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传播学概论课件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传播学概论课件


勒庞与他的《乌合之众》
1.作者简介
古斯塔夫· 勒庞
勒庞( 1841~1931)法国著名社会心理 学家。他自1894年始,写下一系列社会 心理学著作,以本书最为著名,被翻译 成近二十种语言,至今仍在国际学术界 有广泛影响。
勒庞认为,现代生活逐渐以群体的聚合为 特征,在《乌合之众》一书中,他指出,个 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淹没了,群 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 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三)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 1、群体压力 即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 所产生的压力。 2、群体压力产生的原因 (1)信息压力 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 确性概率要大于少数人。 (2)趋同心理 也叫遵从性,指的是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 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两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 A自动移动光效果实验 谢里夫 B线段实验 阿什 3、制约群体压力的因素 中坚人物
2.群体的一般特征 (1)群体的冲动、易变和急躁。所有刺激因素都 对群体有支配作用——并且它的反应会不停地 发生变化; ——群体不会深思熟虑; ——种族的影响。
(2)群体易受暗示和轻信 ——群体受暗示的左右; ——它把头脑中产生的幻觉当做现实; ——这些幻觉对组成群体的所有个人都是 一样的——群体中有教养的人和无知的人 没有区别。
(四)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 1、集合行为(collective behavior) 非常态 的群体传播 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2、集合行为的形式 (1)骚动 (2)传闻 A信息快速增殖 B信息通常出现奇异的回流现象 C通常伴随着大量的谣言 D社会动荡不安
3月13日,有媒体报道称,广东3000多公 顷的香蕉林患“癌”(巴拿马病),且每年以 20%的速度扩大感染面积,全国的主要香蕉 产地也都发现该病 影响:3月下旬开始,海南的香蕉正是成熟 季节,而前来收购香蕉的经销商越来越少, 从每公斤3元左右,跌到了每斤0.1-0.2元, 仍无人问津 后果:“香蕉有毒论”导致了国内各大城市 的经销商“谈蕉色变”。海南全省香蕉种植 面积65万亩,每公斤香蕉降2元的话,海南 蕉农每天损失1700万元
B、个人信息来源和安全感的提供者 C、群体是个体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和手段 6、群体的消极影响
(二)群体传播 1、定义 指组织以外的一般群体的传播活动。 群体传播是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条基本的生命线。 2、特点 A是一种双向性的直接传播 B在群体意识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C会产生一种群体倾向 D“舆论领袖” 具有引导作用
二)群体规范 1、群体规范 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 指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 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2、功能 (1)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 标的形成 (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 (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 (4)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3、作用 (1)对群体内的传播活动起制约作用 (2)影响来自群体外部的信息或宣传活动的效果 童子军实验 4、群体规范的维持 成员归属感 群体内奖惩机制
(3)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 ——群体不允许怀疑和不确定; ——它们的感情总是走极端。
(4)群体的偏执、专横和保守 ——群体面对强权卑躬屈膝; ——一时的革命本能不妨碍他们极端 保守; ——对变化和进步的本能敌视。
(5)群体的道德 ——群体的道德可以比个人高尚或低劣; ——群体很少被利益的考虑所左右; ——群体的道德净化作用。
4.群体研究 静态:规模、结构、规范 群体规模与工作满意度、缺勤率、离职率 群体结构 动态:群体压力、群体决策、群体内人际 关系、群体凝聚力
5、群体的社会功能 和意义 社会功能:将个人与社会相连结的桥梁和纽带。 帮助个人完成社会化 通过分工与协作集结个人力量 对个人的意义 A、群体是满足个人需要的重要手段
蕉贱伤农
蕉贱伤农
3、集合行为发生的三个条件 (1)结构性压力 (2)触发性事件 (3)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 态传播机制活跃化
4、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 (1)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A群体暗示是指通过间接的示意而非直接的说服来使人 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说服技巧。 集合行为中的暗示更接近催眠暗示, 集合行为的参加者 通常处于昂奋、激动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使他对周 围的信息失去理智的分析批判能力,表现为一味的盲 信和盲从。 B群体感染是指某种观点、情绪或行为在群体暗示机制 的作用下在群体中迅速蔓延开来的过程。 经过这种群体感染过程,一种情绪、一种观点会迅速支 配整个人群,并迅速引发整个人群的激烈行动。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一、 群体传播
(一)群体 1、概念
群体指的是由共同的利益、观念、目标、关心等 因素相互联结,存在着相互影响作用关系的个 人的社会集合体。
2、特征 目标取向具有共同性; 具有“我们”意识的主体共同性
3、分类 库利: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和 次级群体(secondary group) 韦伯:团体和一般群体 威瑟:组织群体和非组织群体 大群体和小群体 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临时群体
(2)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模仿是由法国社会心理学家J· G· 塔尔德《模仿的 法则 》 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 集合行为中的模仿多为无理智的、条件反射性的 模仿。 A无意识模仿:个人在不自觉状态下对他人行为 的反射性仿效 B有意识模仿:基于一定动机或目的的自觉仿效 C匿名性 在集合行为中人们处于互不知道姓名和身份、没 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中
(三)群体传播的内在机制 一)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 1、群体意识 群体成员所共有的意识 包括群体归属、群体感情、关于群体目 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 2、群体传播结构 信息的流量与流向
——信息的流量大,意味着信息覆盖面 广,群体成员间互动和交流频率高,群体意 识中的合意基础好。 ——信息的流向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 传播者是特定的少数人还是一般成员都 拥有传播的机会等等,对群体意识的形成 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