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程控交换期末复习资料(哈理工)

程控交换期末复习资料(哈理工)

电信交换的概念(点对点):通信的目的:在信息的源和目的之间传送信息。

点对点通信:满足仅能与一个用户终端进行通信的最简单的通信要求。

各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帧中继、ATM交换、IP交换、光交换、软交换电路交换其特点为:分组交换的特点:A、信息传输的最小单元是时隙A、信息传输的最小单元是分组B、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B、分为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方式C、同步时分复用C、统计时分复用D、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D、信息传送有差错控制E、信息具有透明性E、信息传送不具有透明性F、基于呼叫损失制的流量控制F、基于呼叫延迟制的流量控制电路交换不适合差错敏感的数据业务,不适合突发业务(采用固定带宽方式)适合实时性、恒定速度的传输分组交换适合突发和对差错敏感的数据业务,中低速的数据通信,无法支持高速的数据通信分组交换的两种方式虚电路数据报分组头分组头含有对应于所连接的VC的逻辑信道标识每个分组头包含详细的目的地址选路一旦虚电路建立,在端到端之间选定的路由上各个交换节点都有映象表,存放出入逻辑信道的对应关系,每个分组到来时只要查找映象表,而不需要进行复杂的选路不需要有建立过程,但对每个分组都要独立地进行选路分组顺序同一呼叫的各个分组在同一条虚电路上传送,分组按原有顺序到达,不会失序由于各个分组独立选路,可以从不同的路由转送,会引起失序故障敏感性敏感,由于故障中断需重新建立连接选择不同路由,故不敏感,可靠性高应用持续的数据流传送,持续时间应显著大于呼叫建立的时间,如文件传送、传真业务面向事物的询问/响应性数据业务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无连接的工作方式连接连接建立、传送信息、连接拆除一边选路、一边传送信息路径一旦连接建立、所有信息均沿着这个连接路径传送,且保证信息的有序性同一通信信息沿不同路径到达,无法保证有序性时延时延小时延大故障敏感度敏感不敏感分组交换:X.25协议-OSI的1、2、3层信息传送单元:分组帧交换:协议OSI的1、2层信息传送单元:帧帧中继:协议OSI的1、2(核心功能)层信息传送单元:帧帧中继和帧交换对协议的简化基于以下条件:A、具有高带宽、高质量的传输线路的大量应用,使简化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成为可能;B、终端系统日以智能化,将智能化的纠错功能放在终端完成,网络只完成公共的核心功能,提高玩过效率,增加应用灵活性;ATM交换(面向连接):以分组传送模式为基础并融合了电路传送模式高速化的优点发展而来,克服了STM不能适应任意速率业务,难以导入未知新业务的缺点,简化了分组通信中的协议,并由硬件对简化的协议进行处理,交换节点不再对信息进行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网络的传输处理能力。

1.3交换系统:电信交换系统由信息传送子系统和控制子系统组成。

信息传送子系统主要包括交换网络和各种接口。

交换网络功能:实现任意入线与出线的连接。

接口功能:将进入交换系统的信号转换为交换系统内部所适应的信号,或相反过程;分为用户接口/中继接口交换系统的基本功能:A、能正确接收和识别从用户线或中继线发来的通信发起信号B、能正确接收和分析从用户线或中继线发来的通信地址信号C、能按目的地址正确的进行选路以及在中继线上转发信号D、能控制连接的建立于拆除E、能控制资源的分配与释放同步时分复用:时间划分为等长的基本单位,称为帧;每个帧再划分为等长的基本单位叫做时隙;时隙依据其在帧中的位置编号;不同帧中的各个编号相同的时隙组成一个恒定速率的数字子信道;可依据数字信号在每一帧中的时间位置来确定它是第几路子信道。

→电路交换异步时分复用:异步时分复用与统计时分复用相似,也是动态分配带宽,即不固定分配时间片,各路通信按需使用。

所不同的是异步时分复用将时间划分为等长的时间片,用于传送固定长度的信元。

此外异步时分复用是依据心头中的标志xyz来区分是哪路通信的信元,而不是靠时间位置来识别,这一点与统计时分复用相似。

→ATM第二章交换网络交换的基本功能:在任意的入线和出线之间建立连接在交换系统中完成这一基本功能的部件就是交换网络。

交换网络由若干交换单元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和控制方式构成交换网络分为:空分、时分、数字、模拟按照入线与出线是否共享通路分为:A、空分交换单元:所有入线和出线共享唯一的一条通路(共享总线或一个共享存储器)。

B、时分交换单元:所有入线和出线存在多条通路,信息并列传送,eg:开关阵列空间交换单元的基本结构S接线器的构成:交叉点矩阵、控制存储器交叉点矩阵:开关阵列(一般具有相同数量如线和出线)控制存储器(CM-Control Memory):控制每条输入复用线与输出复用线上的每个交叉点开关在何时打开闭合。

S接线器所含CM数量等于入(出)线数每个CM的所含有的存储单元个数等于入(出)线上的复用时隙数每个存储单元为n位bit,且满足N≤2n,其中N为入(出)线上数例如:存在一个4*4的空间接线器,每条入线和出线复用了32个时隙。

有4条输入复用线和4条输出复用线;具有4个控制存储器;每个控制器应具有32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大小为2bit。

S接线器控制方式输入控制方式:控制存储器按照输入复用线配置,即控制每条输入复用线上应该打开的交叉点开关。

控制存储器的数量取决于输入复用线数,每条输入复用线对应着相同编号的控制存储器,控制存储器所含有的单元数等于输入复用线所复用的时隙数,每个存储单元的内容表示输入复用线和所有输出复用线的交叉点的哪一个在该单元所对应的时隙内连通。

