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商法 合同法

国际商法 合同法


专家意见:
❖ 三、本案被告为了达到与原告分手目的,自愿给付了10000 元,法律不应对当事人的合法行为进行干预过多,免得给人 留下“多管闲事”印象。被告未给付的部分,性质应属于自 然之债,属于不可强制执行的债权或债务,不具有强制执行 力。
❖ 综上所述,被告余某文在10000元分手费给付原告后,无权 要求陈某返还,但另10000元分手费给付,可以撤销给付。
❖ 根据合同当事人双方权利的转移是否等价有 偿来划分
有偿合同:双方当事人都必须为某种给付成 为一定行为的合同
买卖合同 租赁合同
无偿合同:一方当事人向对方为某种给付或 为一定行为而不要求报偿的合同
赠与合同
❖ 根据合同的成立是否必须交付实物划分
诺成合同:只要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就合 同的条款依法达成协议,即认为成立的合同
❖ 依照合同的表示形式划分 明示合同 暗示合同
❖ 依照合同的法律效力划分 有效合同 自始不无可效强制履行合同
无效合同:不须具经备法发院生或法仲律裁效机力构条依件法,因而不受法律保
护的合同
裁决撤销后才无效
可撤销合同:合同虽已成立,但由于存在撤销原因,当
事人可据此理由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或者变更
买卖合同 承包合同 租赁合同 要物合同: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还 必须交付实物才能成立的合同
赠与合同 民间借贷合同 保管合同
第二节 合同的成立
温故而知新
❖ 外贸跟单员的跟单工作流程包括:
接单
( 合 同 )
跟进生产 出货跟踪 制单结汇
询盘 发盘 还盘 接受
订立合同的程序
要约
承诺
案例
❖ 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出售一批初级产品C514,6月27日发传真 给荷兰某公司:“报C514,200公吨,每公吨920美元CIF 鹿特丹,不可撤销信用证付款,立即装船,请即复。”
❖ 问:第二合同是属于可撤销合同还是无效合同?
专家意见:
❖ 第二个合同不属于可撤销合同。虽然法律规定一方以欺诈、 胁迫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 损害方请求撤销合同。刘某与张某签订合同显然是受到了张 某的胁迫,但是并非所有受胁迫的合同都是可撤销合同。可
撤销合同有一个前提,合同本身是相对有效的,也就是说合
❖ (2)A、B的合同成立了吗?合同内容是什么?
的合同
关于合同的撤销
❖ 我国《合同法》规定,欺诈、胁迫、乘人之 危、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都可以导致合同被 撤销
❖ 我国法律规定,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 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起1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的,撤销权丧失。
案例:受胁迫订立的合同是可撤销合
同还是无效合同
❖ 2006年8月,刘某与张某两人合伙经营了一家店铺, 同年12月,刘某与张某达成协议解除了合伙,刘某 给付了张某人民币6万元,店铺让刘某一个人独自 经营。解除合伙后,刘某店铺经营的非常红火,张 某眼红,遂经常到刘某店铺闹事。2007年2月,张 某与刘某再次签订一合同,约定刘某给付张某人民 币5000元,张某不得到刘某店铺干扰其正常经营。 合同签订后,刘某反悔,不同意给付张某5000元。 两人就该合同的法律效力发生纠纷。
❖ 7月2日荷兰回传真:“你27日电C514,200公吨,我最后 买主开始表示确实的兴趣,恐怕谈判事件较长,请求延长实 盘有效期10天,如有可能请增加数量,降低作价,请电复。 问候。”
❖ 7月3日我方船政:“你2日电C514数量增至300公吨,最优 惠价为900美元CIF鹿特丹,有效期延至7月15日,请尽快回 复。”
专家意见:
❖ 具体到本案而言,应当明确的是,工商局对于批发市场具有 双重身份,既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又是该市场的投资开办 主体。作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商局对该批发市场进行的 市场监督等行政执法行为不受合同法的调整;作为该批发市 场的投资开办主体,工商局则成为民事主体,它与其他民事 主体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其收取摊位费的行为是民事行 为,而不是行政法上的行政行为,因而应受到民事法律的调
❖ 7月13日荷方传真:“C514我接受300吨,每吨900美元CIF 鹿特丹,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即期装船,按装纯净重 计算。除提供通常装船单据外,需提供卫生检疫证明书、产 地证、磅码单(以中国口岸装船重量为基础),需提供良好 适合海洋运输的袋装。”
请问
❖ (1)合同成立的基本程序是什么?A、B公司之间的传真往 来的法律性质分别属于什么?
