。
(1)曲中连用了四个“也不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心境的?请结合全曲内容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春愁陈亮东风荡飏轻云楼,时送萧萧雨。
水边台榭燕新归,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
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注】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
曾多次上书孝宗皇帝陈述恢复方略,均无功而返。
在长期的乡居中,被奸人陷害,屡遭牢狱之灾,几乎被杀。
但他的志向丝毫未改,思为世用。
(1)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其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题为“春愁”,作者所愁的到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语言鉴赏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对诗歌语言的考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