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中的学习与做人

《论语》中的学习与做人

《论语》中的学习与做人
《论语》中,主要讲了七个方面的内容:论仁德(为人的最高道德准则)、论道(对真理的追求),论修养(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论处世(待人接物)、论孝悌(维护家庭关系的和谐和安定)、论为政(社会稳定)、论教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其中,有很多内容意在告诉我们如何学习,如何做人。

一、关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并且时常地去复习,不是很快乐吗
意在告诉我们:对于知识,“学”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将认识与巩固统一起来。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意在告诉我们:既要学习,也要思考。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对思想有害。

意在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中,读书与思考缺一不可。

读书是思考基础,思考要在读书中进行,两者不能偏废。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意在告诉我们: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要有诚实和谦虚的学习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无德无才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意在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旧辙。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
如果看到他们的短处自己也有,就要改正自己与他们一样的习惯。

意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既要全面地看待自己,又要辩证的看待他人。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意在告诉我们: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学习也不例外。

8、往者不可谏,来者尤可追。

过去的已经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

意在告诉我们: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了吧,关键是要抓住现在宝贵的学习时间,把握自己的未来。

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意在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而不以三隅返,则不复也。

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意在告诉我们:学习不能照搬现成答案,要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果一个道理还没弄明白,就不要急着去学新的东西了。

11、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

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意在告诉我们:干什么事都要循序渐进,学习也一样。

1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不觉得厌烦。

意在告诉我们:学无止尽,要有好学的精神。

13、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没有四种毛病,能够做到不悬空揣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是。

意在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随时调整自己的主观意见。

14、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就好像老追赶不上那样,也还怕有所丢失。

意在告诉我们:要树立渴求知识的正确态度。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意在告诉我们:学习应谦虚,好学,不自以为是。

三、有关为人处世,如何做人: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别人不了自己,不怕;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误会了别人。

意在告诉我们:要正确认识他人,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知心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这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意在告诉我们: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要给他人以足够的尊重和宽容。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意在告诉我们:人是不断发展完善的,要从小事做起,经常回顾自己的言行,扬长避短。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意在告诉我们:能与同伴和谐相处,这是衡量一个人都的修养的重要标准。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意在告诉我们:人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意在告诉我们:与人交往的黄金规则就是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

意在告诉我们:要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不能有以牺牲他人的利益来谋求自己的利益。

8、食不言,寝不语。

吃饭的时候最好不要说话,以免影响到消化,睡前唠叨不绝会使思绪兴奋,不得安宁,因而影响入睡。

意在告诉我们:吃饭和睡觉,虽然是非常小的两件事情,但也要遵循相应的礼仪要求。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随令不从。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意在告诉我们:工作中应当能起到表率作用。

10、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故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要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

意在告诉我们:对人要宽容,要与人为善。

1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

即为明天忧虑是为了明天没有今天的忧虑。

意在告诉我们:人不可能摆脱烦恼,只有正确对待烦恼。

12、过而不改,是为过也。

错了还不承认、不改正,这时候就是真正犯错了。

意在告诉我们:人犯错误不可怕,关键是要做到知错改错。

13、不学礼,无以立。

做人不讲礼貌礼仪,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意在告诉我们:礼仪是作为一个人所必须的基本素质,是与人交往的前提。

14、礼之用,和为贵。

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意在告诉我们:要与人和睦相处,避免矛盾和冲突。

15、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现在许多人认为孝就是能养父母,让父母吃饱。

其实你养狗养马也要让它们吃饱,如果只是给饭吃而不能真正孝敬父母,那跟养狗养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意在告诉我们:父母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是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作为子女,爱父母、孝敬父母,尤以尊敬为主。

16、三思而后行。

凡事要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意在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多动脑,多思考,要有判断和选择的能力,不要莽撞行事。

1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意在告诉我们:人应内外兼修。

性情过于直率就显得粗鲁,礼仪过于恭敬就显得虚浮,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

1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他还可以干什么呢
意在告诉我们:诚信,是天道之本然,也是人道的根本。

信任又是相互的。

要得到别人的信任,首先就要自己讲信用。

19、言必信,行必果。

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意在告诉我们:做人要讲究诚信,做事不能虎头蛇尾。

2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对朋友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意在告诉我们:交朋友的时候,要守信用、重承诺。

不能够说话不算话。

一个人没有信用,就是有才能、有学问,却得不到人们的信任,终将无用武之地。

所以,不要轻易许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