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主要类型:□01恒星、星云、□02行星、流星体、□03彗星等。
(2)概念:□11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天体系统(1)形成: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12相互绕转。
(2)级别:由低到高依次为□13地月系、太阳系、□14银河系、可观测宇宙。
1.判断正误。
(1)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
(×)(2)光年是时间单位。
(×)2.月球不属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答案 D解析月球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月球不属于河外星系。
3.试举例说明哪些是自然天体、哪些是人造天体。
提示自然天体:太阳、北极星、月球等。
人造天体:宇宙飞船、嫦娥二号、空间站等。
二、行星地球1.行星的类别2.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1)普通性运动特征:八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公转方向具有□05同向性,公转轨道具有□06共面性,□07公转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
表现:□08距日远近、□09自身的体积、公转方式等方面,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性表现:地球是八颗行星中唯一存在□10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条件:地球上具有适宜高级智慧生命生存和繁衍的□11温度、大气、□12水等条件。
1.判断正误。
(1)土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
(×)(2)地表温度适宜仅指地表平均温度适宜。
(×)2.有关行星的组合,不正确的是()A.水星—类地行星B.木星—巨行星C.金星—类地行星D.海王星—巨行星答案 D解析海王星属于远日行星。
3.地球表面具有适宜的温度是生命存在的条件,形成地表温度适宜的主要条件是什么?提示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等。
任务探究天体和天体系统材料一北京时间2018年3月17日15时10分,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成功发射陆地勘查卫星四号,卫星随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陆地勘查卫星四号主要用于开展陆地资源遥感勘查。
下图为陆地勘查卫星四号发射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为天体系统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图片中的陆地勘查卫星四号是否属于天体?请说出判断依据。
(2)进入预定轨道的陆地勘查卫星四号将和哪个天体组成天体系统,与该天体系统同级的天体系统名称是什么?(3)判断材料二中四个天体系统名称。
(4)作为天体,地球和太阳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成果展示](1)不属于。
陆地勘查卫星四号没有进入宇宙空间,还是地球的附属物,不是宇宙间的物质。
(2)地球。
地月系。
(3)甲—可观测宇宙,乙—银河系,丙—太阳系,丁—地月系。
(4)太阳属于恒星,体积和质量大,能自身发光发热。
地球属于行星,体积和质量小,不能自身发光发热,靠反射太阳光发亮。
1.天体的判断(1)天体的判断一看位置:它是不是位于地球的□01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
进入大气层、落回地球、地表的物体不是天体。
二看实质:它是不是□02宇宙间的物质,一些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
三看□03运转: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动,依附在天体上运行的物质不属于天体。
例如,判断流星体、流星现象与陨星是否属于天体。
(2)天体类型的判断据天体的□04结构特征和□05运动特征判断天体类型。
2.天体系统的层次与判断(1)天体系统的判断判断天体系统的条件: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如地球和月球构成天体系统,北斗七星没有构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基本方法:据中心天体和绕转特征判断。
2018年2月2日15时51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
右图为“张衡一号”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属于天体的是()A.进入轨道的“张衡一号”B.分离后的火箭C.发射前的“张衡一号”D.分离前的火箭(2)与图示天体系统级别相同的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可观测宇宙科学思维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分析思路第(1)题,天体的判断依据主要是天体的存在位置,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位于地球上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进入轨道的“张衡一号”是人造天体;分离后的火箭会掉落地球,是地球的组成部分,不属于天体;发射前的“张衡一号”和分离前的火箭是地球上的物品,不属于天体。
第(2)题,天体系统判断的依据主要是中心天体和绕转特征。
读图可知,图示天体系统包括地球和“张衡一号”,属于行星系统,与地月系级别相同。
[答案](1)A(2)A提升运用能力2017年10月8日晚间发生一次月全食天象,多地能见到古铜色的“红月亮”遥挂夜空的美景。
读月食形成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最小的天体属于()A.恒星B.行星C.卫星D.星云答案 C解析图中最小的天体是月球,它属于卫星;恒星、星云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体积、质量很大;卫星绕着行星公转,行星质量较大。
2.关于月球在天体系统中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可观测宇宙④银河系⑤河外星系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答案 A解析月球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可观测宇宙,①②③④正确;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并列,没有包含关系,⑤错误。
任务探究行星地球物理学家组织网2018年2月26日报道,巴西科学家称,他们在地球上找到了与木卫二“欧罗巴”海底极其类似的环境,为木卫二可能存在生命再添新的证据。
