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规模经济的再认识
摘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应尽快打造“ 中国企业的航母”,以更好实现规模经济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目前国内企业对企业规模与规模经济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为切入点,提出我国实施大企业战略需要深化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企业规模规模经济现状认识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的各行业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环境。
企业作为国家竞争的微观主体,其竞争能力也是决定一国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面对日趋白热化的国际竞争,特别是来自国外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尽快打造“中国企业的航母”,以更好实现规模经济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各界共识,国家为此也专门制定了重点培育几十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战略和措施。
本文以目前国内企业对企业规模与规模经济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为切入点,提出我国实施大企业战略需要深化的几点认识。
1 规模经济——大企业战略的理论基础
一般认为,现代大企业的优势主要源自于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即科学技术的演进是大企业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性原因。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这种认识,也是我们现有的关于大企业知识的主要理论渊源,它为我们指出了企业规模扩张的内在动因。
简历大全/html/jianli/
规模经济一般指的是规模与成本的关系,当平均成本随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的增加而下降时,就出现了规模经济。
如图1所示,在达到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最低有效规模,MES)之前,当产量从Q1增至Q2时,平均成本也相应由AC1降至AC2。
这里M 点非常重要,它的经济学意义是,企业在选择生产能力规模或进行投资时,至少要大于这一产量水平。
规模经济性决定了市场上每个竞争者为了继续生存所必须占有的市场份额,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在某一产业中进行竞争并能获利的企业数目的上限。
2 我国企业规模经济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主要行业的规模结构有了根本的改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距离。
例如,代表着中国内地大企业总体发展水平的“中国工业500强”,其1998年度的平均资产规模、销售收入、人均利润、人均收入、资产利润率及销售利润率仅相当于当年“全球500强”平均水平的0.9%、1.7%、12.3%、9.5%、24.7%及131.6%;是当年“全美500强”平均水平的2.5%、3.5%、9.1%、10.7%、12.0%及86.2%。
总体上,我国工业企业的“规模经济”并不是处处可见的东西;不仅如此,也有很多经济学家甚至发现,“规模不经济”是中国工业企业的典型特征(张军,2002)。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面临挑战的行业大多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这类产业一般都有很高的规模经济要求和技术素质要求,只有大规模生产才能降低成本,保证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只有大规模投入才能形成自主开发能力,保持产品在技
术上的竞争力。
因此,改变目前中国企业规模结构现状,有效实现规模经济,增强企业竞争力已显得十分迫切。
为此,国内企业也纷纷制定了实现企业规模扩张的长远规划。
代写论文
但是,同时我们也应冷静看到,国内一些企业对企业规模与规模经济的认识仍存在误区,比如在企业规模的确定上,片面强调越大越经济,却忽视了规模经济实现的条件,结果出现越大越笨、越笨越死的局面;在规模经济层次的把握上,混同工厂规模经济与企业规模经济,致使企业难以针对自身症结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在规模经济的实现上,错把规模当作效率的原因,致使企业本末倒置,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力等等。
因此,在我国企业致力于打造中国的“企业航母”、实现民族经济振兴的时候,重新深化对企业规模与规模经济的认识应是十分有益的。
3 深化对企业规模与规模经济的认识
3.1 区分规模经济的两个不同层次:工厂规模经济与企业规模经济
工厂规模经济主要是指因大批量生产能够采用更先进的工艺,更大型、更专业化的设备,实现标准化、专业化和简单化作业,从而大量减少单位产品的设备投资,大量节约原材料和能源。
而企业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企业规模的放大使企业的经营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有可能经得起暂时的亏损,有能力开发风险大但同时盈利性也更大的产品,可以大量减少广告促销费用,有利于发挥现在商标和企业商誉的潜在价值等。
它可以指生产经营同类产品的若干个工厂(或生产线)实现横向一体化,或处于生产经营过程不同阶段的工厂(或生
产线)实现纵向一体化,以及生产经营多样化等三种途径所产生的规模效益。
工厂规模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性,而企业的规模经济性要相对小得多。
一般来说,工厂规模的扩大,会导致规模经济的出现,而对于仅仅是企业规模的扩大,应持警戒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