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细小病毒感染(完整版)

猪细小病毒感染(完整版)

猪细小病毒感染
PP是由P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V引起猪的一种繁殖障碍性传染 病。 临床特征是受感染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 木乃伊胎及病弱仔猪,而母猪本身或其他 非怀孕母猪无任何临床表现。
病原学
PPV属于细小病毒科的细小病毒属,无囊膜, 核酸型为单链线状DNA。 PPV能凝集人、猴、豚鼠、猪、鸡、大鼠和 小鼠的红细胞,但血凝试验时常用豚鼠红 细胞。
病毒抗原检查
取妊娠70天前流产的木乃伊化胎儿,或胎儿的肺 脏送实验室进行检验。 妊娠70天后的木乃伊化胎儿、死产仔猪和初生仔 猪则不宜送检,因其中可能含有干扰检验的抗体。 病料接种细胞培养物可进行病毒分离,再用HA 和HI鉴定分离物,但该方法需时较长,不适合作 为常规的诊断方法。 实验室常用荧光抗体染色检查新鲜病料触片或切 片中的病毒抗原。
流行病学
猪是 PPV 唯一的易感动物,不同年龄、性别的家 猪和野猪都可感染。 传染源是感染母猪、公猪和持续性感染的外表健 康猪。感染母猪所产死胎、活胎、弱仔及子宫分 泌物,感染公猪精细胞、精索、附睾和副性腺等 都含有高滴度病毒;妊娠55天前感染母猪所产仔 猪呈现持续性感染,会终生带毒排毒。 除胎盘感染和交配感染外,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 感染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几乎存在于所有猪场, 多见于初产母猪,经产母猪偶尔发生;
感染母猪的胎儿
木乃伊化胎儿
大小不一的流产胎儿
木乃伊化胎儿
病理变化
该病缺乏特异性的眼观病变,仅见母猪子 宫内膜有轻微炎症,胎儿在子宫内溶解、 吸收,或感染胎儿出现充血、水肿、出血、 体腔积液、脱水(木乃伊化)及坏死等现象。
诊断
当出现胚胎或胎儿死亡、胎儿木乃伊化等 为主的母猪繁殖障碍,而母猪本身及同一 猪场内公猪无变化时可怀疑为该病。 此外,还应根据流行特点、猪群的免疫接 种以及主要发生于初产母猪等现象时进行 初步诊断。 确诊必须依靠实验室检验。
综合性防制措施
加强检疫防止尚未感染猪场从国外或国内其他 种猪场引入阳性猪只。 由于PP分布广泛,对生产母猪以外的其他猪群 无威胁,故应加强种猪群特别后备种猪群的免 疫接种。目前应用弱毒苗和灭活苗,配种前 2 个月接种。母源抗体持续约3~6个月干扰猪群 主动免疫力,应评价免疫效果。 猪群发病后应对其排泄物、分泌物和产出的胎 儿及其污染的场所和环境等进行合理的处理。 选用福尔马林、氨水和氧化剂类消毒剂等。
PPV可在猪肾、猪睾丸等原代细胞以及猪源 传代细胞如PK-15、ST、IBRS-2等细胞培养 物上生长繁殖并产生核内包涵体。 适应细胞培养的PPV病毒可使受感染细胞变 圆、固缩和裂解等,即产生细胞病变 (CPE)。
PPV对热、脂溶剂和一般消毒药的抵抗力很 强,对pH适应范围很广,能耐受56℃48小 时、70℃2小时,因此来自急性感染猪分泌 物和排泄物的病毒可在污染圈舍中存活九 个月之久。
血清学试验和鉴别诊断 包括 SN 、 HI 、 LA 、 ELISA 、 AGP 和 CF 等,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LA 和HI。但应根据免 疫接种情况采集发病母猪和健康母猪血清 同时检测,或对发病期和发病后 10 ~ 14 天 的相同病猪采血检测。 诊断时应与衣原体感染、PRRS、HC、PR 等相区别。
临床症状
仔猪和母猪的急性感染通常为亚临床形式; 主要临床特征是母猪的繁殖障碍,表现为: 妊娠早期感染可能再度发情;可能既不发情也 不产仔;可能每胎只产出几个仔猪或产出木乃 伊化胎儿。 怀孕中期或后期胚胎死亡后胎水被母体重吸收, 母猪腹围逐渐缩小,最后可出现木乃伊胎、死 胎或流产等。 其他表现包括发情不正常、返情率升高、新生 仔猪死亡、产出弱仔、妊娠期和产仔间隔延长 等现象。 感染对公猪受精率或性欲没有明显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