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植物调查报告篇一:园林植物造景调研报告园林植物造景调研报告“景观”(landscape)在各种词典的解释一般是将“自然风景”的含义放在其首位,其最早的含义更多具有视觉美学方面的意义,即与“风景”同义或近义。
而植物造景是景观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植物造景要求充分表现出植物本身特有的形态、线条以及色彩等特色,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
其基本功能概括起来有生态功能(维持氧气与二氧化碳平衡、吸收有毒有害气体、消弱噪声、阻止烟尘,生态防护等)、空间构筑功能、美化功能(体现城市风格、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装饰生活等)、实用功能(遮阴、避雨、遮光、安全、抗体保健等)、情感功能(增进友谊、陶冶情操等)、商业功能(八廓直接经济价值与间接经济价值)、科教功能等。
因此,植物造景是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典范。
在本学期的园林植物造景课中,我们不仅在课堂和课本中学习关于植物和植物造景的知识,而且也组织了几次外出学习,包括华南农业大学、海珠湖、华南植物园,让我们在实践经验中体会学到的植物造景知识。
华南农业大学里的莲花湖一、园林植物与园林水体组合造景:作为水体与植物的组合景观,水面具有开敞的空间效果,特别是面积较大的水面常给人以空旷的感觉。
用水生植物点缀水面,可以增加水面的色彩,丰富水面的层次,是寂静的水面得到装饰盒衬托,显得生机勃勃,而植物产生的倒影更使水面富有情趣。
“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湖上不同颜色的睡莲有的成群,有的成片静静的躺在偶尔因蜻蜓点水而泛起一点涟漪的湖面上,为学院添加了一份着清淡闲逸。
水体边缘是水面和堤岸的分界线,水体边缘的植物造景既能对水面起到装饰作用,又能实现从水面到堤岸的自然过渡。
在开阔的湖边通常采用适合水边生长、树形多变的针叶林、阔叶林、多种花灌木以及水生植物共同组成一处梦幻般的景观,优美的水中倒影使此处宛如仙境一般。
就如图中的水松群和岸边的一些灌木和乔木以及在岸边的一些小建筑倒影于静谧的湖面所形成景观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安静的世外桃源。
二、园林植物与园路组合造景:园路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承担着引导游人、连接各区等方面的功能。
按其功能及性质的不同,一般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游步小道三种类型。
左图为游步小道,一般宽度在~2M,其两旁的植物应最接近自然状态。
由于园路的植物配置打破了整齐行列的格局,所以就需注意两旁植物造景的均衡,在华南植物园的这个园路配景中,草沿着路边蜿蜒深进远处,两边各是由朱蕉、鹅掌藤、软叶刺葵、棕竹等组成的不规则混交灌木群,空间分布主次分明,疏密有致,有层次感,而且朱蕉和其他灌木的颜色相互衬托,观赏性高。
另外,因为有些园路是一年四季不多见阳光的,所以园路所种植的适宜植物大多数都是常绿的阴生植物。
次要道路的布置既要利于便捷地联系各区,沿路又要有一定的景色可观。
而右图为植物园的主路,路两旁种植的为人面子,树干耸直,枝叶茂密,遮阴性好,树姿整齐壮观、粗生,完全符合作为行道树的标准。
此外,人面子的抗风、抗大气污染力很强。
一般的主要道路的宽度为4~5M,植物园里的主路因行车不多而比较窄,三、园林植物与建筑组合造景:单纯的建筑会给人以呆板、死气沉沉和无生气的感觉,植物可以用来缓和或消除建筑物或构筑物因造型、尺度、色彩等原因与周围园林环境不相称各种矛盾,即协调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建筑物的线条一般多平直,若植物配置得当,将能很好地丰富建筑物的艺术构图;建筑物的位置与形态虽固定不变,而植物则是随季节、随年龄而异的有机体,因此植物的四季变化和生长发育可让凝固的建筑产生生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细叶榕的列植和经修剪的小灌木含笑既可作为路旁的行道树,但我觉得他们也对建筑起到了软化的作用,在灰色的墙边点缀上一行绿色,形成色彩的对比,这无疑使得校园更加有生气。
说起园林与建筑,中国的园林中无疑体现着我中华民族的千年文化底蕴,中国园林中常见的建筑有,厅,堂、轩、馆、楼、阁、亭、榭、廊、舫等,具有使用和观赏两重作用。
园林建筑重视造型轮廓的轻巧玲珑,飞檐飞翘,曲线优美,体谅尺度相宜,与周围景物和谐。
在装饰色彩上讲究精巧细腻,雅朴自然。
园林中建筑的大小,形式艺术处理与地形功能和风景构图有关,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环境,选址多取最好的实现和观景点,使园林内外互相对景,借景。
园林建筑的布局亦无定制,处理灵活,一间半间,随意布置。
空间处理多开敞流通,设空廊,门洞,漏窗,尽收园内景色。
四、园林植物与室外环境造景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环保和绿化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如何合理利用环境的空间同时不忽视绿化、让我们的环境溶于大自然也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亭子后面的常绿乔木和灌木和亭前已经枯萎的荷花让人一眼便能感觉到当前的季节,也能让人联想到夏天时湖里正盛的荷花会是怎样的另一番美景。
亭子的功能除了提供给游人休憩和遮阴之外,其一面是向水面展开出一个平台的,能让游人更亲近自然。
喧嚣的市区里的公园似乎便是大家最方便亲近自然的地方。
每天早早便会有很多老人与一些晨运者来到公园做运动、呼吸新鲜空气。
所以我们发现公园里种植的多数都是能够释放较多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及污染气体能力较强的植物,如细叶榕、尖叶杜英、大叶相思、九里香等。
当然,配上观赏性好的一些花卉太阳花、一串红、一品红、杜鹃花、叶子花等等供人欣赏,这样人们的身心都能得到放松!经过本学期对景观园林植物造景的学习,我更确定景观园林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花草树木,而是生态、艺术和文化的联合体。
所以今后学习中必须经常观察、不断思考以及总结和积累经验。
