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圳市梅观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安全性评价报告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〇〇九年二月目录第一章概述1.1项目背景 (01)1.2工作依据 (02)1.3安全性评价的目的 (02)1.4评价标准 (02)1.5工作过程 (03)1.6要紧评价结论 (04)第二章工程概况述 (06)2.2既有梅观高速公路全线工程概况 (06)2.3扩建后技术标准和工程规模 (07)2.4公路交通组成及交通量预测分析 (10)第三章既有梅观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3.1既有梅观高速公路初始评价范围及常规方法 (11)3.2既有公路基于运行速度的安全性评价 (13)3.3初始评价总结 (16)第四章扩建后梅观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4.1扩建后基于运行速度的分析与评价 (17)4.2安全性检验 (19)4.3综合分析及具体措施 (26)附件:图表第一章概述1.1 项目背景1.1.1工程背景梅观高速公路是深圳市规划“七横十三纵”的高速公路网中的一纵,同时也是广东省规划珠江三角洲二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于梅林收费站,终于黎光收费站接莞深高速公路,于1995年建成通车,随着经济的进展,该路已不能满足交通量日益增长的需要,因此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拟对其进行扩建。
此次扩建段位于桩号K0+135(梅林收费站起点)~K18+997(莞深高速公路起点)范围内,全长18.862km。
扩建要紧工程内容包括:路基、桥涵、通道的加固扩建;路面改造加宽工程;路线及互通范围内排水设施改善大修;收费广场路面维修;沿线互通、浆砌片石护坡、喷锚地段的绿化景观设计等;扩建按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仍为100km/h。
1.1.2 既有道路安全概况既有梅观高速公路自通车以来,一直发挥着深圳中部干线公路的功能,承担着特不繁重的客货运输任务。
尽管交通事故率低,但由于2001年至2007年交通量增长较快,平均增长率达15%。
交通量大,行人横穿高速公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同时交通标志不完善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缘故之一。
既有梅观高速公路部分段落路基路面、桥梁、交通工程及安全设施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以及部分立交间距太小,对行车车辆均存在安全隐患。
局部路段边沟被淘空及变形,边坡碎落、坍塌,路面破损状况严峻,抗滑能力大大下降;桥面铺装层开裂或破损,泄水孔被堵塞或缺失,防撞墙存在钢筋锈胀、混凝土剥落,主梁开裂;交通标志不完善或多余,有的与国标不符合,交通标线反光性能大幅下降,部分中央分隔带护栏、路侧护栏、防抛网、隔离栅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新增的华南物流立交和华为立交两处互通立交使得华南物流立交和大发埔立交的间距较近等。
以上存在的现象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性有一定阻碍,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对本项目专门有必要进行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要紧针对各专业之间单项指标衔接组合的协调性、横断面组成、视距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并为大桥、立交等重大工点、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设置的安全性提供一些补充完善措施和手段。
1.2 工作依据安全性评价分析的要紧依据包括以下规范、标准、技术文献和资料:1.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 B05—2004)(以下简称《指南》)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以下简称《标准》)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以下简称《规范》)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1999)5. 公路工程差不多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方法(交公路[2007]358号)6.交通部2000年度公路建设标准规范打算项目-《高速公路运行速度设计方法与标准》研究报告7.深圳市梅观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8.深圳市梅观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路线初测、初设成果资料和图表。
9.《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2005版)-交通部公路司编著10.《降低造价公路设计指南》(2005版)-交通部公路司编著1.3 安全性评价的目的本项目进行公路安全性评价的要紧目的是:1、通过对本项目进行设计技术标准的适应性、与测算的实际运行速度的协调性和一致性评价分析,发觉和找出不安全的因素和相应段落,特不是引起行驶速度发生突变或超速的状况。
2、通过公路项目区的三维仿真模型,绘制设计速度要求视距、运行速度要求视距和公路线形能提供的通视空间视距三者的曲线图,分析找出行驶视觉、心理需求上的不安全因素和路段。
