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二 大气运动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二 大气运动

专题二大气运动强化练时间:45分钟分数:90分一、选择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2019·北京丰台区二模]“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数树深红出浅黄”的时节,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B.我国江南地区草长莺飞C.“雪龙号”科考船前往南极考察D.美国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高2.“夜来霜”的形成原因是()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2019·北京海淀区查漏补缺]读图,回答3~4题。

3.如果图中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正确的叙述为()A.丙为极地高气压带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C.在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下会形成地中海气候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气压带相同4.如果此图表示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丙、丁两地中,丁地是陆地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C.该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①气候温暖湿润[2019·北京卷]下图为北半球某日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

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推断,()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6.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A.冬至B.小满C.夏至D.立秋[2019·江苏苏锡常镇四市模拟]下图为某地某一时刻气压场分布与天气系统剖面图(仅考虑大气状况)。

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图示地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暖气团在此天气系统形成过程中占主导B.①处的气压高于②处C.此时③处多阴雨天气D.④处此时吹偏北风8.控制以下天气现象的天气系统与上图可能相似的是() A.春季华北的沙尘暴天气B.夏季浙江的台风C.我国北方地区秋高气爽的天气D.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气[2019·泄露天机押题卷]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

读我国某地区温度垂直剖面(单位:℃)示意图,完成9~11题。

9.图中气温垂直分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越高,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少B.海拔越高,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少C.纬度越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少D.纬度越高,受冷空气影响越强10.导致甲处等温线凸向低纬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B.纬度位置C.大气环流D.距海远近11.下列城市中,逆温层厚度最大的是()A.郑州B.阜阳C.安庆D.赣州二、综合题(共两道大题,共46分)12.(22分)[2019·重庆三诊]下图为南亚地区地形分布图,根据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图中西南季风的形成原因,并解释图中印度半岛中部草原区的形成原因。

(8分)(2)与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南亚季风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比较气候图,指出南亚热带季风大陆性的主要表现。

(6分)(3)水稻生长对天气变化较为敏感。

印度水稻生产很不稳定,一个重要原因是水稻主产区经常受到异常天气的影响。

运用所学西南季风知识,分析印度水稻主产区在6~8月水稻生长的关键阶段经常出现异常天气的原因。

(8分)13.(24分)[2019·福建三明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海拔3 767.2米,南坡植被覆盖率明显高于北坡。

每逢夏秋之时,登山览胜者络绎不绝。

气温直减率是指气温的垂直变化与高度的线性关系。

气温直减率的大小与大气运动、空气密度、水汽含量、潜热(如水由气态变为液态过程中释放的热量)等密切相关。

中国大陆气温直减率的日变化同太白山北坡气温直减率的季节变化表现出一致性。

下图是秦岭主峰太白山南北两坡的某年气温直减率比较图。

(1)“朝辞盛夏酷暑天,夜宿严冬伴雪眠。

春花秋叶铺满路,四时原在一瞬间”是登太白山最佳的写照。

用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加以分析。

(9分)(2)分析夏季太白山北坡的气温直减率高于南坡的原因。

(9分)(3)推测一天中气温直减率最小值出现的时段。

简要分析该时段与太白山北坡1月气温均小的原因。

(6分)专题二大气运动拔高练时间:45分钟分数:90分一、选择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2019·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测试]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

右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

读图完成1~3题。

1.高原季风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2.上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A.ab B.bc C.cd D.ad3.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2019·广东茂名五校联考]2018年1月4日始,美国东海岸出现暴风雪、海水倒灌和极端低温天气,截至1月6日,局地温度降到-46℃,低温严寒天气已经造成美国全国范围内至少22人死亡。

右图为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的卫星捕捉到的某天气系统在美国新伦敦东海岸海域上空移动的图像。

该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在24小时内下降了59 hPa,气势磅礴,威力无比。

据此完成4~6题。

4.该天气系统是()A.快行冷锋B.超强飓风C.爆炸气旋D.龙卷风5.该天气系统()A.易形成在热带副热带洋面上B.由强冷气团与强暖气团碰撞形成C.产生的强降水导致中心气压快速升高D.产生的强风使体感温度略高于实际气温6.中国冬季不易形成破坏力如此巨大的天气系统的原因是()A.生成的冷气团势力普遍较弱B.生成的暖气团势力普遍较弱C.大陆东部海域水温普遍较高D.沿海东部岛屿的屏障作用[2019·福建莆田质检]我国甲、乙两地相距约20千米,但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很大。

下图为两地年降水量的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7~9题。

7.影响甲地年降水量日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太阳高度B.热力环流C.植物蒸腾D.大气环流8.与乙地相比,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主要是由于甲地()A.土壤水分条件较好B.气温日较差更大C.降水量较多D.地形较平坦9.甲、乙两地最可能位于()A.江苏省B.甘肃省C.山东省D.云南省[2019·江苏卷]下图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A.台风预警B.森林火灾预警C.寒潮预警D.滑坡、泥石流预警11.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二、综合题(共两道大题,共46分)12.(22分)[2019·福建福州一中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雨带从华南向华北推进,受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雨带长时间滞留在某区域,形成降雨中心;根据降雨中心的位置,相对应地将我国不同年份分为:北方、中间、长江、华南等四种雨型年;如北方型年,指的是当年我国东部夏季的降雨中心主要位于河套地区至渤海湾的华北地区。

水汽输送的路径和强弱是影响雨带位置和雨型年的重要因素。

通过研究,科学家发现夏季进入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水汽有6支通道:印度洋通道、高原(青藏高原)南侧通道、太平洋通道、西风带通道、孟加拉湾通道、南海通道;其中,西风带通道的水汽输送比其他水汽通道偏弱。

各条水汽通道的强弱对中国东部季风区(简称“东部”)夏季降水分布影响极大。

右图示意夏季进入我国东部季风区六条水汽通道;下表表示6条水汽通道与各区域夏季降雨指数的相关系数(系数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强)。

(1)分析西风带通道的水汽输送比其他水汽通道偏弱的原因。

(6分)(2)选取四类雨型年中的任意两类,指出影响其形成所对应的主要水汽通道。

(4分)(3)当我国东部降水处于北方型年时,判断该年夏季少雨中心位置,并说明判断理由。

(6分)(4)西风带水汽输送偏弱时,推测夏季我国东部哪一区域可能出现较严重洪涝灾害,并加以解释。

(6分)13.(24分)[2019·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4分)(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

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8分)(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8分)(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4分)专题二大气运动强化练1.C“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说的是经过霜冻,树叶变红或变黄,此时应为深秋,此时地球向近日点靠近,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A项错误;春季时我国江南地区草长莺飞,B项错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为12月、1月、2月,我国深秋时节出发较合适,C项正确;美国洛杉矶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森林火险等级高,此时为秋季,D项错误。

2.D晴朗的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差,即④减弱,导致地面温度偏低,水汽遇到冷的地面或其他物体容易凝结成霜,D项正确。

3.B在低纬环流中,盛行上升气流的丁为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的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为动力原因,①为低纬信风带,A项错误;常年受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干燥,B项正确;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C项错误;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与副热带高气压带成因不同,D项错误。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4.C如果此图表示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此时陆地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丙、丁两地中,丙地是陆地,A、B项错误;东亚的季风环流形成的原因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项正确;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东亚季风环流冬季盛行干燥的西北风,D项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