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镇江外国语初三化学12月月考试题

2016镇江外国语初三化学12月月考试题

.... 镇江市外国语学校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阶段性质量反馈(2016.12)命题人:刘冉审核人:吕雪峰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Cl-35.5Na-23 Al-27 Zn-65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研碎高锰酸钾B .铜表面产生铜绿C .过滤D .制取蒸馏水2.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 .天然气做燃料B .氮气用于食品防腐C .铜用于制导线D .铁粉用于吸氧剂3.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 )4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 .硫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B .干冰在空气中升华时周围出现白雾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 .铜与稀硫酸混合时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5.成语“饮鸩止渴”原指喝毒酒解渴,用于比喻采取极有害的方法解决眼前困难,不顾严重后果。

“鸩”是指放了砒霜的毒酒。

砒霜是三氧化二砷(As 2O 3)的俗称,有剧毒。

As 2O 3 中 As 的化合价为()A .-3B .-2C .+2D .+36. 酒精监测仪中的反应原理为:C 2H 5OH+4X (红棕色)+ 6H 2SO 4 ===2 Cr 2 (SO 4)3(绿色) + 2CO 2↑+ 9H 2O ,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 ) A .CrO 3B .Cr 2O 3C .Cr 2S 3D .CrSO 3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B .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C .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D .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 78%、氧气 21%、其他气体和杂质 1%8.下列实验操作会使称量或测量的实际值偏大的是( )A .用天平称取一定质量固体时使用游码,且右物左码B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俯视读数C .用砝码已生锈的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D .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时,红磷用量不足9.下表是几种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判断在空气中最易爆炸的是( )气体CH 4 H 2 COC 2H 2爆炸极限(体积分数)5%~15%4%~75%12.5%~74%2.5%~80%ACH 4BH 2C CODC 2H 210. 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合金不属于金属材料B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C .合金属于金属单质D .多数合金的熔点高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1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水能灭火,所以电脑一旦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B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C .点燃 H 2 与 O 2 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煤气与 O 2 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D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12.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酯类。

丁酸乙酯( C 6H 12O 2)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 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丁酸乙酯是由 20 个原子构成的B .丁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7.6%C .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8:3:8D .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3:6:213.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B .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C .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D .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14. 有 X 、Y 、Z 三种金属,X 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 、Z 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A B 4 .1 .2 .如果把 Y 和 Z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 溶解并产生氢气,Z 不反应。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 、Y 、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X Z Y B. X Y Z C. Y Z XD. Z Y X15. 已知反应 3A+2B=2C+D , 、 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 3: 。

若生成 C 和 D 共 140g ,则该反应消耗 B 的质量为 ()A .60gB .80gC .90gD .120g二、不定项选择题(共 10 分,每题有 .或 .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不得分,漏选得 1 分) 16.用如右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开始时,先通入一氧化碳气体,排尽装置内空气B. 实验过程中,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C. 实验结束时,若先熄灭酒精灯,则会引起倒吸D. 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1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M 、N 、Q 、P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错误的是()物质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M18X N126Q22P3212A. M 、N 、Q 、P 不可能有物质是单质B. 反应中 N 、P 的质量比为 5:4C. X 的值为 13D.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物质 Q 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8.A 和 B 可发生如下反应:3A+2B====A 3B 2, 某学生做了 3 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应前 A 和 B 的质量和都是 l0 克.有关实序号 反应前A的质量反应前B的质量反应后A 3B 2 的质量验数据见右表,X :Y 的比值可能为()①8g 2g 6gA . 3.5 :l.5B. 2 :1C .4 :1D. 3 : 2② ③4gxg 6gyg 6g9g19.下列各组物质,加水混合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两种金属单质的是()A .CuSO 4(过量)、FeB .Fe (过量)、CuSO 4C .HCl (过量)、MgD .Mg (过量)、FeSO 4、CuSO 420. 按右图装置向装有固体 x 的试管里持续通入 y 气体,并在管口 P 处点燃,实验结果使 澄清石灰水变浑,试从下列各组物质中判断 x 、y 可能是 ()A. NH 4HCO 3 和 H 2B. C 粉和 COC. CuO 粉末和 COD. Fe 2O 3 粉和 H 2.....:三、填空题(共 36 分)21. 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 个氯原子2 个氮分子3 个钙离子黄铜的组成元素硝酸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22. 给下列物质找到对应的用途,用化学式填空:水银碳酸 碳酸氢铵 氢气 食盐 干冰(1)腌制蔬菜、鱼、肉等常用的调味品是;(2)属于氮肥;(3)汽水中含有的不稳定物质 ;(4)最清洁的燃料;(5)能人工降雨的物质;(6)体温计中的银白色液体;23.请用“>”、“<”、“=”填空: (1)导电性:铜 银; (2)熔点:钨 武德合金;(3)含碳量:生铁钢;(4)98g 的 H 2SO 4 中的氧原子个数120g 的 CH 2O 中的氧原子个数24.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金属相关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2)为了全民的健康,我国推广使用强化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 。

(填“单质”、“元素”或“原子”)(3)①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保护膜所以不易生锈,用方程式表示②镇外校园内铁制车棚易生锈的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在钢铁表面(写一种防锈方法)能防止钢铁生锈。

③铜锈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 2(OH)2CO 3],铜生锈的条件除了参与铁生锈的物质有 关外,从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推知还与空气中的有关。

(4)从金属利用的历史看,先是青铜器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使用是近百年的事情。

这个先后顺序跟下列有关的是 。

(填字母).A .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B .金属的活泼性C .金属的导电性D .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E .金属的延展性(5)盛有等质量、等浓度稀盐酸的甲、乙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 的两个托盘上,调节天平平衡,再向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 锌和铝,反应时间与产生氢气质量关系如右图(不考虑盐酸挥发) ①写出两个烧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②确定两个烧杯中的金属:甲:乙:③反应开始时天平指针指向 ,(填“甲”或“乙”,下同)反应结束时天平指针指向。

25.利用工业煤制乙二醇(重要的化工原料),因具有低成本、低能耗、低排放等特点而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该制 备过程如右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造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制备合成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合成气具有还原性,请写出合成气还原赤铁矿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3)合成气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

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填字母)。

A.草酸(HOOCCOOH )B.甲醇(CH 3OH )C 尿素[CO(NH 2)2]四、实验与计算(共 24 分)26.为了达到收旧利废节能减排的目的,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中,分离和提取出 重要化工原料 MgSO 4 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请回答:(1)操作①中被磁铁吸引的金属 A 是 ;金属 B 是 。

(2)操作 a 的名称是;在蒸发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

(3)步骤②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基本类型是:。

(4)实验步骤②中除了加入稀硫酸外,可以选用 a .硫酸铜溶液 b .氯化钠溶液 c .硝酸 银溶液中的试剂(填字母),化学方程式:27.过氧化钠(Na 2O 2)是一种黄色固体。

某次科技活动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 Na 2O 2 固体的棉花放入右图烧杯中,缓慢倒入 CO 2 后发现处于下位的蜡烛先熄灭,上位的后熄灭,同时又惊奇的发现棉花燃烧起来。

I .实验过程中“下位的蜡烛先熄灭,上位的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1)按上图装配好装置,并检查整套装置气密性;Ⅱ.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 ?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我们已知“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燃烧提供上述条件的呢?查阅资料:2Na 2O 2+2CO 2=Na 2CO 3+O 2↑ 2Na 2O 2+2H 2O=4NaOH+O 2↑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右图的实验进行探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