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六年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xx~xx年)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树叶中的比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六单元百分数
互联网的普及
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
24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框架的棱长是
()分米。

四、课作(10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 1 页上第1、2、3、
4、5题
『提高题』
一个正方体的8个顶点被截去后,
得到一个新的几何体(如图),这个
新的几何体有多少个面?多少个顶
点?多少条棱?
五、家作
1.《课课练》第页第题
2.数学阅读
体总棱长(12条棱长的总和)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
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
对的做“提高题”。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
第三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教学内容六上第6页例4,“试一试”、
“练一练”以及练习二第1~4题。





执教
日期

星期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等一些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在不重复、不遗漏计算方面会存在问题。

教材分析: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主要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试一试是关于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练一练是通过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相应的计算方法,练习二中的1~4题。

第1题直观图。

第2题体会求表面积的基本思路,逐步掌握计算方法。

第3、4题借助表象思考计算方法,并完成计算。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等,PPT。

预习作业
设计
预习作业:
学程设计导航策略修改调整
四、课作(10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 4、5页上第2、3、4、5题
『提高题』
如果把一个长方体切分成两个长方体时,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比原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为什么?
五、家作
1.《课课练》第页第题2.数学阅读→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第五课时:体积与容积
第六课时: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
容积单位又有哪些?
(3)准备小组交流。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你是怎样比较例8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大小的?
(2)体积单位有哪些?你能用数学语言表述它们的大小吗?请你比划它们的大小。

在生活中,又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它们?
(3)容积单位有哪些?
(4)你有什么发现?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三、练习。

(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练习三第7题。

2.练习三第9题。

(二)综合练习。

1.比较练习:练习三第6题。

2.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一个游泳池的容积是2000()●一只火柴盒的体积是16()
●一本数学书的封面大3()
●一枝铅笔的长18()
●一只热水瓶的容积大约是2()●一间教室的空间大约200()(三)拓展练习。

1.练习三第8题。

2.练习三第10题。

3. 15页的思考题。

(四)创编练习。

用6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图形,要求:
从前面看是
从上面看是→导学要点:
1.一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这个物体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2.组织学生观察、比划、举例、交流,从不同的角度体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

3.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

4.沟通容积与体积单位的联系。

→针对学生的错误情况,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地方。

→提示:注意数清楚被遮住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引导得出方法:先确定用到的是什么单位,再确定具体的单位。

→理清三者之间的内在练习。

→重在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引导学生展开空间想像,找到问题的答案。

引导学生先化整为零,再数数得出结果。

第七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
第八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
交流内容
(4)什么是底面积?
(5)选择一个物体,指一指底面积。

(6)还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三、练习。

(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 练一练1、2、3题;
2. 练习四第4题。

(二)变式练习:
1.练习四第5题
2.练习四第6题;
(三)比较练习:
1.练习四第7题
2.练习四第8题;
(四)创编练习:
如图,有一个长方体容器,长30厘米、宽22厘米、高14厘米,里面的水深7厘米。

如果把这个容器盖紧,再垂直竖起来,容器里面的水深多少厘米?
四、课作(8分钟左右)
《补充习题》第12页。

提高题:→导学要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作它们的底面积。

2.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针对学生的错误情况,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地方。

点拨:
→引导学生说说想法,并适当追问。

第3题,提示:把长方体竖起来,横截面就是底面。

第4题,提示:看清运算的符号。

→提示:“所占的空间”指的是体积。

→提示:规则的跑道、马路所铺的三合土、塑胶都可以看成一个很扁的长方体。

→提示:实质上水的体积不变,运用水的体积不变解决问题。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第九课时:体积单位的进率
第十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练习
第十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1)
第十二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2)
第十三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3)
第十四课时: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探索规律)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第二课时:分数与整数相乘(2

教学内容
课本P29-30页的例2及相
应的练一练和练习五的6—
9题。

课型新授
执教
日期

星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分数乘法所表示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并能正确
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应用分数乘法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联系已有的只
是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
推理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
应用价值,提过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法所表示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并能用来解
决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分数乘法所表示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

教学资源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整数乘法。

教学时要着重沟通
两者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两种做法的算理是一样的。

教材分析:例2也是以做绸花为素材,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引导
学生进一步完善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提高正确计算相关分数乘法式题的能
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

一是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直接
用乘法来计算,从而扩展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二是通过沟通两种解法之间
的联系,促进学生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一练”一共安排两道题。

教材让学生通过涂色操作、看图填空和列式计算,
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预习作业
1.说说下面每个分数的意义。

花生产量是小麦产量的
1
4。

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
4
3。

2.篮子里有12个蘑菇,把这些蘑菇的


分给小白兔,小兔分得多少个?
(1)先在图上画一画。

(2)列式计算出结果。

(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程设计导航策略修改调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