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

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篇一:论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论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摘要:“礼”和“仪”这两个概念有所区别,“礼”是内在的,“仪”是外在的。

“礼”要通过“仪”来体现,“仪”是来表达“礼”的。

我国传统礼仪是古老文明的标志,伴随着现代文明进步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渐渐地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以及人们的生活变化中,我国的传统礼仪发展成了现在的现代礼仪。

我们是应该享受现代文明进步的同时,抛弃现代人浮躁的心理,保留祖先的传统美德,以促进社会文明的和谐发展;还是继续学习西方文明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来改变现在国人的一些不良习惯与思想,发展普遍的现代礼仪。

到底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我们应该如何抉择,我想这是每一个过人都应该好好去思考的问题,这关系到我们国家在文明建设中的发展方向。

关键字:传统礼仪、现代礼仪、传承、抉择、发展。

一、传统礼仪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一个礼仪之帮。

礼,在我国的社会交往中历来就成为一种文明的标志,一种身份的象征。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从一个家庭到整个国家,我们所有的行为准则都是由“礼”来笼罩的。

我们中国幅员如此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地的风俗差别非常之大。

西方人是以风俗来划分国家的,如果按照西方人的观点,这么大的差别,就是不同国家了。

可是在中国,不(: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管你的风俗有多么不同、方言有多大的差别,但是在“礼”这个层面上都是认同的。

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行为准则。

所以,要了解中国文化,就非要了解“礼”不可。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传统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众多优秀的传统美德。

它们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原动力,也是构成我们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意识,不断为我们的中国心输送着养分。

一个优秀民族,由于种种原因,哪怕物质上再贫乏,甚至遭人欺凌、压迫,但只要民族的精神意识不死,即便发展道路如何的曲折,但终有一天可以实现中兴。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近代的深重灾难中没有屈服并重新走上强国之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拥有自己的文化传统。

中原文化代表了当时亚洲最先进的文化,我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人民有非常好的文化修养,这就是礼仪文明。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礼”重“仪”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

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它的一个人、一个组织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内在的精神文化素养的显示,也是协调人际关系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礼仪起源于原始先民的祭神敬鬼活动,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演变为社会的行为规范。

周公“制礼作乐”,对“礼”做出了创造性发展。

由于礼仪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代表着国家的整体利益,在塑造完美人格、协调社会矛盾、安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而礼仪教育受到历代当政者和教育家的重视。

中国传统礼仪的精华可以作为当代新礼仪建设的思想资料。

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于改进和加强当代青少年的文明礼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现代礼仪从内容上说,现代礼仪至少应该包括四大类:家庭生活类(一般日常生活、节日生活、家庭祭祀);社会交往类;职业工作类;政治生活类。

具体而言,家庭生活礼仪应当包括一切与生老病死相关的礼仪,例如出生礼、成年礼,以及婚丧食节喜祭诸礼;社会交往礼仪应该包括往来迎送诸礼仪;职业工作礼仪包括求、辞职礼、与各类同事相处礼等;政治生活礼仪包括与开会、选举、谈判、外交、军队等相关的礼仪;另外还有一些杂礼。

现代礼仪说实话在我看来,说是在传统礼仪发展而来,更多的是借鉴西方礼仪的外国礼仪,已经变成了一种纯粹交际手段,缺失了很多我们传统礼仪的那种修身养性的独特意义。

中国现代的礼仪基于西方,可反射西方的主流地位与文化强势。

传统礼仪与传统文化一样,在清初就被严重破坏了。

到上个世纪初西方文化大举传入中国,被清严重破坏的传统文化不敌西方文化,因此逐渐没落。

我们通常说的现代礼仪都是遵循国际惯例的,也就是西方礼仪。

与传统礼仪没多大关系了。

鸦片战争直至新文化运动以来,对传统礼教的批判,造成了以儒家礼教为核心的传统大一统价值观与西方个人自由观念的激烈冲突。

全社会批判传统观念,忽视了其作为维系社会运转的规范作用。

彻底否定礼教带来如今社会规范的缺失。

现实社会中礼仪严重缺失,原因很多,例如:礼仪本身会随时代而改变,礼仪对人产生束缚而引起反抗。

现在有些学校也在讲授一些礼仪课,但它的目的非常清楚,就是将来你去求职,如果不注意礼仪,就会被人家刷掉。

所以,你只要学习了礼仪,求职时就可以过关了。

为了这样的目的来开礼仪课,貌似有理,但从根本上来说,则是不对的。

现在大学里边上课,上课迟到已经是屡见不鲜的现象,而且迟到之后毫无愧疚之色,大摇大摆地走进来。

此外,上课时打手机,回答老师的问题时,连站都不愿站起来。

殊不知,这样做既不尊重老师,也不尊重自己,是胸中没有“敬”字的表现。

无论什么事情,你首先应该为对方着想才对,比如你在家里开电视机或者开生日聚会的时候,应该想到,我这么闹,会不会影响邻居休息?人家还能不能看书?在饭店里面吃饭,不管周围有人没人,我们都喜欢大声嚷嚷,这也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出国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嚷嚷惯了,到了哪个国家都是一样,闹得人家饭店里的客人没法谈话。

