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植物调研———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学校:西安培华学院院系:人文与艺术学院班级:1B10C2姓名:任佳兴学号:100910一.乔木。
⑴植物名称:毛白杨学名:Populus tomentosa Carr.科类:杨柳科.类别:落叶乔木.别名:白杨、笨白杨、独摇.分布:在中国境内分布广泛.繁殖:毛白杨以无毓为生,多用埋条、留根、压条、分蘖毓。
也可用加拿大杨作钻木芽接或树接毓,成活率高。
苗期应注意及时摘队侧芽,保护顶芽的高生长.应用:毛白杨在绿化和医学上有广泛的应用.①毛白杨 - 形态特征毛白杨为大乔木,树高达25米。
树皮灰白色,老时深灰色,纵裂;幼枝有灰色绒毛,老枝平滑无毛,芽稍有绒毛。
叶互生;长枝上的叶片三角状卵形,长10-15厘米,宽8-12厘米,先端尖,基部平截或近心形,具大腺体2枚,边缘有复锯齿,上面深绿色,疏有柔毛,下面有灰白色绒毛,叶柄圆,长2.5~5.5厘米;老枝上的叶片较小,边缘具波状齿,渐无毛;在短枝上的叶更小,卵形或三角形,有波齿,背面无毛。
柔荑花序,雌雄异株,先叶开放;雄花序长约10~14厘米;苞片卵圆形,尖裂,具长柔毛;雄蕊8;雌花序长4~7厘米;子房椭圆形,柱头2裂。
蒴果长卵形,2裂。
花期3月。
果期4月。
毛白杨是大名鼎鼎的落叶乔木,高达30米--40米,生长迅速,10年成才一点也没问题,因木材轻而细密,淡黄褐色,纹理直,易加工,可供建筑、家具、胶合板、造纸及人造纤维等用。
毛白杨树干端直,树形高大广阔,颇具雄伟气概,加上抗烟尘和抗污染能力强,也常被作为行道树。
杨柳科都是雌雄异株,毛白杨雄株花开得比较早,3月中上旬,叶子还没长满树就挂满黑色的“毛毛虫”(杨柳科多数花序叫柔荑(ti四声)花序,像一个下垂的狗尾巴草花穗),树叶快长出来的时候黑色“毛毛虫”就掉光了,所以雄株不飘絮。
讨人烦的杨絮是雌株惹的祸,刚开始雌株的花序也是黑色的像毛毛虫,但“毛毛虫”不掉,而是很快变成绿色,与叶子一起生长,等到4月中旬叶子长满树冠的时候它也开始飘絮了。
②毛白杨 - 生长习性强阳性树种。
喜凉爽湿气候,在暧热多雨的气候下易受病害。
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深厚肥沃、沙壤土,不耐过度干旱薄,稍耐碱。
PH 值8—8.5时亦能生长,大树耐湿。
耐烟尘,抗污染。
深根性,根系发达,萌芽力强,生长较快,寿命是杨属中最长的树种,长达200年。
毛白杨因树干端直、树形雄伟、生长迅速、管理粗放等特点,长期以来被广泛用于速生防护林、“四旁”绿化及农田林网树种,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由于毛白杨雌株春季有飞絮现象,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所以在绿化中多要求使用雄性毛白杨。
毛白杨原产中国,分布广,北起中国辽宁南部、内蒙古,南至长江流域,以黄河中下游为适生区。
垂直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下,多生于低山平原土层深厚的地方,昆明附近海拔1900米的沟堤旁有大树,生长良好。
毛白杨在中医学上有一定的应用,可以治疗上呼吸道疾病。
③毛白杨 - 产地分布原产我国,分布广,北起我国辽宁南部、内蒙古,南至长江流域,以黄河中下游为适生区。
垂直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下,多生于低山平原土层深厚的地方,昆明附近海拔1900米的沟堤旁有大树,生长良好。
⑵植物名称:鹅掌秋学名: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科类:木兰科类别:落叶乔木别名:马褂木①鹅掌秋 -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树冠圆锥形,树皮淡灰色,光滑。
le=单叶>单叶互生,上部截形或微凹,两侧各具一凹裂,形似马褂。
花杯形,花被片外面为浅绿色,内面为黄色。
花期4月~5月。
