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翻译的重要性
上一次的文章中提到了在阅读中,如果想要高效的成绩,“同义替换”这个规律就不能忘记。
并且不仅不能忘记,还要在替换时表现的非常好。
有可能是逻辑上的一点小偏差,也有可能是细节上的一点小误差都有可能造成与正确选项失之交臂。
那么我们碰到的问题总是要去克服的。
在整个过程中,应该明白,唯独多多练习才是上上之策。
但是如果能够有一些方法的引导,想必就会效果更佳吧。
在此,我觉得能承担起此项任务的也就只有不断的翻译练习了。
基础阶段也有很多的同学想尝试翻译,但估计也是苦于其翻译的任务量之大,目的不明确性也早早地将这个想法夭折了。
所以在这里,如果想练习翻译的同学,尤其是想通过翻译对阅读起到比较大作用的学生来讲,有一些翻译中的最基本的理论和实践性原则,简单叙述下,方便大家参考。
很多备战考研的小伙伴都对英语翻译十分的头疼,本文就为大家简单讲解翻译常用且实用的八大技巧,希望对小伙伴们复习考研英语有所帮助。
首先,在英语转化成汉语的时候一定要忠于英语的原意,还要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
原则一:
英语重视长句,从句的嵌套,而汉语重短句,所以在做翻译的时候,需要把英语的长句进行拆分处理成多个短句,这样既可以从意思上便于理解,还能够符合汉语的语法逻辑,从而达到真正的到位。
那么在划分句子的时候就要有一些参考的东西:
比如:
主句与从句相分离
非谓语修饰结构相分离
介词短语相分离
并列结构相分离
都是可行的方法。
2000年真题中:Declaring that he was opposed to using this unusual animal husbandry technique to clone humans, he ordered that federal funds not be used for such an experiment--- although no one had proposed to do so---and asked and independent panel of experts chaired by Princeton President Harold Shapiro to report back to the White House in 90 days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a national policy on human cloning.
这个句子很长,但是不可能一句话就说完,所以它需要进行断句,并且是断好几次。
原则二:
英语多重被动语态,汉语则重视主动语态
所以这就意味在做翻译的时候更多情况下要将英语中的被动翻译成汉语中的主动。
Scientist should not be distracted by the necessity of keeping one eye on the cash register while the other eye is on the microscope.
但是有一些特殊的英语句型结构在翻译成汉语时有其固定的模式,比如说形式主语,需要在前面加入泛指概念的主语,然后依次按顺序翻译就可以。
It is asserted that…
It is believed that…
It is well known that…
It will be said that…
It will be seen from this that…
It was told that…
It may be argued that…
原则三:
为了使英文与中文之间能实现对等的交换需要在一些细节上做出变化
这里会涉及到一些基本的变换,
如,增词法,减词法,重译法。
在涉及到一些有着深刻内涵词义的时候还会牵扯到到底是直译好还是意译好。
还有些词性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改变原有的词性,比如动词变名词,名词动化等等。
总之,我们先要明白翻译真正的应该做到些什么,有哪些操作是允许的,又有哪些是不允许的。
再去加以练习。
只有不断的练习才能慢慢懂得翻译的精髓,也才能真正做到将两种语言进行转换。
而今站在考研学子的角度,如果能做好翻译,就意味着对文章的理解和对选项的对应能有一个很好的把握,从而提高做题效率,想必这也正是大家想要的结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