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公开课精品课件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
游已61岁,他罢官在山阴闲居了6年,北定中原、收复
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写下了
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
【预学检测】
1、陆游,字 务观 ,号 放翁 ,山阴(浙江绍兴 )人。 南宋 (朝代)著名爱国诗人、词人,诗集有
书愤: 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
陆游,字务观, 号放翁。南宋山阴人, 著名的爱国诗人。
诗作今存九千多首, 诗集《剑南诗稿》,内容 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收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失地的爱国热情。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
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 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 官。
2、“犹及清明可到家”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态度?(6分)
1、有人说,阅读诗中颔联,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 放过,为什么?(6分)
“一夜”意为“整夜”。(2分)诗人整夜“听春雨”, 似在暗示重被起用的他并不快意,也无意与明媚的 春光为伍,(2分)反而因这“一夜春雨”而辗转不眠, 忧患不已了。(2分)
2、“犹及清明可到家”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态度?(6分 )
京城春光正好,诗人重被起用却急于回家赶上 清明节,(2分)表明他持守清洁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场 恶浊的态度,(2分)更有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难伸 的不满。(2分)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学习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意 蕴美。 2、理解诗人陆游的爱国主义情 怀。
解题 书: 书写 愤: 愤懑,悲愤
“艰”——艰难,道出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战而受的种 种刁难、排挤和迫害。
“世事艰”:奸臣当道,仕途多阻,屡遭罢黜。 回忆早年血气方刚,收复中原的豪心壮志。 “气如山”——当年的豪情壮志,的爱国志士形象。 意气风发、以身许国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诗人遥想当年,从“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 大散关”一联中,如何具体展现“气如山”?
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的悲哀/对诸葛亮的崇 敬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
此联正是诗人用典明志,表明自己老骥伏枥,壮心 不死的决心。。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拓展思考
陆游的《书愤》和杜甫的《蜀相》中, 都写了诸葛亮,两者的情感有何不同?
(结合“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与“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加以赏析。)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对于此种悲怆的个人 境遇,诗人抱着怎样的 心态?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用典明志。这一联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并以此自勉。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 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 与相提并论呢?
【注】
①淳熙十三年,诗人在家乡山阴赋闲五年后重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前在 临安等待皇帝召见时写下此诗。
②“素衣”句: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诗 中不仅指羁旅风霜的苦楚,又寓有京都恶浊,久居会使白衣染成黑色的意 思。陆游这里反用其意。
1、有人说,阅读诗中颔联,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为什么?(6分)
《 剑南诗稿 》。
2、本首诗属于格律诗中的 七律,形式上一般为四联八 句,四联名称依次为 首联 , 颔联 , 颈联 ,尾联 。
3、解释加点的词: 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 气势
楼船夜雪瓜洲渡 渡: 渡口
千载谁堪伯仲间 伯仲:兄弟,引申“不相上下”
1、“世事艰”如何理解?包含诗人什么情感?
(结合首联和颔联分析)
2、诗人遥想当年,从“楼船夜雪瓜洲渡,铁 马秋风大散关”一联中,如何具体展现“气如 山”?
3、“空自许”如何理解?包含诗人什么情感?
(结合颈联和尾联赏析)
4、对于此种悲怆的个人境遇,诗人抱着怎样 的心态?( 结合赏析“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
伯仲间!”)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世事艰”如何理解?包含诗人什么情感?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空自许”如何理解?包含诗人什么情感?
“空”——浓重的感伤色彩 “自许”——“塞上长城”(用典明志)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 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 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空自许”——报国无门、衰鬓先斑的个人境遇
陆游: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 并未消沉。
杜甫:对诸葛亮壮志难酬抱憾而终的痛惜之情。同时 也是古今英雄(包括诗人自己)在国危时艰之际有 才无命、壮志未酬、事业未竟的悲慨。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1~2题。(12分) 临安春雨初霁①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②,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
南宋——一个盛产爱国诗人的时代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满江红》)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张孝祥《六州歌头》)
认识陆游,是因为他的爱国诗篇:
读陆放翁集
清代:梁启超
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此联追忆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
采用列锦意象叠加的方式,用六个名词直接组合成
文。不写战争,而战争紧张空气,自然流露。 “楼船”“铁马”——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 “瓜洲渡”—— “夜雪”里击退金兵进犯, “大散关”—— “秋风”中失而复得。 勾勒出一幅雄健激昂、气壮山河的战争图景
“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