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介绍PPT

安徽介绍PPT


中国著名旅游风景区,联合国公布的自 然保护区之一。位于本省东南部,范围 包括歙、太平、黟、休宁四县。目前引 入 风 景 区 域 面 积 为 154 平 方 公 里 , 环 行 一 周 为 120 公 里 。 进 入 黄 山 主 要 入 口 是 南面汤口向北行,此外,还有从北面太 平县铺村、东面歙县苦竹溪、西南太平 县 焦 村 等 三 条 上 山 之 道 。 黄 山主要景点有: 温泉、慈光阁、莲花峰、狮子楼、三十六小峰、 人字瀑、鲫鱼背、光明顶、云谷寺、文殊院、天 都峰、九龙瀑、松谷庵等。
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国家重点风 景名胜区。大自然的神功造化了这块山青 水秀之宝地,历史的烟云在此留存了丰富 而宝贵的文化遗产。自然风光钟云毓秀, 揽湖光、山色、林海、江涛为一体,集山、 水、岛、林、洞、祠、墓、塔于一身。人 文景观底蕴深厚,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 位100多处,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20多处,特别是800多平方公里 的巢湖青山环绕,岛屹湖中,烟波浩渺, 水天一色,似一面宝境镶嵌在江淮大地上。 大诗人郭沫若曾在此挥毫留下“遥看巢湖 金浪里,爱她姑姥发如油”的墨宝。巢湖 作为省城合肥和周边大中城市“后花园” 的旅游格局正逐步形成。


封面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琊 丽
琅琊山位于安徽省东部滁州市境内,古名摩陀岭, 系大别山向东延伸的一支余脉。东晋元帝司马睿 在称帝前也是琅琊王,曾在此避乱,故后人改名 为“琅琊山”。 整山高200~300米,山峰俊秀,古树参天,环境 幽雅。这里还有唐朝兴建的琅琊寺、宋朝兴建的 醉翁亭和丰乐亭等古建筑群,以及唐、宋以来摩 崖碑刻几百处,其中唐代吴道子绘《观自在(即 观音)菩萨》石雕像和宋代苏东坡书《醉翁亭记》 碑刻,被人们视为绝世珍宝。这里自然风光秀美, 人文景观丰富,自古有“皖东第一名胜”之赞誉, 成为历代达官显贵、文人名士旅游之地,是中国 二十四座文化名山之一。



黄 山 风 景 名 胜 -- 慈 光 阁 原 为 法 海 寺 , 明 代 更 为 慈 光 寺 , 原 建 筑 已 不 存 , 现 为 慈 光 阁 宾 馆 , 其 上 有 含 沙 岭 , 岭 上 有 妙 之 亭 。 金 沙 岭 后是立马亭,立马 亭上可见立马峰摩 崖大字:“立马空 东海,登高望太平” 十字。



进入




山 黄
九 天 琅 齐 山 华 柱 琊 云 山 山 山 山

长 淮 巢 江 河 湖

古 近 代 代

黄 徽 宣 梅 州 纸 戏 文 化

安徽位 于 华 东 西 北 部 、 横 跨 长 江 、 淮 河 流域,旧以安庆、徽州两府首字而名安 徽、清代始置安徽省。安庆地区古有皖 国 之 称 , 因 此 安 徽 又 简 称“ 皖 ” 。 全 省 人 口 5469 万 , 以 汉 族 为 主 , 另 有 回 、 满 等 民 族 。 全 省 面 积 13 万 多 平 方 公 里 , 省 辖 地 级 市 9 个, 在 7 个 地 区 设 行 政 公 署 , 省会为合肥。



蓬莱峰
主峰区,南眺天池峰,北依天柱峰,海拔1350 米。西、南、北三面岸陡壁削,巨壑万仞,峰 顶狭长绝险,纵长百余米,宽仅二、三米。古 木护石,葛蔓绕膝,跻身往来,险象从生。今 已修建石级和护栏。峰下时常云掩雾绕,峰顶 在云海中若隐若显。拾级而上,一步一层天, 古人云:“登临犹未半,身已在蓬岛。

长江


淮 河

封面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是国家“十五”重 点工程,也是我省“861”行动计划通达工 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连接大江南北 的第三条通道。大桥于2001年11月18日正 式动工,建设过程中实现安全事故零纪录, 并提前近1年建成通车。
芜湖长江大桥是国家“九五”期间 重点交通项目,工程规模居中国长江大 桥之首。大桥采用低塔斜拉桥桥型,主 跨312米,是中国迄今为止公、铁两 用桥跨度最大的桥梁。大桥工程采用了 10多项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 工艺,大大提高了中国公、铁两用桥梁 设计、制造、安装水平,有14项刷新 了全国建桥记录,荣获2001年度中国 建筑工程最高荣誉鲁班奖。 该桥的科技含量、工程规模和建造质 量,居国际一流,国内领先



