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防治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防治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防治猪细小病毒病(Porcine Parvovirus Infection,PPV)是由猪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繁殖机能障碍性疾病。

该病的特点主要是受感染的母猪,特别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弱仔猪及健康仔猪,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的其它症状。

目前本病在世界各地猪群中普遍存在,在大多数养猪国家呈地方性流行。

我国80年代中后期频繁从国外引种,使该病在我国迅速传播。

目前已在我国各地猪群广泛分布存在,特别是集约化猪场造成相当大的危害,据抗体检测统计:猪场阳性率为100%,种猪群阳性率为27.7%~82.2%,严重危害养猪生产发展。

由于许多规模化猪场有本病的存在,应该重视猪细小病毒病的防制。

1 病原本病的病原体为细小病毒科的猪细小病毒,该病毒的粒子呈圆形或六角形,为20面体对称,无囊膜,直径为18~24纳米,基因为单股DNA。

病毒具有血凝特性,能凝集豚鼠、恒河猴、小白鼠、猫、鸡和人O型血的红细胞,其中以豚鼠红细胞的血凝性最好;在培养细胞的细胞核中可产生核内包涵体。

据报道,PPV毒株有强弱之分,强毒株(例如NADL-8毒株)感染母猪后可导致病毒血症,并通过胎盘垂直感染,引起胎儿死亡;弱毒株(例如NADL-2毒株)感染怀孕母猪后不能经胎盘感染胎儿,而被用作弱毒疫苗株。

本病毒对热、酸、碱及消毒药的抵抗力均较强,对外界抵抗力极强,在56℃恒温48h,病毒的传染性和凝集红细胞能力均无明显的改变。

70℃经2h处理后仍不失感染力,在80℃经5min加热才可使病毒失去血凝活性和感染性。

在空圈内可持续存在20周。

本病毒能凝集豚鼠、大鼠、小鼠、鸡、鹅、猫、猴和人O型红细胞,其中以豚鼠的红细胞最好。

0.5%漂白粉、2%氢氧化钠5min可杀死病毒。

2 流行病学该病最早于1967年在英国报道,目前呈世界流行,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猪是唯一已知的易感动物,不同年龄、性别的家猪和野猪均可感染。

据报道,在一些家禽和试验动物(例如牛、绵羊、猫、豚鼠、小白鼠和大白鼠等)血清中也存在有本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来自病猪场的鼠类,其抗体的阳性率也比阴性猪场的鼠类为高。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

急性感染猪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含有较多的病毒;感染母猪所产的死胎、活胎、仔猪及子宫分泌物中均含有大量病毒;子宫内感染的仔猪至少可带毒9周;有些具有免疫耐受性的仔猪可终生带毒;被感染的公猪,其精细胞、精索、附睾和副性腺均含有病毒,在其配种时很易传染给易感母猪,常引起本病的扩大传播。

本病常见于初产母猪,一般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

呈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染,主要感染途径是病毒由胎盘感染、交配感染和人工授精感染,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环境由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给易感动物,鼠类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本病具有很高的感染性,特别是购入带毒猪后,可引起暴发流行。

易感的健康猪群一旦病毒传入,3个月内几乎可导致猪群100%感染;感染群的猪只,较长时间保持血清学反应阳性。

本病发生后,猪场可能连续几年不断地出现母猪繁殖失败。

多数初产母猪受感染后可获得坚强的免疫力,甚至可持续终生。

本病的发生与季节关系密切,流行常发生于春秋产仔季节,多发生在每年4~10月份或母猪产仔和交配后的一段时间。

母猪早期怀孕感染时,其胚胎、胚猪死亡率可高达80%~100%。

本病的感染率与动物年龄呈正相关,5~6月龄阳性率为8%~29%,11~16月龄阳性率可高达80%~100%,在阳性猪群中约有30%~50%的猪带毒。

3 临床症状怀孕母猪感染细小病毒后,在一个猪场同一时期内有多头母猪突然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胎儿发育异常等病象,而母猪本身没有任何临床症状。

