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二十几年来,我一直担任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如何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一直是我多年来探索的课题之一。
我十分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
近年来,我在课堂上尝试了以下做法,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大有提高,并且不仅仅是学有余力、性格外向的好学生;就连学习困难、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学困生也调动了起来,课堂回答问题的覆盖面能达90%以上。
课堂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也自然大面积提高。
我的做法是:抢答。
课堂上,我从不点哪个学生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而是让学生来抢答。
每当课堂上提出问题时,总有3个、5个、10个、8个,甚至二三十个来抢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刚开始时,课堂上比较乱,提出问题后,学生们都争着回答,听不清是谁说什么,在我的引导下很快有了次序。
那就看谁的反应快,抓住恰当的时机来展示自己。
我强调别人听不清不要说;某同学说时,别人不要再争。
一旦好多人回答冲突,看谁抓住最好时机。
经过几节课的训练,同学们回答问题逐渐有了次序性,并且和老师、同学们越来越来亲切。
“老师,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老师,谁回答的不准确,由我来补充”;“老师我还有别的方法”;“老师,他回答错了,我来回答”;“老师,这个问题我不懂。
”“老师,我还是不懂”。
课堂上听到这些发自学生内心真挚的思维,我心里很高兴,这也确实来之不易。
只要一接过新的班级,我先是介绍一下自己,然后让每一位学生面向老师和同学介绍自己,鼓起他们的勇气,再做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
“同学们,老师上课喜欢与大家交流,只要你懂,你就是小老师,就应该讲一讲;你不懂,更应该与大家交流,这样大家才会帮助你。
记住:课堂上,我参与,我快乐,我收获。
”刚开始,尽管老师做了好多的思想工作,仍有部分学生很犹豫。
后来我就这样激励他们,这个问题留给这节课没抢到回答的同学,好吗?这样胆小的同学也有了
机会,也逐渐参与到课堂交流中来。
紧接着我鼓励他们:“不会不要紧,只要肯与问;毅力我一个,必能胜于人。
”发现好多学生很是欣赏。
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课堂上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举手,然后教师点名回答,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也不利于构建和谐、民主、自主的学习空间。
部分学生认为我不举手,就可以不回答,对于这部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不自觉产生了懒惰意识。
再者说,点名,学生有点被动,点到了欣喜;点不到有点失落,不举手的学生成了旁观者,好像与己无关。
而课堂抢答这种形式尊重每个学生的意愿,是自己主动参与。
只要启动了问题,可以多人接连回答,或提出质疑,逐渐完善。
无需教师点名,课堂就沸腾起来,正像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师由引导者变成旁观者、指导者。
并且这种抢答形式有利于大面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经过我的实验调查,学生也非常喜欢这种形式。
新课程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愈来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才能实现师生的教学互动、“情”与“知”的有机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上不断渗入学法指导,才能使得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