我们做事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

三、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的协调人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建立在物质利益基础之上的,人们日常行为的一切都是以某种现实的利益为转移的。

社会生活的现实告诉人们,要满足或实现自己的欲求,就必须在一定的社会规范的范围内去行动,而不能无所顾忌的为所欲为.否则,不仅作为有机整体而存在的社会集体的利益没有存在的可能,而且每个人的自我利益也会失去最后的保障。

所以,设置礼仪规范,并不仅仅是一种强加于个人的外在约束和限制,而且从根本上说是保证每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要求。

些家长认为过时的礼仪应该废除,有些家长则认为传统礼仪有其传承的意义,值得发扬。

有专家表示,传统与现代并不对立,传统的餐桌礼仪在现在的社会仍然适用,只是赋予传统礼仪新意义。

此外,传统礼仪也是有教养的表现。

中国现代礼仪保留中国传统文化之处。

例如对长辈的尊敬、礼仪小姐穿着旗袍等。

中国的礼仪不同于西方的礼仪。

在西方人眼里,礼仪通常是指一种风俗,是依据民族或地域差异来区别的风俗。

而中国的礼仪是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礼。

在中国人眼里,礼是可以凝聚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一种精神,是社会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准则。

因此,以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礼仪蕴含着特殊的意义,涉及政治、道德和社会等各个方面。

从本质上看,中国传统礼仪属于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但是其中也包含着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附带着一种雅致的形式。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汲取传统礼仪中合理的、有益的因素,并且与时俱进地赋予其新的内涵,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可以使传统礼仪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中国传统礼仪的现代价值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挖掘。

当前,可以重点发挥其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改善社会调控方面的作用。

结论:如今,面对公民社会的兴起,我们必须考虑重建现代礼仪,这种重建不是食古不化地套用,也不是食洋不化地照抄。

从重建礼仪的思路上说,由于文明的标准往往随时代而变,作为其承载者的礼仪也就因此变迁。

我们要研究传统礼仪和外国合乎国情的礼仪如何创造性转化,还要细致地把握这些礼仪如何与民俗融合,不仅如此,许多具有普遍性的礼仪恰恰可能从民俗中再生才最具生命力。

那些具体的规范并不是现代礼仪的目的所在,最核心的在于礼仪背后所表达的精神元素,现代礼仪应该包涵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应该涵泳正义、自由、平等、民主、博爱、勇敢、谦逊、理性、稳重、慷慨、真情、和平非暴力??礼应当是一切美德的承载者、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接榫者。

参考文献:《现代礼仪》张玉平东方出版社《传统礼仪的意蕴及其现代价值》蒋璟萍篇二:传统礼仪对现代礼仪的影响传统礼仪对现代礼仪的影响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

本文认为: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发扬光大。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可以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分支。

相对于传统礼仪,现代礼仪的内涵和作用范围大大缩小。

传统礼仪讲求礼与法相结合,现代礼仪乃自我约束。

相对于中国传统礼仪的等级制度,现代礼仪注重平等。

这些差异都是现代礼仪对传统礼仪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礼仪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标志,影响了上下五千年。

深入到现代礼仪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民办中学对传统礼仪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礼仪文化底蕴,弘扬传统礼仪文化,而且民办中学自身的综合素质都将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的礼仪文化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在西周时形成完善礼仪制度孔子又集礼之大成。

很多传统礼仪的精神沿为今用如孔子说的“温良恭俭让”、“不失口于人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等。

但传统礼仪尤其是封建社会礼仪更多用于统治阶段。

而现代礼仪走进寻常百姓家更亲切更随和。

尤其成为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和时代的风尚。

现代礼仪更与国际接轨更体现了共同的和谐、和平及平等原则。

现代礼仪源于传统礼仪但发扬光大更广更宽更亲切。

人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建立在物质利益基础之上的,人们日常行为的一切都是以某种现实的利益为转移的。

社会生活的现实告诉人们,要满足或实现自己的欲求,就必须在一定的社会规范的范围内去行动,而不能无所顾忌的为所欲为.否则,不仅作为有机整体而存在的社会集体的利益没有存在的可能,而且每个人的自我利益也会失去最后的保障。

所以,设置礼仪规范,并不仅仅是一种强加于个人的外在约束和限制,而且从根本上说是保证每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要求。

一些家长认为过时的礼仪应该废除,有些家长则认为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