聚合果纺锤形,由具翅小坚果组成。
果熟期10月。
繁栽要点播种、压条和扦插繁殖。
于10月采收种子,干藏至翌春3月播种。
春秋季高压繁殖。
5月下旬至6月软枝扦插。
大苗移植在芽刚萌动时进行。
②生长习性喜光及温和湿润气候,有一定的耐寒性,喜深厚肥沃、适湿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pH4.5-6.5),在干旱土地上生长不良,也忌低湿水涝。
生于海拔900-1000米的山地林中。
③分布情况通常生于海拔800~2000m山地疏林或林缘,呈星散分布,也有组成小片纯林。
产于陕西、安徽以南,西至四川、云南,南至南岭山地,主要有陕西(镇巴)、安徽(歙县、休宁、舒城、岳西、潜山、霍山)、浙江(龙泉、遂昌、松阳)、江西(庐山)、福建(武夷山)、湖北(房县、巴东、建始、利川)、湖南(桑植、新宁)、广西(融水、临桂、龙胜、兴安、资源、灌阳、华江)、四川(万源、万县、秀山、南川、叙永、古蔺、锡连)、贵州(绥阳、息峰、黎平)、云南(彝良、大关、富宁、金平、麻栗坡),台湾有栽培。
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④观赏价值鹅掌楸树形羰正雄伟,叶形奇特石雅,花大而美丽,为世界珍贵树种之一,17世纪从北美引中到英国,其黄色花朵形似杯状的郁金香,故欧洲人称之为“郁金香树”,是城市中极佳的行道树、庭荫树种,无论丛植、列植或片植于草坪、公园入口处,均有独特的景观效果,对有害气体的抵抗性较强,也是工矿区绿化的优良树种之一。
学名:Rosa chinesis Jacp.科类:豆科类别:落叶灌木别名:种槐、家槐①国槐 -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径1.5米。
国槐树冠球形庞大,枝多叶密,花期较长,绿荫如盖。
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明显。
芽被青紫色。
花两性,顶生,蝶形,浅黄绿色,7-8月开花,10月果实成熟,荚果肉质,串珠状,成熟后干涸不开裂,常见挂树梢,经冬不落。
种子千粒重为125克,每公斤8000粒左右,发芽率70-85%。
种子干藏发芽力可保持2-3年以上。
②国槐 - 生长习性性耐寒,喜阳光,稍耐阴,不耐阴湿而抗旱,在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深根,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石灰及轻度盐碱地(含盐量0.15%左右)上也能正常生长。
但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最佳。
学名: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科类:无患子科类别:落叶乔木别名:木栾、栾华、五乌拉叶、乌拉、乌拉胶,黑色叶树、石栾树、黑叶树、木栏牙①形态特征落叶乔木或灌木;树皮厚,灰褐色至灰黑色,老时纵裂;皮孔小,灰至暗揭色;小枝具疣点,与叶轴、叶柄均被皱曲的短柔毛或无毛。
叶丛生于当年生枝上,平展,一回、不完全二回或偶有为二回羽状复叶,长可达50厘米;小叶(7-)11-18片 (顶生小叶有时与最上部的一对小叶在中部以下合生),无柄或具极短的柄,对生或互生,纸质,卵形、阔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5-10厘米,宽3-6厘米,顶端短尖或短渐尖,基部钝至近截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钝锯齿,齿端具小尖头,有时近基部的齿疏离呈缺刻状,或羽状深裂达中肋而形成二回羽状复叶,上面仅中脉上散生皱曲的短柔毛,下面在脉腋具髯毛,有时小叶背面被茸毛。
聚伞圆锥花序长25-40厘米,密被微柔毛,分枝长而广展,在末次分枝上的聚伞花序具花3-6朵,密集呈头状;苞片狭披针形,被小粗毛;花淡黄色,稍芬芳;花梗长2.5-5毫米;萼裂片卵形,边缘具腺状缘毛,呈啮蚀状;花瓣4,开花时向外反折,线状长圆形,长5-9毫米,瓣爪长1-2.5毫米,被长柔毛,瓣片基部的鳞片初时黄色,开花时橙红色,参差不齐的深裂,被疣状皱曲的毛;雄蕊8枚,在雄花中的长7-9毫米,雌花中的长4-5毫米,花丝下半部密被白色、开展的长柔毛;花盘偏斜,有圆钝小裂片;子房三棱形,除棱上具缘毛外无毛,退化子房密被小粗毛。
