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
空气占据空间吗?
蔡杏杏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的第6课。
所有的物质都占据空间,本课通过系列活动,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
由此
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标志。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空气占据空间。
●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的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
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
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五、教具准备:
1、教具:一次性塑料杯、粉笔盒、粉笔、广口塑料瓶、2.5L塑料瓶、水槽、水、纸巾、小球、带
2
1.空间
2.
3.
节,增
,解;二是因为“喷泉实验”需要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设计实验较为困难,所以我将试验换成了“吹瓶中气球”,现象明显,操作简单便于理解。
第二个实验选取了课本上的纸不湿实验,这个实验非常简单通过课堂上的表现,我认为可以不用提前讲解实验要点,放开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尝试,让他们经历失败。
通过这两个实验了解空气是占据空间的,在失败和成功的现象中都能得出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结论。
然后利用“听话的小球”加深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理解,并运用这一概念解决难题。
最后将“空气占据空间”拓展到生活当中,联系实际。
在本节课中,我把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实验以及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通过试教发现了
一些问题,所以在实验前对实验要求和实验步骤做了提示。
但是在拓展试验“听话的小球”中,还
有部分同学不太理解出题意图,可能由于我的表达不够准确,设置问题时指向不够明确。
在时间的安排上,由于减少了水和空气维恩图这部分的内容,时间较多,可以让学生实验时间稍微延长一些,体验的时间多一些,增加分析实验现象的时间,同时,教学语调的变化和教学评价语的使用还将是我继续要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