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复习资料(简答题和论述题)

心理学复习资料(简答题和论述题)

心理学复习资料简答题:1.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范围?人的心理现象是复杂多样的,主要包括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主要有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在人的行为活动之中。

个性是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及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

2. 心理过程包括哪些结构成分?2.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其包括统一在人的行为活动之中,不可分割的认识、情绪情感、意志三个过程。

其中,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相思维等;情绪情感过程包括原始情绪(快乐、悲哀、愤怒、恐惧等),情绪的心境、激情、应激状态,以及高级的社会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意志过程包括作出决定制定行动计划(或采取决定)阶段与执行计划(或采取行动)阶段。

3、简答人的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及功能?3、人的神经系统的最基本的结构与功能单位是神经元,具有接受、传递和整合信息的作用。

神经元经过复杂连接而构成神经系统,其中周围神经系统是由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构成.实现着中枢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和效应器官的联系。

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脑构成的,脊髓是低级中枢部位,脑是高级部位。

脑又分小脑、脑干和大脑。

小脑主要协调骨伤肌肉的活动,保持身体平衡;脑干主要起传递信息、觉醒和无条件反射的中枢;大脑两半球和大脑皮层是人的心理活动,特别是高级心理活动的中枢部位。

大脑皮层主要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等四个叶区,额叶是语言、智慧、运动中枢,顶叶是躯体感觉中枢,颞叶是听觉中枢,枕叶是视觉中枢。

4、.试述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4.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共同之处:它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反射,而最根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在消退后又都会自然恢复。

而且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

工具性条件反射也有泛化和分化。

不同之处:(1)无条件反射是否明确。

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食物作为无条件刺激很明确;而工具性条件反射中,刺激物不明确,只能说是动物身体内部的某些情况。

(2)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

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同刺激有关,且出现在反应之前;而在工具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只同反应有关,且出现在反应之后。

(3)反应方式不同。

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动物被动地接受刺激,反应是先天固有的;工具性条件反射中,动物通过主动操作来达到一定的目的,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4)学习的结果不同。

经典性条件反射是学会了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属于刺激替代学习;工具性条件反射是学会了以一种反应替代另一种反应,属于反应替代学习。

5、简答斯金纳的强化时程表。

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根本规律,强化安排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时间和次数的分配。

他把这种分配叫做强化时程表,主要分为五种:①正确的反应每次均予以强化。

这种做法不仅不经济,且不强化后会很快消退。

②定比间隔强化。

即按一定的次数比率予以强化,它利于保持反应重复频率的平稳,但也容易不强化而消退。

③定时间隔强化。

即不管正确反应的次数,而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予以强化。

它虽然不容易因不强化而消退,但反应频率不稳定。

④不定比间隔强化。

即以次数不定的间隔来强化。

它的效果最好,最不易因不强化而消退,且反应重复的频率也最稳定。

⑤不定时间隔强化。

即以不定长短的时间间隔来强化。

它也不易消退,且反应重复频率也较稳定。

6.什么是注意?注意有何一般特点?6.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性与集中性。

注意有下面几个特点:①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人的心理(意识)对复杂的、无限的客观世界的选择性、朝向性、导向、定向性就是注意的指向性。

②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集中性,即指人的心理(意识)对注意对象反映的持久性、清晰性、深刻性。

②注意不是心理过程,它本身不能单独存在,也不反映什么对象,而是伴随心理过程始终,保证心理活动富于积极性并顺利进行的一种组织特性。

7.注意有哪些功能作用?7.注意有如下功能:①选择性功能,即选择指向那些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对象,避开无关的、无意义的、多余的对象干扰;②保持功能,即使注意对象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持久而集中的反映;③调节与监督功能,即意识对人所从事的活动进行监控,这有利于注意的准确与精确,又有利于对错误的调整、修正与纠正;④注意还能通过想象活动产生对将来的活动进行期待与预见的作用。

8.影响无意注意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8.影响无意注意的客观原因有:①刺激物的新异性,新颖、奇怪、陌生的对象易引起不随意注意。

②刺激物的强度,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较强时都易影响不随意注意,在阈限范围内,刺激物越强(如强声、强光等)越易引起无意注意。

③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对象与背景差异)明显易引起不随意注意。

④刺激物的活动性或变化性,如活动的直观教具、活动的广告等易引起人们的不随意注意。

除上述客观原因外,还有主观原因;①凡适合人的需要的刺激,如小孩子上街碰到好吃、好玩的东西易引起不随意注意;②凡引起人直接兴趣(即直接有趣的活动与对象)的刺激,易被人注意;③心境愉快、身体健康,人就乐于注意外界事物;过分忧愁和焦虑则会降低好奇心;④特有的知识经验(即和自己有关联的刺激)等都有助于不随意注意9.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9.引起有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①明确目的任务。

目的任务越明确、越具体,意图越强烈,有关对象或活动越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②用坚强的意志力抗拒干扰与排除诱因,可使随意注意稳定持久。