蒴果圆锥形,具3棱,长4-6厘米,顶端渐尖,果瓣卵形,外面有网纹,内面平滑且略有光泽;种子近球形,直径6-8毫米。
花期6-8月,果期9-10月。
②生长习性它是一种喜光,稍耐半荫的植物;耐寒;但是不耐水淹,栽植注意土地,耐干旱和瘠薄,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喜欢生长于石灰质土壤中,耐盐渍及短期水涝。
栾树具有深根性,萌蘖力强,生长速度中等,幼树生长较慢,以后渐快,有较强抗烟尘能力。
在中原地区尤其是许昌鄢陵多有栽植。
抗风能力较强,可抗零下25℃低温,对粉尘、二氧化硫和臭氧均有较强的抗性。
病虫害少,栽培管理容易。
以播种繁殖为主,分蘖或根插亦可,秋季果熟时采收,及时晾晒去壳。
因种皮坚硬不易透水,如不经处理,第二年春播常不发芽,故秋季去壳播种,可用湿沙层积处理后春播。
一般采用垄播,垅距60-70cm,因种子出苗率低,故用种量大,播种量30-40kg/亩。
栾树产于中国北部及中部。
日本、朝鲜也有分布。
全国多有分布,而以华中、华东较为常见,多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及平原,最高可达海拔2600米。
主要繁殖基地有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河南也是栾树生产基地之一。
③亚种种类栾树属常见的栾树品种有五种,在中国拥有的品种有四种。
分布在全国多个地方,华北、华东、华南、中部地区都有分布。
北方栾树:北方常见的一种栾树称北方栾树,华北分布居多。
北方栾树已得到很大的开发应用,栾树在北京行道树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天安门两侧(南池子至新华门),栾树与松柏交相辉映。
黄山栾树:另一常见的分布较广的栾树为黄山栾树(var.intergrifola)[2],又名山膀胱、全缘叶栾树,主产江南,中南西部地区。
落叶乔木,小枝棕红色,密生皮孔。
小叶7~9片,全缘或有稀疏锯齿。
花黄色。
蒴果膨大,入秋变为红色。
黄山栾树主产安徽、江苏、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区,多生于丘陵、山麓及谷地。
喜光幼年期稍耐荫。
喜温暖湿润气候,肥沃土壤。
对土壤pH值要求不严,微酸性、中性、盐碱土均能生长,喜生于石灰质土壤。
具深根性,萌蘖强,寿命较长,不耐修剪。
耐寒性一般,适合在长江流域或偏南地区种植。
病虫害较少,生长速度中上,有较强的抗烟尘能力。
其耐寒性不及栾树,但顶芽梢较栾树发达,故假二叉分枝习性没有栾树明显,因此较易培养良好的树形。
黄山栾树因其生长速生性(当年播种苗可长至80~100cm,3年至5年开花结果)、抗烟尘及三季观景的特点,正迅速发展成为长江流域的风景林树种。
复羽叶栾树:复羽叶栾树(Koelreuteriabipinnata)分布于中国中南、西南部,落叶乔木,高达20m,花黄色,果紫红色,二回羽状复叶。
8月开花,蒴果大,秋果呈红色,观赏效果佳秋花栾树:秋花栾树(Koelreuteriapaniculata‘September’),又称九月栾,是栾树的一个栽培变种,落叶大乔木,高达15m左右,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乡土树种。
主产中国北部,是华北平原及低山常见树种,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叶片多呈一回复叶,每个小叶片较大,8月至9月开花,易于与栾树区分。
枝叶繁茂,晚秋叶黄,是北京理想的观赏庭荫树及行道树,也可作为水土保持及荒山造林树种。
④园林环保栾树为落叶乔木,树形端正,枝叶茂密而秀丽,春季嫩叶多为红叶,夏季黄花满树,入秋叶色变黄,果实紫红,形似灯笼,十分美丽;栾树适应性强、季相明显,是理想的绿化,观叶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