输出控制方式:与输入全部相同,“输入”-->“输出”S接线器的特点:只完成空间交换,不进行时隙交换,即完成输入复用线和输出复用线相同时隙内信息的时间交换。

空间交换器按时分方式工作。

空间交换单元的输入线和输出线都是时分复用线,交换点矩阵的各个开关均按照复用时隙而高速接通和闭合,因而它按照时分方式工作。

时间交换单元:时分交换单元的内部只存在一条惟一的通路,该通路由输入复用线上各子信道分时共享,从入线上来的各子信道的信息都必须通过这个惟一的通路才能完成交换。

分类:共享存储器型交换单元&&共享总线型交换单元时间交换单元:时间交换单元也称为时间接线器T单元,用来实现时隙交换功能。

所谓时隙交换是指入线上各个时隙的内容要按照交换连接的需要,分别在出线上的不同时隙位置输出。

T接线器主要由话音存储器(SM)和控制存储器(CM)构成。

SM用来暂存话音的数字编码信息,故每个单元至少应为8比特。

SM的容量等于输入复用线上每帧的时隙数。

CM用来控制话音存储器的读或写,它存放的内容是话音存储器在当前时隙内应该写入或读出的地址。

容量等于SM的容量;设CM每个单元的比特数为n,SM的单元数为N,则有2^n=N,N也就是复用线上的时隙数。

交换网络概念是由若干个交换单元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和控制方式构成的网络。

交换网络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交换单元、不同交换单元间的拓扑连接和控制方式。

交换网络按拓扑连接方式可分为:单级交换网络&&多级交换网络交换网络按是否存在阻塞可分为:有阻塞交换网络&&无阻塞交换网络交换网络按通路数量可分为:单通路交换网络&&多通路交换网络交换网络按交换单元工作方式可分为:时分交换网络&&空分交换网络单级交换网络是由一个或者多个位于同一级交换单元所构成的交换网络,即需要交换的信息从交换网络入线到出线只经过一个交换单元,并且同一级有多个交换单元构成时,不同交换单元的入线和出线之间可以建立连接。

如果一个交换网络中的交换单元可以分为N级,顺序命名为第1,2,…,N级,并且满足:所有入线都只与第1级交换单元连接;所有第1级交换单元都只与入线和第2级交换单元连接;所有第2级交换单元都只与第1级和第3级交换单元连接;依此类推,所有第N级交换单元都只与第N-1级和出线连接;则称这样的交换网络为多级交换网络,或N级交换网络。

阻塞:从交换网络不同输入端来的信息在交换网络中交换时发生了对同一公共资源争抢的情况,这时在竞争资源中失败的信息就会被阻塞,直到这个公共资源被释放。

竞争的不同情况:内部竞争:同时要交换的两路信息同抢交换单元内部的通信资源出线竞争:不同入端来的信息同时争抢交换网络同一个输出端口而发生的竞争内部阻塞:因为内部竞争而产生的阻塞就称为内部阻塞。

存在内部阻塞的交换网络称为有阻塞交换网络。

不存在内部阻塞的交换网络称为无阻塞交换网络。

单通路交换网络:任一条入线与出线之间只存在惟一的一条通路。

不存在内部阻塞,控制简单。

多通路交换网络:任一条入线与出线之间存在多条通路。

控制较复杂,但具有很好的容错能力。

时分交换网络:所有输入与输出端口时分共享单一的通信通路,具有时隙交换功能。

空分交换网络:可以在多对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间同时并行传输信息,具有空间交换功能。

CLOS网络:对称的CLOS网络:假设CLOS网有M条入线和N条出线,如果M=N,称该CLOS网络为对称的CLOS网络。

假设CLOS网络第K级交换单元个数为nk,k级每个交换单元的入线和出线分别为ik、ok:三级CLOS网络:n1=N/i1,o1=n2,i2=n1,o2=n3,i3=n2,n3=N/o3N*N的k级CLOS网络:n1=N/i1,ok=nk+1,ik=nk-1,nk=N/ok3级CLOS网络严格无阻塞条件:3级CLOS交换网络:在最坏情况下,中间级会有(n-1)X2个交换单元被占用,因此中间级至少要有(n-1)X2+1=2n-1个交换单元,即m≥2n-1时,可确保无阻塞(严格无阻塞)。

一般CLOS网络:n2≥(i1-1)+(o3-1)+1=i1+o3-13级CLOS交换网络:m≥n m:CLOS网络第2级所需要的交换单元个数n:CLOS网络第1级交换单元入线个数TST网络:TST网络是在电路交换系统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交换网络,它是三级交换网络,两侧为T接线器,中间一级为S接线器,S级的出入线数决定于两侧T接线器的数量。

第1级T接线器:负责输入母线的时隙交换。

S接线器:负责母线之间的空间交换交换。

第2级T接线器:负责输出母线的时隙交换。

为减少选路次数,简化控制,可使两个方向的内部时隙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通常可相差半帧,俗称反相法,即:设:Nf=一帧的时隙数Na=A到B方向的内部时隙数Nb=B到A方向的内部时隙数则:Nb=Na+Nf/2TST网络完全无阻塞的条件:m(内部时隙数)=2n(输入时隙数)“反相法”:TS B→A=TS A→B+F/2时分复用:简单说就是在不同时间发送不同数据。

比如在第一段时间发送A用户的数据,在第二段时间发送B用户的数据,在第三段时间发送C用户的数据,以此类推。

比如网络传输,任意时刻线路上只能传送一个数据包,不同用户的数据包是分时传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