妊娠早期感染,胚胎死亡率达80%~100%,由于胚胎很小,死亡后溶化,被母体吸收;使母体久配不育和不规则地反复发情;有时胚胎死亡而被排出,由于体积很小而不被发现。

怀孕30d~50d感染时,最初可产出畸形胎,后期主要产木乃伊胎;怀孕50d~60d感染时多产出死胎;怀孕70d感染时,则常出现流产症状;怀孕中、后期感染时,也可发生轻度胎盘感染,但此时胎儿常能在子宫内存活,产出木乃伊胎的程度也不相同,死胎和虚弱的活胎儿,在1窝仔猪中如有木乃伊胎儿存在时,可使胎儿娩出间隔时间延长,这样就造成外表正常的同窝仔猪的死亡;怀孕70d后感染时,则大多数胎儿能存活下来,并且外观正常,但可长期带毒排毒。

但对感染公猪的性欲和授精率没有明显影响。

断奶仔猪、育肥猪人工感染不呈现临床症状,哺乳仔猪感染后可出现倦怠、食欲不振、呕吐、下痢、跛行等症状。

4 病理变化怀孕母猪感染后未见明显病变,流产母猪肉眼可见有轻度子宫内膜炎变化,有的胎盘部分钙化,胎儿在子宫有被溶解、吸收的现象。

胚胎的病变是因死后液化、组织软化而被吸收;有时早期死亡的胚胎并不排出,而是存在于子宫内,随着水分的吸收而变成褐色木乃伊。

剖检可见,子宫体积稍大,内含许多黑褐色肿块;切开子宫,见黑褐色的块状物实为木乃伊化的死胎。

含有木乃伊胎的子宫粘膜常轻度充血,并发生卡他性炎症变化。

大多数死胎、死仔或弱仔皮下充血或水肿,胸、腹腔有淡红色或淡黄色渗出液,肝、脾、肾有时肿大、脆弱或萎缩发暗,个别死胎、死仔皮肤出血,弱仔生后30min先在耳尖,后在颈、胸、腹部及四肢上端内侧出现淤血、出血斑,半日内皮肤全变紫而死亡。

还可见到畸胎,干尸化胎儿及骨质不全的腐败胎儿。

组织学病变为母猪的妊娠黄体萎缩,子宫上皮组织和固有层有局灶性和弥散性单核细胞浸润。

感染胎儿死亡后可见多种组织和器官有范围广泛的细胞坏死、炎症和核内包涵体。

在大脑灰质、白质和软脑膜处有以增生的外膜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形成的血管套为特征的脑膜脑炎病变,一般认为这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

但脑质细胞的增生和神经细胞的变性则较轻微。

5 诊断5.1 临床诊断根据病猪的临床症状,即在一个猪场,在同一时期内有多头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胎儿发育异常等情况,而母猪本身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同时证明有传染性时,再结合流行情况和病理剖检变化,综合考虑、分析,可做出初步诊断。

若要确诊须作实验室检查。

5.2 实验室诊断5.2.1 病料采集由于检验方法的不同,病料采集有不同要求。

一般实验室检验流产、死产或木乃伊胎儿等病料时,可根据胎儿的不同日龄采集送检:对70日龄以下的感染胎儿,可采取体长小于16cm的木乃伊胎数个或木乃伊胎的肺脏送检,且要将组织磨碎、离心后,取其上清液;大于70日龄的木乃伊胎儿、死产仔猪和初生仔猪,应采取心血或体腔积液,以测定其中抗体的血凝抑制滴度;病原分离及鉴定取流产胎儿、死胎的脑、肺、肾等病料送检。

5.2.2 实验室检验5.2.2.1 病原分离及鉴定病原分离是最确切的诊断依据。

但由于病毒的广泛存在,很易发生实验室污染,所以要事先排除培养细胞中的病毒污染(可用荧光抗体技术监测)。

一般取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儿的内脏做为分离病毒的材料,如脑、肾、肺、肝、睾丸、胎盘和肠系膜淋巴结等,其中以肝和肠系膜淋巴结分离率最高。