③间接兴趣(即对活动目的与结果感兴趣)是保持随意注意不可缺少的条件,只凭意志努力,随意注意不会稳定持久,只有意志与间接兴趣结合,随意注意才会集中稳定。

④积极地、主动地组织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与工作习惯,把智力活动与外部操作结合起来,有利于注意的集中与保持。

10.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有哪些?10 .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①依赖于客体的复杂程度和客体间的关系,客体越简单、客体颜色相同、大小相同、规则排列、适当集中排列、有—定联系的对象等,注意范围广;相反则狭窄。

②照明程度与有无干扰因素影响注意广度。

照明度强,无干扰因素,注意范围广;照明度弱,干扰因素强则注意范围狭窄。

③活动任务简单、单一,注意范围广;活动任务复杂、多样,注意范围狭窄。

④个人知识经验也影响注意广度,熟悉对象者的注意范围广,不熟悉者狭窄。

不同职业注意范围不同,飞行员、司机、足球裁判注意范围广,校对员注意范围狭窄。

11.注意分配有哪些条件?11.注意分配的条件:①自动化(熟练)的程度条件。

同时从事的两种活动.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同时从事的多种活动,只允许其中一种不熟练。

②活动之间的联系与系统条件。

同时进行的多种活动,形成一定的联系与系统,如武术、体操动作的系统连贯等,也是注意分配的一个条件。

12.影响注意转移快慢的原因有哪些?12.影响注意转移快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决定于原来注意力紧张与稳定的程度;原有注意力越紧张、越稳定,则不容易转移,反之则转移就容易。

②新刺激对象、新活动的重要性、趣味性与吸引力的影响,新刺激对象越重要,越有趣味,越新颖有吸引力,则转移就快,反之转移就慢。

③受人的神经活动的灵活性特征的影响,神经系统活动灵活型的人转移就快,惰性型的人转移就慢。

④通过教育训练,也可以培养注意转移的品质。

13.人的注意品质有哪些特性?13.人的注意品质有如下四个主要特性:①注意的范围(即注意的广度),指在一瞬间(即1/10秒)内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对象的数量,人的注意力有广狭之分。

②注意的稳定性,指在较长时间内,人把注意力保持并集中在某一种活动或对象上的品质,这是注意品质在时间上的特性,同稳定性相反的品质特性是注意力分散。

③注意的分配,这是在同一时间内,人把注意力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中去的能力,即指人在一定条件下能做到一心二用或一心多用。

④注意的转移,这是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人有意识地将注意从一种活动或对象,转移指向并集中于另一种活动或对象上去的特性。

灵活而又正确地转移注意力,是人们学习与工作高效率的基础。

14.影响感受性变化的因素有哪些?14.感受性变化即指暂时性的上升或者下降的变动现象,其主要因素有:(1)感觉的适应现象,这是时间因素,即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的感受性变化现象。

嗅、视、肤、味觉都有明显的适应作用。

(2)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感觉的相互作用,即不同感官之间的相互影响。

如闪光刺激能使音响起伏,牙疼时压迫皮肤可减轻等。

(4)有机体本身的机能状态,如意识倾向性影响。

15.影响感受性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5、感受性发展是指在长期生活条件与实践活动影响下,感受性持续、稳定提高与上升现象。

主要依赖如下条件:①社会生活条件、实践活动和特殊职业活动,是感受性发展的基本条件;如人们对母语语音的分辨能力,及烟、酒、茶品尝技师的嗅觉、味觉感受性特别敏锐;②有计划地练习与训练可以提高感受性;③感官的机能补偿作用(当某种感官受损伤之后,其他未受损伤的感官的感受性则大大提高,起到补偿不足的作用)。

16.什么是感觉、知觉?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16.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进行综合整体的反映。

感觉、知觉二者是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

从联系来看:①二者都是直接的反映、都是感性认识过程;②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进——步发展,二者紧密交织在一起,通常以感知觉形式出现,除新生儿或婴儿有某些单纯感觉之外,在儿童或成人身上均以交织在一起的感知形式出现。

从区别来看:①感觉反映的是事物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整体;②感觉的生理机制是单一分析器的活动,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③经验在感觉中可有可无,只起一被作用,经验在知觉中是必备条件.缺乏知识经验,就没有知觉现象产生。

17.知觉分哪些种类?17.知觉分类标准和依据不同,其种类划分不同。

根据分析器的不同,简单知觉可分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触模知觉等不同的知觉形式,这类知觉形式与感觉关联更紧密。

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对象的特性不同,复杂知觉可分如下几种:(1)空间知觉(即指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的种类有:①形状知觉(个体对二维空间平面形状特征的反映);②大小知觉;③深度知觉(个体对物体本身厚度与距离的反映),也称立体知觉;④方位知觉(人对物体所处方向位置的反映)。

(2)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即事物运动的速度、节奏、延续和顺序性)的反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