封面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青龙背 主峰区,天柱峰东约 500余米,北望皖伯峰, 南连莲花峰,海拔 1370米。峰顶东侧是 一巨大岸石脊岗,狭 长险陡,俗称青龙背, 亦称鲫鱼背。峰顶西 巅,危石高耸,似石 龙昂首。
安徽之源——天柱山,又名皖山。位于安徽省的西南部 潜山县境内,因其主峰“一柱擎天”而得名。公元前 106年汉武帝南巡时封其为“南岳”,后为隋文帝诏废, 故被人们尊为“古南岳”。 又因春秋时为皖国封地,山 名皖山,水名皖水,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 天柱 山主景区面积82.46平方公里,分八个景区。景区内 “峰雄、石奇、洞幽、水秀”,兼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集北山之雄,南山之秀于一身。1982年又被国务院公布 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区胜区,92年又被批为国家 级森林公园。这里有号称“花岗岩第一秘府”的神秘谷; 有中华禅宗第三代祖庭三祖禅寺;有天下奇观石牛古洞 摩崖石刻;还有人称“江淮第一漂”的潜河漂流。
黄 山 风 景 名 胜 -- 天 都 峰 黄 山 最 险 峻 的 奇 峰 之 一 , 海 拔 1810 米 , 山 顶 有 石 刻“登峰造极”四 字,因该峰周围群 山环绕,独此最崇, 故有此语。 黄 山 风 景 名 胜 – 北海景区 北 海 景 区 北 海 景 区 位 于 光 明 顶 与 始 信 峰、狮 子 峰、 白 鹅 峰 之 间,是 一 片 海 拔 1600 米 左 右 的 高 山 开 阔地 带。景 区 以 北 海 宾 馆 为中 心,招 揽 四 方 游 客。以伟、 奇、险、幻为特色,集峰、石、 坞、台、松、云 于一身,布 局 巧 成,妙 笔 天 然。
位 置


条 件
黄山市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 境内群峰参天,山丘屏列,岭谷交错,有 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波流清沏, 溪水迥环,到处清荣峻茂,水秀山灵,犹 如一幅风景优美的画图。黄山市地处北亚 热带,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温和多 雨,四季分明的特征黄山市中低山地大部 分为黄壤,山地黄棕壤,土层较厚,石砾 含量较高,透水透气性能良好,肥力较高, 有利于木、茶、桑和药材生长。



封面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老子 生卒年不详。名耳,字伯阳,
谥号 聃。生活于春秋后期,楚国相县曲仁里 人(今涡阳人,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哲学家,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曾任周 朝守藏史(为管理藏书的史官)。后辞官返里, 修《道德经》,提出无为、公平、简政、反战 的政治主张。由于他学识渊博,孔子曾向他问 礼。后老子周游至函谷关,关令尹喜留其著书, 遂著《道德经》上下篇,其后不知所终。老子 的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 响。 天 地 相 合 老, 子以 降 甘 露 , 民 莫 之 令 而 自 均
九华山风景名胜 (肉身殿) 在化城寺西侧神光岭上,又称金地 藏肉身殿,系唐代末年新罗国王子 金乔觉出家并圆寂之地。肉身殿地 势甚高,殿内现有佛教文物展览室。 殿前石梯十分陡峭,共八十四级, 两旁安有铁键,供游人上下扶助。
九 华 山 风 景名 胜 (百岁宫) 位于九华街东北,宫内供 奉一具真身菩萨相传是明 代 僧 人 于 万 历 年 来 此 , 120 岁时圆寂,圆寂前三个月 不食,圆寂后置缸内,用 石灰封口,缸外用文火烘 烤数十日,启缸后贴金, 至今有三百五十年历史, 成为木乃伊式真身菩萨。



封面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 徐霞 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 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 不看岳”的美誉。1985年入选 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 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 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蜚声中外,令世人难忘。古今 有很多黄山诗词流传于世。 2007年5月8日,黄山市黄山风 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封面 上页 下页 退出

地 理

仙 景
黄山历史悠久,远在六、七千年前,即公 元前51世纪,我国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 人类就已经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山区劳动生 息了。在距今三、四千年的殷商时期,这 里就居住着一支叫山越的先民。山越乃百 越中的一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先属 吴,吴亡属越,越亡属楚。秦始皇统一六 国之后,实行郡县制,这里为会稽郡属地。 南朝时开始设置新安郡,郡府搬迁又始终 未离开新安江上游,徽州古称新安,其源 盖出于此。宋代徽宗宣和三年五月廿四日 (公元1121年),歙州被诏改为徽州。关 于徽州名称的起源,一说因其境内有徽岭、 徽水、大徽村等,州则因地得名;另一说 赵宋王朝是取“徽者、美善也”之意,炫 耀他对这一地区的失而复得。此二说并存 了八百多年,州名亦被历代沿用至今,清 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建省的时候,就 是摘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作为省名的。


齐云山位于黄山脚下,皖赣铁路 穿越齐云山脚。距黄山市(屯溪) 西33公里,因其“一石插天,与 云并齐”,故名齐云山。它是一 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 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历史上有 “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 ,1981 年列为省重点保护单位,1994年 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 区。




醉翁亭 琅琊寺 封面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安徽
本省河湖绝大部分属长江、 淮河两大水系、东南部分则属于 新安江的钱塘江流域。长江自西 南贯穿东北,支流主要有青弋江、 秋浦河、裕溪河、皖河等,太湖 河、潜水河、淮河则与长江几乎 平行横贯本省而位于长江以北, 淮河北侧地势较平缓,支流均顺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淮河 。本 省淮河每年约有十五天左右封冻 期外,淮河以南各河湖均不封冻, 是中国河流封冻的南界,淮河干 流也是中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 线。本省以淮河为界,淮北地区 属暖温带半温润季风气候,淮南 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 气 温 为 14 至 17 ℃ , 一 月 为 -1 至 -4 ℃。0℃等湿线基本与淮河流相 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