将病料制成1:10悬液,离心后取上清液接种尚未长成的单层的原代仔猪肾细胞或胎猪肾细胞,并观察3d—6d,若无病变出现可盲传3代,同时设不接种病毒的细胞作对照。

当出现CPE后可通过荧光抗体技术或电镜检测病毒。

做病原的分离时,大于70日龄的木乃伊胎儿、死胎和初生仔猪不宜送检,否则,因有抗体干扰病毒分离,影响检验结果。

5.2.2.2 血清学诊断方法有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乳胶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抗体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如核酸探针技术与PCR技术等,其中最常应用的是血凝抑制试验。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血凝试验(HA)可用于检查组织提取物中的病毒抗原。

该方法简单易行,但敏感性较低。

血凝抑制(HI)试验用于感染后的抗体检查,只能证明有PPV感染,但不能证明是否新近感染,通过检查双份血清可证明是否新近感染。

待检血清进行HI试验时需要首先进行热灭活处理,然后再用红细胞吸附,以除去血清中的非特异性血凝素,进一步用高岭土吸附以除去或减少血清中非特异性抑制因子。

HI试验是检测PPV抗体最常用的经典方法,目前该方法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应用。

中和试验血清中和试验(SN) 也是检测PPV抗体的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利用被检血清的抗体中和PPV,然后根据培养细胞的病变情况来计算血清抗体的滴度。

SN的特异性比HI高,但操作较为复杂,首先要进行病毒感染力的测定,而PPV在低剂量时并不引起细胞病变,实用性远不如HI。

乳胶凝集试验乳胶凝集试验(LAT)用于检测PPV抗体。

致敏的乳胶抗原与PPV阳性血清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颗粒,而与生理盐水、PBS、犊牛血清、猪瘟、衣原体、口蹄疫、伪狂犬病、弓形虫病及萎缩性鼻炎等阳性血清不出现凝集现象。

LAT与HI相比,具有简便、快速、经济等优点,尤其适合于临床上的现场检测,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它所检测的抗体主要是IgM,因此只能用于疾病的定性诊断,不能进行血清抗体滴度的监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可用于抗原及抗体的检测,其灵敏度与HI相当,但至今未标准化。

待标准化试剂盒出现后,有望取代HI成为抗体监测的常用方法。

荧光抗体技术可直接检查组织中的病毒抗原,较HI敏感,是一种特异性强、检出率高且快速的诊断方法。

是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常用的方法。

分子生物学技术如核酸探针技术与PCR技术已用于PPV抗原的检测,其灵敏度高,但是目前还难于推广应用。

此外,尚有其它血清学诊断方法,可根据不同的实验室条件和情况选择应用。

但核酸探针和PCR诊断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这两项技术尤其是PCR技术则是所有诊断技术中灵敏度最高的诊断方法。

6 类症鉴别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疾病很多,除猪细小病毒病外,还有猪伪狂犬病、猪乙型脑炎、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猪衣原体、猪弓形体、猪钩端螺旋体、猪传染性死木胎病毒感染、猪布鲁氏杆菌病等也可引起母体流产和产死胎、木乃伊胎,应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血清学及病原分离与鉴定等方面加以区别诊断。

猪伪狂犬病本病除引起怀孕母猪流产和产死胎外,仔猪也发病,呈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下痢及特征性的神经症状。

而猪细小病毒病只侵害妊娠母猪,其他猪则为隐性感染。

仔猪感染多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怀孕母猪于受胎后60d以上感染时,常出现流产、死产等现象,但流产、死产的胎儿大小相差不显著,无畸形胎,死产胎儿有不同程度的软化现象。

母猪于妊娠的末期感染时,可产出弱仔,但往往因其活力差,于产后不久即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而死亡。

剖检所见,流产胎儿大多新鲜,脑及臀部皮肤有出血点,胸腔、腹腔及心包腔有多量棕褐色滞留液,肾及心肌出血,肝、脾有灰白色坏死点。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猪常有体温升高,运动异常等神经症状。

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或早产或延时分娩,胎儿是死胎或木乃伊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