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我们一起成长

二年级,我们一起成长

二年级,我们一起成长!
放假时,想着自己肯定是跟班走该教二年级了,就买了本薛瑞平老师的班级日志《我们二年级了》。

其实,早就在校长那借过这本书,这是我第三次读了。

这本书与《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一样,可以说句句离不开“读书”二字,记录了薛瑞萍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孩子们,和同事以及和家长的阅读故事。

字字流露出真情实感,流露出一个语文老师对阅读、对孩子们的热爱之情。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薛老师对她的学生说了这样的话:“在我们班,在薛老师这里,读书课是最重要的课!只要我们手里捧着书,眼里看着书,心里装着书,就是落些日子的语文课也没有关系。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手里、眼里、心里没有书,上多少语文课,做多少AB卷,考多少分数,都是没有用的。

”在薛老师看来,“只要学生上了‘大量的高品位阅读’的路子,别说语文,所有功课的学习都将如同远航的帆船,拥有了持久强劲的顺风。

”“要提高综合能力,光靠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前提下,投身于课外阅读的汪洋大海,在那里练就搏击风浪的本领。

”为了让孩子们喜欢读书,读读大量好的书籍,薛老师踏踏实实、心甘情愿地做儿童的阅读推广人,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共同交流。

她的真诚也影响了身边的同事,影响了孩子们的家长。

看了这本书,薛老师的许多做法给我的触动很大。

这学期,我带了两个班的数学课,尽管不能再和孩子们一起徜徉在语文的海洋,但是我还会和女儿一起阅读。

薛老师有四点做法,我很欣赏,觉得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日有所诵——成为读书型的老师
徐冬梅老师在这本书的序中写了这么一句话“要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自己先做语文人,要培养读书的种子,自己先做读书人”。

这是薛老师告诉我们的再朴素不过的真理。

的确,薛老师是个海读型的老师。

她读儿童文学,读教育名著、读古往今来的文化名著。

她读书喜欢高声朗读,好书至少读两遍,读的都是经典的书。

她喜欢写所见、所闻、所感,写自己想写的话,写自己的教育思考。

也许这些好书滋养了她爽朗、和气、真诚的性格,也使她的文字透露出一股清新、朴实、大气、厚重的气息。

作为一名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带着一个拥有6 7个孩子的班级,每天都要处理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事,薛老师还能挤出一个多
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而且还能写下这么多的教学日志,确实难能可贵。

感动于她的坚韧,感动于她对读书的执着和热爱。

我认为不仅仅语文老师应该这样做,对于所有学科的老师都应该如此,每天读书、写教学日志应成为自己终身的习惯。

就像每天都要吃饭一样!
二、书声琅琅——她和她的同事们成了“书香小组”
也许受薛老师好读书的影响,她办公室的同事们也喜欢看书,甚至大声读书,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交流读书心得。

办公室常常书声琅琅,笑声阵阵。

读书是他们的共同爱好,共同讨论的话题,也是共同努力的目标。

用薛老师自己的话说“读同样书的人最容易成为朋友。

”。

在“书香小组”这一个故事里,薛老师介绍道:“就说今天下午吧,课都挺少——于是乎小语(2)组书声琅琅。

小安念梅子涵的《阅读儿童文学》;严老师念《圣经》中的《罗马书》;我呢,闭着眼睛,坐享其成。

时不时地,我还点评一两句,提出努力的方向,并从自己开始,把朗读引向教学和教育漫谈。

”读到这里,让我好生羡慕。

就在这既零散而又紧凑的阅读、思考与交流中,一个以幸福学生和自己为目的的教师共同体正在形成、在生长。

出自内在需要的成长,谁也挡不住。

她周围的同事在她的影响下,都成为了一个爱读书的人。

三、贵在坚持——她的班级成了“书香班级”
(一)坚持每周一次的阅读课
虽然教学任务紧,但是薛老师还是坚持每周一次的阅读课。

薛老师喜欢给孩子们讲优秀的故事,读经典的诗歌。

这本书当中记录了不少她和孩子们共同读书、共同交流的情节。

可以说这也是一本优秀儿童读物推荐书和读书交流书。

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将孩子们深深地吸引在有趣、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中。

故事读完后,孩子们开始交流自己的听后感想。

别看孩子们年龄小,可是他们也能领悟书中的真谛,甚至说出一些让老师敬佩的话来。

看了这本书,我好像走进了童书世界,《火鞋与风鞋》、《红蜡烛》、《神奇的窗子》、《晚安故事》、《笨狼》、《兔子坡》……让我知道了有很多优秀的儿童读物值得孩子们去读。

“云门弟子”们真是幸运,有这么有心的老师,听过这么多优秀的诗歌和故事。

(二)、随时反馈读书情况
薛老师会时不时地问孩子们读了什么书,读到第几页了,甚至连孩子读哪本书花了多长时间都了解得很清楚。

他喜欢让孩子们共读一本好书。

让他们把最近看过的书读给自己的同学听。

孩子们愿意读,虽然读的不是很流利,但也乐在其中。

(三)坚持开展日记汇报
薛老师鼓励孩子们把自己写的日记大声地朗读给同学听。

她认为只要能大声地读,已经成功了一半。

学生们写的日记也很出色,这与老师的鼓励分不开。

(四)把借书作为一种奖励
薛老师喜欢把书借给那些表现好的学生看,这是一种独特的奖励方式。

学生们也很喜欢老师看老师借给自己的书,因为这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阅读激情的点燃。

得到书的孩子欣喜若狂,没有书的孩子失望极了。

(五)坚持日有所诵
薛老师很少布置书面的家庭作业,若是布置了作业也是看书,预习诗歌,背诵诗歌这些而已。

她的孩子们会背很多优秀的儿童诗,甚至会背很长的诗。

她注重孩子们课外积累,不追求孩子们能能理解多少,重在一种情感的熏陶和量的积累。

四、发动家长——成立了书香家庭
每开一次家长会,薛老师都会给家长朋友们开展一次读书课,这也是她的独特之处。

任何苦口婆心的教,还不如一次读书课来得有效、有趣。

她开家长会的目的正在于鼓励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读书,营造书香氛围。

她鼓励家长们写周记,不论文字多少、文笔如何,重要的是家长那份对孩子对教育的爱心。

很羡慕看云有那么一群善解人意,支持教育工作的家长朋友。

也很感动看云的真诚和执着,写了很多给家长朋友的信,语言质朴、恳切,正是有平时和家长的交流,才能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薛老师和其他几个班级的老师给家长布置了一份寒假作业——“爱的作业”,她推荐家长和孩子一同阅读《爱的教育》这本书,让家长结合孩子及家庭情况,可以就全书、也可以就某个故事谈感想。

一句话不少,一千字不多。

一个人写、夫妻写、一家人写,都欢迎。

最重要的是家长和孩子一起读。

她的这种做法我觉得非常有心,也应了它的这句话;“和学生一起成长,这才是为人父母应当追求的幸福。

做孩子的同窗,跟孩子一起学吧。

这不是在帮助孩子,
这是在拯救你身为父母的尊严和威信。

”薛老师改变以往单纯利用家长的模式,转而改造家长、提高家长,这是一种创新。

在她的鼓励下,书香家庭越来越多,家长们也在和孩子们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作为班主任,我也下决心向薛老师学习,带动我们班52个家庭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我们二年级啦》这本书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读一本好书就像结交了一位良师益友,细读这本书,我们能品出的深刻道理与教学启示还会有更多、更多。

《我们二年级啦》,一本不算厚实的书,却点燃了我内心的期待,迎接二年级的激情正在熊熊燃烧。

二年级了,我们一起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