木卫二是科学家寻找外星生命的主要目标,因为它可能为生命提供了宜居环境:其厚约10千米的冰壳下,是一个超过100千米深的液态水海洋。
木卫二的直径为3 138千米,质量不足地球的1/100。
上图为木卫二模拟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证实木卫二上存在海洋?(2)与地球相比,木卫二存在生命的不利条件是什么?(3)试比较木星、地球的结构特征。
[成果展示](1)木卫二存在生命需要具备与地球相似的条件,包括温度、大气、液态水等。
如果木卫二上存在海洋,则具备了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
(2)木卫二距太阳较远,表面温度低;木卫二体积、质量较小,大气层稀薄。
(3)木星属于巨行星,距太阳距离远,体积和质量大,密度小;地球属于类地行星,体积和质量小,密度大。
1.普通性的判断——据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判断(1)运动特征(2)结构特征地球在距日远近、质量、体积、密度、自转和公转周期、表面温度等方面与类地行星相似。
如下图所示: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的分析思路2017年2月2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比利时天文学家团队宣布:在距离地球39光年的“Trappist-1”恒星系统的七颗行星中,有三颗位于宜居带。
“Trappist-1”的质量和表面温度,分别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
下图为“Trappist-1”天体系统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地球的大气环境对地球生命的起源有重要的作用,有关大气对地球生命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有()①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保护地表生命②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③成云致雨,促进水的形成④缩小温差,有利于生物的生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天文学上的“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宜生物繁衍的区域。
材料中“宜居带”与“Trappist-1”的距离最有可能()A.小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B.大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C.等于月球与太阳的距离D.等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科学思维存在生命的分析方法第(1)题,大气层并不能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但小行星撞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小行星“燃烧”,绝大部分小行星不能进入地表,有利于保护地球生命,故排除①。
第(2)题,“Trappist-1”的表面温度低于太阳,宜居带要求有适宜的温度,故材料中“宜居带”与“Trappist-1”的距离应小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A项正确。
[答案](1)D(2)A提升运用能力2017年10月4日20时7分,在云南香格里拉县城西北的上空,一颗小行星脱离原轨道差点撞击上地球。
最终,它在离地表不足40千米的空中爆炸。
据此完成1~2题。
1.小行星带位于()A.地球与火星之间B.地球与金星之间C.火星与木星之间D.木星与土星之间答案 C解析根据太阳系行星分布位置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
2.地球适中的体积和质量,使地球上有()A.适宜的温度B.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层C.液态水D.安全的宇宙环境答案 B解析地球适中的体积和质量,使地球上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层,B项正确;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有液态水存在,A、C两项错误;太阳系行星轨道同向、共面、近圆,具有安全的宇宙环境,D项错误。
教材活动巧点拨[教材第4~5页活动]思路点拨(1)观测时段的选择:以农历初一和十五为中心的半个月效果较佳。
(2)观察时刻的选择:当地时间19时。
中国东部地区可在北京时间19时观测,新疆、西藏地区可在北京时间21时观测。
农历每月十六日至三十日,选择当地时间6时效果好于19时。
(3)以农历初一和十五为中心,会形成半对称效果图形,更有利于推测其余日期的月相位置。
(4)日期选择也可以有间隔性的进行,中间位置可以根据前后两日推测其位置及特征。
成果展示 1.月相变化规律每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新月”,也叫“朔日”,这时是农历初一。
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
随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日远离太阳,到了农历初七、八,半个亮区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上弦月”。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十六,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也叫“望”。
满月过后,亮区西侧开始亏缺,到农历廿二、廿三,又能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东),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
在这一期间月球日渐向太阳靠拢,半夜时分才能从东方升起。
又过四五天,月球又变成一个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这一月相叫“残月”。
2.月相逐月变化图。
地理实践深探索方向与建议1.夜晚星空的观察,寻找星空中的五大行星、北斗七星和北极星,描述其在星空中的位置特征,说出北斗七星斗柄朝向特点。
2.通过网络查找生命起源的资料,并概括生命起源的特点。
3.通过网络查找哈雷彗星资料,判断下次回归地球的时间。
4.关注中国航天发射大事,说明与之相联系的天体和天体系统。
5.寻找天文事件,如流星雨、日食、月食等。
请同学们从以上几个方面任意选择,也可选择其他活动。
完成实践活动。
展示与评价略。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探究点题号天体和天体系统1、2、3、5、7、8、13(1)(3)、14(1)(2)行星地球4、6、9、10、11、12、13(2)(4)(5)、14(3)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读图,完成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