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答:(1)关于教育作用:提出“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
孔子认为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
(2)关于教育对象:提出“有教无类”其中“无类”是相对于贵族而言的,不包括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
(3)关于教育目的:致力于通过教育培养一批“士”和“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4)关于教育内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文是指文化知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行、忠、信是道德行为规范要求。
不足之处在于缺少自然科学知识和劳动知识内容。
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道德教育内容占有重要地位,文化知识学习是为道德教育服务的。
(5)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联系第8章教学原则与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谦虚笃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关于道德修养立志有恒:“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也。
”孔子认为人要有远大的人生志向,“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标准。
自省自克:“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身体力行:“巧言令色,鲜矣仁”,“敏于事而慎于言”,“纳于言而敏于行”,“言必行,行必果”。
改过迁善:“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则勿惮改”。
(7)教师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师无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杜威的主要教育观点是什么?答:(1)关于教育本质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2)关于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不断的生长下去。
(3)论课程与教材为完成活动课程,提出“做中学”的教育原则。
活动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是活动教学。
(4)提出教学的五步骤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足以产生问题的资料、学生产生问题和假设、设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亲自动手做、验证假设。
(5)提出儿童中心论杜威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
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和活动作业中心。
3、《学记》阐述了哪些教育思想?答:(1)教育的作用:“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敏,教学为先”。
即教育的作用是为国家培养所需的人才,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2)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教育制度:提出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学校管理:主张按照地方建制分别设学。
(3)教学原则(联系第8章教学原则)教学相长的原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
预时孙摩的原则:“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包括四条原则:预防性、及时性、循序渐进和集体教育原则。
课内外结合的原则:“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课外练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可以深化课内学习的内容。
长善救失的原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易,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它指出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四种缺点:贪多、狭窄、自满、畏难。
教师只要了解学生这些学习状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生就能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启发诱导的原则:“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可谓善喻矣。
”引导启发学生,督促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4)论教师提出“师严道尊”。
高度评价教师的作用,明确了教师的任务,认为教师是培养人“为长”“为君”之人,即为国家培养有治国安邦能力的人。
“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
”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4教育起源论有哪些1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它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法1831-1902),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
主要思想:①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他把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都说成是教育;②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③人类只是在早已存在的教育形式上做了些改进,人类的教育就起本质来说与动物没有不同。
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社会性。
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美国,1869-1947)主要思想:①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②儿童对成人一种出于本能的模仿是教育过程的基础。
不管成人是否意识到或同意,儿童总是在模仿他们的行为。
模仿是教育的本质。
忽视了教育的有意识性和社会性。
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者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劳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个社会活动过程,通过教育的传递,让年轻一代掌握生产和社会生活经验,同时延续和发展社会文明。
(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正是由于劳动,促进了双手的解放,猿脑变成了人脑,并产生了语言和意识。
总之,在劳动中既产生了教育的客观需要,同时又创造了教育的可能性条件。
因此说,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并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
5(掌握)理论联系实际阐述如何实现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
答:为保障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实现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6项保障任务:(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2)保障经费投入。
健全以政府投人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增加财政性教育投人,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完善受教育者合理分担机制;加强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3)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4)推进依法治教。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加强教育督导、教育执法和监督问责。
(5)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履行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职责。
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安全稳定。
(6)着眼于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提出了政府启动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6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对教育的作用有哪些?答:(一)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理解)(1)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投入教育事业发展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经济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经济结构和布局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
(4)经济发展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
(5)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课程门类由少到多,教育内容越来越丰富和深化。
(二)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理解)(1)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
(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
统治阶级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教育的领导权:国家政权力量、经济力量和意识形态。
(3)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管理体制。
(4)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5)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标准和有关教育内容。
(三)文化对教育的影响(识记)(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影响着学校的育人模式。
(5)文化影响着教育的历史传统。
(四)科技对教育的作用(识记)(1)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教育的科学化进程,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2)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
(3)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4)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自主化和民主化提供了平台。
7、(掌握)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这是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对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的深刻阐述,具体体现在:(1)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的作用;(2)教育在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地位;(3)教育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4)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
8、(掌握)如何落实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答:(1)提高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2)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3)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发展;(4)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建立多元教育投资体制;(5)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6)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9简析遗传决定论。
答: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
(2)遗传素质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由此可知,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因此,片面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认为人的发展是由遗传素质决定的,是不正确的,就会陷入“遗传决定论”的错误之中。
、简析教育万能论。
答:(1)教育万能论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评价,对认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2)但是,把教育视为人的发展的决定因素,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3)因为人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由教育决定的,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和人的多方面的实践活动的结果。
(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与促进作用只是相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相应生理前提,没有环境的积极配合,没有社会发展作为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育要发挥它的主导与促进作用也是不可能的。
10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那些方面1学校教育能加速个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