3、从满足驾车行驶特性、汽车动力性能和安全舒适性上对有安全隐患的路段提出综合的解决方法和建议措施。
4、安全性评价是交通安全设施(标志、护栏、视线诱导标)、服务设施设置位置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完善公路工程设计、保障行驶安全的重要分析论证方法。
公路安全性评价是通过模拟建成后的公路特征,将由设计缘故产生的公路交通安全隐患、黑洞及早发觉并早早消除和完善,从而体现“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设计理念。
1.4 评价标准(1) 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是评价线形设计一致性的指标,采纳相邻单元路段间运行速度的变化值进行评价。
相邻路段是指平面、纵面、横断面指标不同的相接路段。
当速度梯度小于10Km/h/100m(《高速公路运行速度设计方法与标准》研究报告中推举方法)或相邻路段的运行速度差△V85小于20Km/h(《指南》采纳方法),则满足线形的连续性设计标准。
当不符合上述条件时,应调整平、纵面线形。
此次协调性评价采纳满足速度梯度即100m内速度的变化值小于10Km/h且运行速度差△V85小于20Km/h作为评价指标。
(2) 运行速度V85与设计速度一致性评价平纵线形设计应使运行速度大于设计速度(计算行车速度),但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之差应小于 20Km/h,则满足设计速度一致性原则。
相反则要对公路路线的相关技术指标进行安全性验算。
标准参见《指南》。
1.5工作过程针对梅观高速公路既有现状和扩建后项目路线安全性的具体要求,尽可能在设计时期就消除行车时的安全隐患。
通过收集该项目的原有道路的竣工设计资料、扩建时现场实测数据、沿线路况调查资料、扩建前期工可报告及有关梅观高速公路的检测,试验成果资料等等信息,以便完全熟悉和掌握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和要紧问题、难点问题。
在实测数据基础上,拟合出旧路的设计几何线形,对全线进行运行速度测算,结合部颁《标准》和《规范》,通过车辆的行驶安全性数据评价既有高速公路的行驶现状,发觉原有高速公路技术指标存在的安全隐患,为初步设计的线形调整、工点方案设计、技术指标的选定和交通提示、警示标志设置、交通工程设计等提供设计依据和整调建议。
安全性评价过程:对梅观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安全性评价分为两个时期。
1.5.1 第一时期:既有梅观高速公路初始评价时期依照梅观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拟采纳的设计标准以及相应技术指标的要求,对既有高速公路通过运行速度测算、分析,找出相邻路段速度发生突变的段落和运行速度与相应设计速度相差较大的路段,对路线中不满足标准、规范要求和基于行车安全性评价有明显安全黑洞的路段,提出调整或改善这些路段的平、纵、横断面的设计意见或为降低工程造价而提出可采纳交通工程措施予以解决的建议。
1.5.2 第二时期:扩建梅观高速公路后评价时期依照初步设计的设计数据、资料,测算出全线的运行速度,对项目平面、纵面、横断面的技术指标采纳;超高、视距、爬坡车道、紧急避险车道的设置;路侧安全净空区、重大工点(桥梁、立交)、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设计进行安全性评价并提出建设性的完善措施和补充手段。
1.6 要紧评价结论1.6.1既有梅观高速公路的初始评价初始评价范围:路线起点(梅林收费广场K0+135)至终点(莞深高速公路起点K18+997),评价路线全长约18.862Km。
初始评价的评价方法和处理手段:1.既有梅观高速公路扩建后,原有路线技术指标不满足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规定的,需调整平、纵面设计参数和横断面组成;2.依照交通现状调查及交警部门历年统计的重大交通事故数据,找出交通事故多发路段及事故多发缘故,进行综合处理;3.通过沿线运行速度测算图表,对相邻路段运行速度发生突变的段落,需调整平、纵面设计;对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相差较大的路段,考虑线形调整方案及相应的工程量、建设实施可能性等方面综合因素,以尽量使两者速度接近一致为宜。
初始评价的要紧结论:除个不指标需调整外,全线平纵指标较好。
1.6.2 扩建后路线指标的总体评价。
1.6.2.1评价方法和处理手段依照扩建后梅观高速公路的线形指标和设计标准,重新测算全线运行速度,通过分析运行速度与扩建标准的适应性、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的一致性进一步评价扩建后的公路安全特征。
关于小客车运行速度高于设计速度超过20Km/h,通过对该路段的平纵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技术指标进行安全性检验后,可采取多种手段、方法和措施对设计方案进行完善和调整。
采纳的方法有:(1) 结合项目沿线地形、地质条件、要紧工程量、改造方案等方面综合因素,对比结点运行速度,慎重处理不满足其速度下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的路段,可通过调整相应指标、服务设施位置等其它措施改善路段的行驶条件,消除安全隐患。
(2) 关于运行速度高于设计速度较大的路段,通过限制该段落的行驶速度,以小于设计速度以上20Km/h为标准。
(3) 关于较长的直线路段,宜增加公益性标志、种植不同树种以形成不同的景观。
(4) 关于平曲线半径变化不均衡的路段建议增加提示性或警告标志。
(5) 曲线间较短的直线路段,建议设置提示性标志。
(6) 左偏小半径路段宜设置提示性减速或限速(禁令)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