两种观点:
NO.1
被告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 当遵循诚信原则。被告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向原告陈某给 付10000元分手费,并出具《欠条》,没有损害国家利益、 公共利益和第三人的合法利益,也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 禁止性规定,更没有违反公序良俗。故被告余某文应继续履 行《欠条》中约定的给付金钱义务。对于已给付的10000元 分手费,作为成年人的被告,应禁止反言,无权要求原告返 还。
整。
二、合同法的概念和调整范围
❖ 概念: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当事人的合同 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调整 范围
1.平等主体间订立的民事权利义务 关系的协议
2.属于财产关系的民事法律关系
3.合同法分则或者其他法律没有明 文规定的合同,适用合同法的规定
合同的分类
❖ 依照合同的法定形式划分
要式合同
具有一定 形式的合同
❖ 2000年元月,工商局根据有关部门疏通轻工业批发 市场消防通道的要求,将该 200户个体户的摊位移 至该批发市场后面的露天地,9月又移至不属于工 商局所有的“星星市场”。这两次摊位移动均未征 求200户个体户的意见,为此,双方发生纠纷。200 户个体户诉至法院请求工商局返还摊位费,赔偿营 业损失。工商局则认为其与200户个体户之间是行 政管理关系,收取的摊位费属于行政收费,法院不 应作为民事案件受理。
❖ 其次,合同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为目的。所谓 设立,是指当事人订立合同以形成某种法律关系;所谓变更, 是指当事人协商一致以使原有的合同关系在内容上发生变化; 所谓终止,是指当事人协商一致以消灭原法律关系。
❖ 再次,合同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这是理解本案的关键。这 也是合同关系与以命令服从为特征的行政关系的根本区别。
合同法
第一节 合同法概述
案例:分手费能否予以给付 被告余某文与原告陈某系未婚男女。
2010年6月,原、被告经他人介绍相识,并确立了恋爱关系。 2010年10月初,被告向原告提出分手。 2010年10月23日晚,原、被告双方在他人的住处,协商解决 双方分手后给女方造成的名誉损失赔偿相关事宜。
2010年10月24日中午,原告陈某收到被告余某文给付的10000 元分手费,并出具《收条》,《收条》记载:本人于2010年10 月24日收到余某文分手费壹万元正,收款人:陈某,2010年10 月24日。
2010年10月24日下午,被告余某文向原告陈某出具《欠条》, 《欠条》载明:2010年10.24.因与陈某不合(和)要求分手,余 某文于2010年10月24日在12点22分已先付陈某一万元,剩余壹 万元在10天11月8日前支(付)清陈某,待付青(清)后从此不 在(再)有纠纷。 嗣后,被告余某文未按《欠条》约定向原告给付余下的10000元。 2011年1月26日,原告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给付尚欠10000元 分手费,被告余某文提出反诉,要求原告返还已给付的10000元 分手费。
专家意见:
❖ 《合同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 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 系的协议”。
❖ 根据合同法第2条的规定,合同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 首先,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民法通则》第54条规定: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 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合同的这种民事法律行为,在主 体方面要求有两个以上的当事人,在意思表示方面要求当事 人的意思表示一致。
法例
❖ 《合同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 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 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案例
❖ 1999 年,经某市工商局同意,200户个体户到该局 投资兴建的轻工业批发市场设摊经营,工商局为其 颁发了临时营业执照和摊位证,并分别收取了三年 管理费和摊位费。工商局收取的摊位费主要用于市 场建设及偿还兴建该批发市场时的贷款。
专家意见:
❖ 第二种观点更符合现实情理、事理和法理。
❖ 一、原告陈某与被告余某文作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彼此从认识、相恋、相爱,并直至分手,在交往中彼此是自 愿、平等的。本案中,原告既然选择了被告作为恋爱对象, 就应该独自承担由此带来的可能分手的后果。《合同法》规 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 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 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由于恋 人间的身份并非法定身份,被告余某文出具给原告陈某的 《欠条》不具有身份属性的协议,被告余某文给付分手费并 无法律上的对价支持,可视为一种单务行为,性质上属于赠 与,可适用《合同法》中关于赠与的规定。依《合同法》规 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与受赠人,受赠 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一般情形下,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 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但除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 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外。
不要式合同
无特定形式
我国 法律
购房合同、保险合同必须为书面形式
中外合资经营合同、合作经营合同,当事人双方不仅 要采取书面形式,而且必须接受经贸部的批准合同才 能成立
❖ 依照合同当事人相互间的义务划分
双务合同
双方均具有 权利与义务
单务合同
一方有义务 一方有权利
利方:找物人→要求酬劳1000元
专家意见:
❖ 二、《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六条,“婚前或者婚姻关系存 续期间,当事人约定将一方所有的房产赠与另一方,赠与方 在赠与房产变更登记之前撤销赠与,另一方请求判令继续履 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处 理”。《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 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 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 前款规定”。依据上述两部法律,除了社会公益、公证、道 德影响外,其他情形下夫妻间的赠与是可以撤销的,即任意 撤销权得以适用。既然夫妻这种带有鲜明身份关系,赠与方 可行使任意撤销赠与的权利,更何况本案原、被告之间仅是 普通的恋人关系,不具有法律上身份关系,依据“举重以明 轻”原则,故本案被告可以行使任意撤销赠与的权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