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播放多媒体中的一首歌曲:《爱的奉献》让学生一起唱(教师提问):(1)歌曲中印象最深的两歌词是什么?(2)这些歌词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回答)(1)歌词中印象最深的两歌词是“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2)这些歌词说明了学会负责任,在责任中健康成长的意义,有助于我们获得幸福的生活和有意义的人生,有助于我们实现远大的理想。
(二)讲授新课一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1 、我是集体的一员(为什么毕业20年后能感觉带当初集体的温暖)(1)集体和个体的关系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个体只有紧紧的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这个班级的学生会受什么影响)(2)集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关系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
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
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因此,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2、关爱集体人人有责李泽群是多管闲事吗?不是,是关爱集体的表现。
(1)为什么说关爱集体人人有责?集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集体,只有人人都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集体才会真正成为我们依恋的家。
(2)如何关爱集体?关爱集体的表现: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力量。
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③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学生表演短剧)(三)思考:1、为什么众人拾柴火焰高?2、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有水喝?(读故事,唱歌曲)(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从而能自觉地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发扬集体的好作风,善于团结他人。
(五)巩固新课:学生谈感受(说感言)。
(六)感情升华:以世界艾滋病日提示下节课内容—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贯穿始终。
应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益探索,是发挥学生积极性、能动性的有效途径,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集思广益,但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合作学习一般都有明确的任务,明确的任务是合作学习的风向标。
问题不明确,过于笼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就会无处下手,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或者对合作学习产生无所谓的态度。
例如,在分组讨论如何关爱集体时,每个情景我都设置了两个问题:你应该如何做?你为什麽这样做?先说方法,后说原因,问题明确,便于学生回答。
其次,问题不能过于简单,问题如果过于简单,同样不会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热情。
例如,在拼图游戏中,我故意加大了游戏难度,使游戏具有挑战性,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再次,鼓励学生在组内分工协作,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集体更加团结。
例如,在拼图游戏中有的学生负责看守拼图,有的学生负责寻找拼图,有的学生负责撕胶带,粘胶带……只有合理的分工才能使小组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拼图任务。
最后,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本人不能“稳坐钓鱼台”,要走下讲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要深入课堂,时时监控,最好不要袖手旁观,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参与他们的讨论。
当学生讨论时,我或者旁听,或者进一步提出问题,或者指导,或者答疑,或者与他们争辩,这样做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且能非常准确地把握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困惑,可以马上有针对性地安排和调整下一步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
总之,我们要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理念,大胆尝试,不断摸索,让教学真正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师生一起唱《爱的奉献》。
(八)板书设计:第一框承当关爱集体的责任一我是集体的一员1 集体和个体的关系2 集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关系二关爱集体,人人有责1为什么说关爱集体人人有责2如何关爱集体?1、材料一:李某是一名普通的初中生,大家都叫他“管事大王”。
为美化教室,他动员大家从家里带来一些花卉;邻班同学来借卫生用具,他记在心里及时要回;班级参加学校的比赛,他一天往公布成绩的布告栏跑好几趟;有社会公益活动他积极组织参加。
材料二:洪某也是一个“爱管事”的初中生,爱打抱不平。
当朋友受到欺负,他可以为朋友去打架等。
请对上述两位同学的行为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李某能认识到自己应负的责任,并时刻想着履行责任,是一个负责任的人。
而洪某以自己情感的好恶为正义的判断标准,分不清正义与非正义行为,只讲哥们儿义气,损害了他人利益,违反了学校纪律甚至法律。
这就要求我们要分清正义与非正义行为,认清自己的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某校九年级(3)班在本学期组织了“我为班级献爱心”的活动,号召学生们行动起来,共同维护班级的利益,共创优良学习环境。
班级也因此在学校的评比中被评为“优秀班级”。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谈谈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个体只有紧紧的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2)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关爱集体?①要增强责任意识。
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在祖国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当国家处在困难时刻,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青少年还要肩负起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奋斗。
②要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增强奉献意识。
虽然我们现在年龄还小,力量单薄,但是我们可以为社会做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为贫困儿童献上一份爱心、宣传环境保护知识等。
③要关注社会生活,培养主人翁意识。
我们要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并积极为解决这些问题献计献策,发挥国家小主人的作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请你为这个班级设计两条温馨话语,让大家继续维护集体荣誉。
示例:“温馨集体靠大家”、“集体的利益关系你我他”等3、2005年2月27日,长春市一家超市门前,30多名外国人开着10辆私家车,组成“老外学雷锋”车队,快乐当义工,免费送购物的市民回家。
据了解,这些老外来自巴西、德国、加拿大等国,被雷锋精神深深打动,愿意以实际行动向雷锋表示敬意。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公民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有什么作用?(2)老外学雷锋,快乐当义工的行为对我们有何启示?(3)请你列举你参加过的公益活动。
答案:(1)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别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2)我们应该热心公益,服务社会,主动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3)参加义务植树;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清理校园周边野广告;向全市人民宣传防火自救知识;参加青年自愿者服务活动;等等。
4、某校九年级(3)班的卫生、纪律一直不尽如人意,学生对班级的事情漠不关心。
本学期,班委会的干部组织“我为班级献爱心活动”,号召学生行动起来,共同维护班级的利益,共创优良学习环境。
结果,班级发生了一些变化,也在本月的学校评比中被评为“优秀团队”。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谈谈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2)我们应该如何关爱集体?答案: (1)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2) 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的建设贡献才智。
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③在集体中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集体的力量不仅仅取决于成员数量的多少,更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组织和配合。
“人心齐,泰山移”,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5、材料一冯艾两次参加西部偏远山区义务支教活动,她和成千上万的志愿者一样默默地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努力改变那里的贫穷和落后。
他们身上都传递着一种力量,这种精神的力量使他们在工作中更加充满激情和活力。
材料二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
——摘自《冯艾日记》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冯艾具有什么精神品质使她自愿参加支教活动?(2)冯艾为什么会感到“有一种快乐”?(3)冯艾参加支教活动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4)冯艾的行为对我们中学生有什么启示?答案:(1)冯艾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因为冯艾自己地承担责任。
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要承担责任、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要我承担责任、被迫被动地承担责任。
我们要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3)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
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别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4)我们要主动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要以实际行动热心公益活动,服务社会。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个人离不开集体,个人只有依靠集体才有无穷的力量。
(3)知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存。
(3)懂得关爱集体,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发扬集体的好作风,在集体中团结他人。
2.能力目标(1)正确认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2)具有关爱集体的实践能力,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行为能力。
(3)发扬集体好作风的能力,善于团结他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树立责任意识。
(2)体验“团结就是力量”的自豪感和快乐。
(3)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1.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 如何关爱集体。
【教学难点】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如何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
【教学方法】活动式、体验式、讲授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法一:指导学生阅读材料《16岁意味着什么》:小刚16岁生日那天,很认真地问妈妈:“16岁意味着什么?”妈妈回答说:“它意味着责任。
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要学会承担一些责任。
因为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我们才能勇敢;因为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我们才能无私;也因为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我们才会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男子汉迈向成熟,就必须为自己所扮演的各种角色承担责任。
孩子,勇于承担责任,你才会更加成熟。
”教师:小刚妈妈的回答给你什么启示?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必须为自己所扮演的各种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
只有学会承担责任,我们才能健康成长,才能获得幸福的生活和过有意义的人生,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学会承担责任?应该承担哪些责任?这就是第二课要学习的内容。
方法二:(备选)教师:第一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是责任,承担责任有什么意义,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知道了承担责任的代价及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