XX景观园林设计B班MOONXX年12月31日篇二:园林植物综合实习调查报告园林植物综合实习调查报告专业:园林班级:07级(1)班姓名:高明宇学号:02 摘要:走进大学快两年了,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有许多,我们都很想有一次实习的机会,那样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可以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方向,可以让知识与理论结合、将来走进工作提供前奏!根据学校与学院的安排,结合园林专业培训方案,在校现有条件和学校附近与植物相关的资源的前提下,学院考虑到我们专业的特殊性,安排了为期五天的园林植物综合实习,在本学期十八周的工作日里,我们迎来了梦寐以求的植物实践锻炼,大家怀着自信、抱着用理论联系实践的观念成功的走过了有苦有甜的野外实习生活!关键字:植物植物造景林下植物园林植物植物配置苗圃大棚引言:实习只有短短的五天,怎么才能让同学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是指导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关心的话题,老师的精心安排与同学们的积极配合,实习终于在大家的努力下有了完整的句号!实习结束了,可是收获多少呢,指导老师很想了解同学们的情况,在指导老师的要求与想明白自己在实习中有无收获,今天清晨天气随和、大地上有微风和校园里阳光普照的学习气氛下,我来到了电脑跟前,开始思考园林植物实习报告问题!在实习的五天里,走过了一些苗圃、花艺、苗木基地,同时去了植物园、含笑园、樱花园等,认识了许多植物,了解了植物的造景问题,看到了许多盆栽植物与花卉,参观了培养植物的大棚,在柏加苗木基地和植物园里深入的学习了植物配置和林下植物问题。
植物造景要注意植物形态、美学问题,把植物的大小、外形、质感很好的融入统一、现实时空、数字的世界,让植物能在景观中得到较好的利用,把自然美人工化!针对林下植物,目前发展形式好,可以结合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法规,充分考虑林下的特殊环境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同时注意经济效益、技术问题、生态环保,让林下植物的种植达到经济与环保双重效益。
在植物的配置上,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尽量选择乡土树种,因地制宜地利用植物进行合理布置,要最大限度的保护植物的多样性,把植物的配置问题与生态、经济、效益、社会结合起来,为和谐提供有利的条件。
对大棚与苗圃进行了较简单的了解,总结了实习过程中认识的植物的一部分,主要是针对校园内的行道树而进行的收集。
正文是通过实习过程中所学的知识,把笔记与查阅资料结合起来得出的,因个人原因会使总结的资料存在一些问题!正文:(一)植物造景植物造景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为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植物整形修剪成的形体来创作植物景观,必须从丰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现的形象吸取创作源泉,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的种植设计,必须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
植物造景是针对园林建设中硬质景观现象提出的,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建设的,是门综合性强的艺术,涉及美学、植物学等学科,既是诸多学科的应用,又是综合性的创造,既要考虑到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效果,还应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
植物景观是说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也含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
要创作“完美的植物景观,应求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即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植物造景的种植设计,如果所选择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造景的要求;如果所设计的栽培植物群落不符合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就难以成长发育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顺洁自然,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
不同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植物种类,从生态角度来说,环境因子中温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物候的景观变化以及各气候带的植物景观;水分对植物的生态作用而有水生、湿生、沼生、中生、旱生等生态类型及其各种景观;光照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则有阳性、阴性、耐荫植物的生态类型;土壤对植物的生态作用,不同基宕、不同性质的土壤有不同的植被和景观。
以上都是植物造景中的科学性理论基础。
一、园林植物的形态特征1、植物的大小:植株价位与植物大小、造型、种类相关,植物的大小取决植物的年龄、生长速度,植物大小会直接影响植物景观,特别使植物群体景观的观赏效果,若大小一致的植物组合在一起,尽管外观统一规整,但平齐的树冠线会让人感到单调、乏味,若不同大小、高度的植物合理组合会形成富于变化的林冠线,优美的林管线正是人们对自然的追求。
2、植物的外形:不同的外形特征给人的视觉感受是不同的,圆柱形、圆锥形、塔形是向上的符号,能够通过引导视线向上,给人以高耸挺拔的感觉;垂枝形因下垂的枝条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地面,可种植在水边以配合波光粼粼的水面;扁球形具有水平延展,会使景物在水平方向形成视觉上的联系,整个景观表现为扩展性和外延感。
在规划设计中,植物造型的选择很重要,许多植物本身拥有奇特的外形,有些植物可以利用人工修剪使植物“改头换面”幻化为特殊的理想化的目的性的外形。
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规划管理要适时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作出合理的调整,使观众的美感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