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
淅川中学严瀚
【学习目标】
1、理解南宋陆游等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
2、以《书愤》这首诗观照整个南宋时代相类主题的诗词;
3、学习知人论世、相互联系的诗歌鉴赏方法。
【学习重点】
1、《书愤》主旨的理解及表现手法的运用;
2、知人论世、相互联系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
【学习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 ,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现存9300多首) ,能诗能词也能散文 ,才华横溢;
他有一颗火热赤诚的爱国之心 ,渴望大宋江山的统一 ,但最终只落得黯然神伤;他曾有过美丽的爱情 ,但最终将爱情的玫瑰丢落风中。
他就是陆游。
认识陆游 ,是因为他的爱国诗篇《示儿》 ,由陆游
的爱国诗《示儿》导入。
二、知人论世
1、说一说 ,你认识的陆游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
陆游 ,字务观 ,号放翁。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60年来万首诗”)。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 ,下马草军书”的志向。
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 ,怀着“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 ,决心“扫胡尘”、“靖(平定)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 ,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 ,使得他“报国欲死无战场”。
可是 ,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嘉定二年(1210) ,85岁的老诗人 ,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 ,离开人世。
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2、《书愤》作于何时、何地、何种境遇下?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陆游时年六十二 ,被罢官六年后重新起用 ,想那山河破碎 ,中原未收 ,感于世事多艰 ,小人误国。
于是 ,诗人悲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三、解题
书:写 ,抒发;愤:愤懑 ,悲愤;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
四、诵读课文体悟情感
自主诵读诗歌三遍
⑴、读准字音;
⑵、结合注释阅读诗歌 ,理解诗歌大意(有疑问处作上标记);
⑶、带着前面对诗歌的初相识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构建诗境 ,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4)、疏通文意 ,用白话文把诗歌翻译下来。
五、合作探究赏析诗歌
1、读完这首诗歌 ,思考:诗歌颔联运用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2.(回顾)诗人“书”了哪些事?
首联“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颔联“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颈联“书”年事已高 ,壮志未酬之情
尾联“书”敬仰诸葛亮,渴望建功立业之愿3、诗题为《书愤》 ,就全诗来看作者因何事而“愤”?作者“愤”的根源又是什么?(从诗中找)
明确:所愤之一:“世事艰” ——愤:报国有罪
所愤之二:“空自许”——愤:壮志难酬
所愤之三:“镜中衰鬓已先斑”——愤:年华空老
所愤之四:“千载谁堪伯仲间” ——愤:无人领军
作者“愤”的根源:
这四愤——愤报国有罪、愤壮志难酬、愤年华空老、愤无人领军 ,概括地说 ,就是:忧愤国家国土沦陷 ,忧愤朝政政治黑暗 ,忧愤个人功业未就 ,“愤”的根源 ,其实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
因为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 ,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
4、这种感情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1)对比手法
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
理想和现实的对比
(2)借古讽今(用典)
诗中借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 ,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 ,颂古在于非今。
5、学生自由诵读全诗 ,把握作者的情感。
小结:诗名《书愤》 ,全诗却无一“愤”字 ,但句句皆有“愤”。
愤然之情力透纸背。
全诗以“愤”为基调 ,不是一怒了之 ,而是有血有肉 ,富于变化:前四句回顾过去 ,重在激愤;后四句结合现实 ,偏于悲愤。
激愤愈烈 ,悲愤愈深。
六、拓展探究
1、除了《书愤》 ,陆游在不少诗中谈到了诸葛亮的《出师表》 ,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
联系历史背景 ,想一想 ,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
明确:三国蜀国 ,诸葛亮为蜀汉丞相 ,“功盖三分国” ,一生力主北伐 ,恢复汉室 ,而且付诸实施。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 ,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精神 ,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诸葛亮的“亲贤臣 ,远小人”的告诫 ,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2、《书愤》所反应的陆游“壮志难酬 ,年华空老”的人生际遇 ,无疑是一种悲剧 ,但是这种悲剧是他个人的悲剧 ,还是整个南宋时代所有抗金爱国志士共同的悲剧?联系同时代其他诗人词人的作品回答。
引导学生抓本诗中“镜中衰鬓已先斑”句的“衰鬓”“先斑”也即两鬓斑白 ,借此抓住“白发”这一意象 ,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诗词中找出类似的诗句。
七、情怀感染
读一读陆游及其他南宋诗人的爱国诗 ,再次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
八、学法归纳
1、知人论世
2、相互联系
九、布置作业
用相互联系的方法再读陆游的《书愤》和杜甫的《蜀相》 ,说说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附板书设计书愤陆游
报国有罪年华空老
愤
壮志未酬无人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