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政策
第三章 国际服务贸易政策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服务贸易政策的演变 自由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 服务的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 贸易政策。
[本章重点]
1、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概念 2、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
家的影响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
易自由化的政策趋向 4、服务贸易壁垒的概念及种类
7、可能从多方面影响国内就业;
8、信息跨国流动会损害国家主权;
9、可能会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利益 和消费者利益。
(3)、服务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 的国家安全影响的主要表现:
A、可能对其幼稚服务业造成毁灭性 打击;B、由于要取消对外国投资的某些 限制,对本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构成潜在的 威胁;C、由于服务大量进口,导致外汇 外流,影响国际收支平衡;D、可能影响 本国电讯服务市场的正常发展;
生产率的技术变革的四种内生变量是: A、提高专业化程度带来的收益;B、
人力资本存量增大带来的收益;C、经验 或实践中学习带来的收益;D、投资研究 与发展带来的收益。
(3)、服务业自由化可以提 高分配效率和生产率
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政策选择
(一)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宏观影响
1、服务贸易自由化与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涉及五种基本的国家利益:
7、分配效率:是从生产要素的组合状况 出发,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理论上由这些 要素的相对价格决定,因为它反映了要 素的相对稀缺。
8、经济效率的实质:一是一个行业以最 小社会成本生产一定质量的产品;二是 该行业产品的价格与将其提供给消费者 而导致的社会成本之间近似无差异,即 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使他们的福利实现 帕累托最优。
2、经济有效率并不要求所有国家都采用 最先进的生产技术,考虑到不同国家不 同的要素价格,经济效率要求各国生产 技术的选择应反映该国的要素禀赋的稀 缺程度,要素禀赋主要是指劳动、资本 和技术。
3、经济无效率可以指未达到最优的投入 产出组合,如低收入国家投资高技术设 备也可能导致低效率。从动态角度看, 无效率可能在于资源未以最优方式在消 费与生产之间进行分配。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节 服务贸易政策的演变
一、服务贸易政策的演变
(一)、第一阶段:自由化政策时期
(二战前) 由于规模较小,项目单一,主要是运输 服务和侨汇 等相关的银行服务,因此, 在贸易政策上,限制较少, 基本上采取 的是服务贸易自由化政策。而且主要是 集中 在少数发达国家。
(二)、第二阶段:有组织的商 业利益导向时期(二战后)
4、生产率是指每单位投入(如劳动)或 投入组合(如劳动与资本)的产出水平, 因而在静态意义上与技术效率指标相一 致。
5、全要素生产率:衡量所有生产要素 的生产率。全要素的增加幅度可用产出 与投入增长率之差来表述。
6、技术效率:假如存在一个最有效率 生产某一产品的等产量曲线,则这一曲 线上的任一点都是技术有效率。
对于标榜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的欧 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存在对 服务业市场的管制
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不可逆转的趋势
第二节 自由贸易政策
一、自由贸易与经济效率 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政策选择
一、自由贸易与经济效率
(一)、经济效率
1、经济效率描述了一种状态,在这种状 态下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使他们的福利 最大化。经济有效率要求经济成员选择 休闲而非工作,或选择某种商品和服务 而非其他商品和服务的动机没有被扭曲, 这意味着商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及休闲 的机会成本(工资)较准确地反映商品 和服务及工作相对于整体社会的价值。
(二)、贸易自由化
1、贸易自由化概念
贸易自由化----是指排除阻碍新的 合格生产者进入市场的壁垒,刺激 那些有能力提供优质服务的厂商扩 大生产,同时迫使那些能力有限的 厂商退出市场,因而贸易自由化是 提高经济效率的途径之一。
2、贸易自由化核心
贸易自由化的核心问题是:如何 使管制与竞争形成最佳组合,从 而保证服务消费者可以获得物美 价廉的服务。
从国家来看,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取向也不一 致,前者趋向于自由化,而后者则倾向于贸易保护。
二、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
东南亚金融危机从一个侧面说明, 保持本国服务市场的适度开放,特 别与货物贸易和服务产品贸易市场 的开放度相适应,对于那些期望借 助服务贸易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发展 中国家来说,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2)、对发展中国家的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印度学者潘查姆斯基概括了九个方面:
1、使发展中国家丧失其对经济政策的 自主选择权;
2、进一步加深对发达国家的经济依赖;
3、使发达国家金融机构控制其国内经 济、金融等;
4、在服务领域将长期依赖发达国家;
5、一旦放弃服务贸易的控制权,其新 兴服务业将受到严重的挑战;
6、会导致起国际收支失衡;
3、贸易自由化与生产率之间是正相关
(1)、生产率的提高与自由化的联系
A、贸易壁垒的拆除使厂商直接暴露 在竞争中,迫使他们更加努力提高劳动生 产率; B、自由化允许厂商参与更为广阔的 国际市场竞争,一般会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C、宏观经济稳定与自由化效应联系 起来。
(2)、新增长理论
由于贸易自由化改变厂商经营的市场条件, 包括可用技术和投资教育和研究的动机等, 因而反过来又促进创新、技术变革和生产 率增长的持续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服务贸易进入 了有组织的,商业利益导向的发展阶 段。
发达国家总体上服务贸易壁垒较少, 但发展中国家设置了重重障碍,限制 服务进口。
(三)、第三阶段:制定服务政策时期
(20世纪60年代以后)
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于对国家安全、领土完整、 民族文化与信仰、社会稳定等政治、文化及军事目标, 各国均对服务的输出输入制定了各种政策和限制。由 于服务贸易的复杂性,对于自由化,主要采取一些鼓 励性的措施与法规,而对于保护,一般是依靠一国政 府的各种法规和行政管理措施等非关税壁垒来实施, 很难对其加以数量化的分析。
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军事利益、外
交利益、和文化利益。
(1)、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A、可能削弱、动摇或威胁国家现有 的技术领先优势,提高竞争对手的 国家竞争实力;
B、可能潜在地威胁国家的战略利益;
C、可能造成高技术的扩散而给国家 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D、可能危及本国所在的国际政治与 经济联盟的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