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09级 第一讲
课程安排
• 第一讲:传播学与传播 • 第七讲:传播媒介 • 第二讲: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 第八讲:受众 人类传播史 • 第三讲:传播模式 • 第四讲:传播类型 • 第五讲:传播者 • 第六讲:传播内容 • 第九讲:传播效果 • 第十讲:国际传播与全球传 播 • 第十一讲:传播学研究与传 播学主要流派 • 第十二讲:传播学调查方法
• • 1.社会互动是意义引起的还是符号引起的? 2.什么是符号?什么又是意义?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 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意义离开符号便不能表达,符号离开意义就没有意义。
§1.3传播学中的传播 1.3传播学中的传播
• 1.传播的内容:信息
(分别为1946、1947、1957年)
§1.4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宗旨 1.4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宗旨
• 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 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 传播行为: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及在此基 础上人的传播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的关系; • 传播过程:传播的动态及运动机制,即信 源到信宿的如何作用及影响; • 传播系统:整体传播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引 起的总体发展变化。
§1.6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1.6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定性研究 二、定量研究 1.实地调查法 2.内容分析法 3.实验法 4.个案调查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参与调查 二、类型分析 三、叙事分析 四、政策分析 五、影像分析 六、内容分析 七、解构主义
§1.7传播学的学科特点 1.7传播学的学科特点
施拉姆“最后7分钟”比喻
如果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
1天=100万年 1小时=41666.67年 1秒钟=11.57年
那么这一天中,人类文明的进展如下:
晚上21:30,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 晚上23:00,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 晚上23:53,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 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 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 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
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
5.人类传播的4次飞跃
1、第一次飞跃:从本能传播到主动传播 2、第二次飞跃:4万年前,语言产生 3、第三次飞跃:3500年前,文字产生 4、第四次飞跃:19世纪中叶,近代传播工具诞生 5、第五次飞跃:?
施拉姆“最后7分钟”
在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 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
1.传播的社会关系性:传播是人与人关系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2.人与人的交往以物为中介的精神交流和社会互动关系。 3.铁路也是传播?铁路是人与物的流通,但里面包含社会互动。
§1.2传播的定义 1.2传播的定义
二、符号学
(美)符号学创始人 皮尔士 “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惟一手段是像(icon)。即使传播最 简单的观念也必须使用像。因此,一切观点都必须包含像或像 的集合,或者说是由表明意义的符号构成的。”
三、传播学四大先驱及集大成者
(一)传播学四大先驱
1.政治学家:拉斯维尔(1902—1978)
主要贡献:宣传理论;五W模式;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
2.心理学家:卢因(1890—1947)
主要贡献:“把关人”;场论,团体动力学;实验法。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
主要贡献:两级传播论;哥伦比亚学派;调查研究法。
§1.5传播学的诞生与发展 1.5传播学的诞生与发展
一、传播学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社会科学。 孕育于20世纪上半叶,形成于20世纪中期,首先诞生 在美国。 二、传播学产生的背景: 1.政治 美国的政治生活;两次世界大战。 2.经济 广告的发展;大众传播业的发展。 3.社会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4.学术 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政治学、符号学、语言 学等;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课程考核要求
1.上课、作业(4次) 15% 2.期中考试(开卷) 3.期末考试(闭卷) 25% 60%
第一讲
一、传播的定义
传播学与传播
பைடு நூலகம்
1.传播的定义与特点 2.传播与信息 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三、传播学的基本问题
§1.1什么是传播学? 1.1什么是传播学?
“传播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传播的学问。 §1.2什么是传播? 1.2什么是传播?
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 2.传播的特点: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 • • • • • (2)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3)社会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受双方必须要有一个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系统; (6)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1912-1961)
主要贡献:态度说服理论;耶鲁学派;实验法。
(二)传播学鼻祖和创建者
威尔伯·施拉姆(1907—1987) ★
主要贡献:集大成者;30多部传播学著作;施拉姆学派
四、传播学的发展
(一)经验学派的理论 (二)批判学派的理论 1.政治经济学派 2.伯明翰学派 …… (三)麦克卢汉的理论 1.媒介即讯息 2.媒介:人的延伸 3.热媒介与冷媒介 (四)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及其冲击 1.电视人 2.容器人 ……
新闻学,传播学,新闻传播学
关于新闻传播的学问叫“新闻学” 新闻学不是对news的学问,而是关于 Journalism。
“新闻传播学”是对“新闻学”的革新与发展,它是在传 统新闻学的基础上,吸收传播学的一些学术成果,运用传 播学的一些学术名词,用新的视角和方法审视新闻传播现 象,考察新闻传播过程,讨论这种不同于大众传播的新闻 传播的特殊规律及其原理、原则。
§1.10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1.10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1.传播科学论 2.传播过程论 3.传播主体论 4.传播客体论 5.传播载体论 6.传播对象论 7.传播方法论 8.传播环境论
第一讲结束
思考题:
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传播学与新闻学的主要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3.如何理解传播? 4.传播学四大先驱是谁,各有哪些主要贡献? 5.为什么说马恩关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为唯物 主义传播观提供了重要的出发点? 6.名词解释:传播障碍、传播隔阂
1.像、符号 作为精神内容在传播中的作用。
三、共享说
戈德: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四、影响反应说
霍夫兰:“传播就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 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施拉姆: 施拉姆:“人类几乎无时不刻不在进行着传播。”
• 传播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 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 思考:
新闻学.VS.传播学
1.新闻学是报刊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业务研究和“术”的研究 ;传播学是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侧重于理论研究或“学”的研究; 2.新闻学以古老的报学研究为基础,偏重于微观研究、局部研究和 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知识为基础,侧重于宏观研究、整体 研究和双向研究; 3.新闻学研究对象是新闻信息的现象;传播学研究对象是传播活动 的现象; 4.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传播学研究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 的作用,传播学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 规范、指导作用; 5.新闻学有一种独立和批判精神的思想智力活动,新闻媒体是健全 的民主法治社会的公器,新闻学的学科精神在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于通过新闻工作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传播学重媒体与人的关 系,传播活动的目的是要运用媒介改变人的态度和行为; 6.新闻学是一种专业研究,传播学是一种社会研究。
• 传播学是一门位于诸多学科交叉、边 缘地带并具有一定应用性的新兴独立 学科。 • 1.整体性 • 2.互动性 • 3.开放性 • 4.综合性 • 5.发展性
§1.8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8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传播学与社会学 •二、传播学与心理学 •三、传播学与人类学 •四、传播学与历史学 •五、传播学与新闻学 ★★★ ★
End!
仰恩大学人文学院 新闻与传播系
传播:传+播 传播:Communication ← communicatio / communis 传播:《北史·突厥传》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传播:非人类传播&人类传播
§1.2传播的定义 1.2传播的定义
• 一、社会学
• (美)社会互动理论创始人 库利 “传播指的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 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 存的手段。它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调、语言、文章、 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 他任何最新成果。”
传播学概论
09新闻1.2班;09广电1班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
主讲人:林堃
仰恩大学人文学院 新闻与传播系
林堃
Lin kun
关于《传播学教程》 关于《传播学教程》
1.它是新闻传播专业最基础的一门课程。 2.郭庆光的教材是最成熟的一本教材。 3.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传播学研究的历史和最新成 果。 4.注重概念的明晰性 理论的系统性 概念的明晰性和理论的系统性 概念的明晰性 理论的系统性。 5.传播学不仅是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的必修课,而 且也成了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与应用的知识 和学问。
课程框架
• • • • • • • • • • • • • • •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第七章:大众传播 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 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 第十二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