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液化(直接液化)
直接液化工艺
1.德国IGOR工艺 2.美国HTI工艺 3.日本的NEDOL工艺 4.俄罗斯FFI工艺
Thanks!
“
“
①使用有供氢性能的溶剂;
②提高系统氢气压力;
③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④保持一定的H2S浓度等。
煤加氢液化原理
3.加氢液化的产物
固体残渣: 是不溶于吡啶或四氢呋喃部分,它是由未转化的煤、矿 物质和外加催化剂组成。 气体(包括两部分):
①杂原子的H2O,H2S,NH3,CO2和CO等; ②气态C1-C4。其产率与煤种和工艺条件有关。
★反应中氢的来源有几个方面:
①溶解于溶剂中的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变为活性氢 (氢气中的氢分子被催化剂活化);
②溶剂油提供的或传递的氢 (供氢溶剂碳氢键断裂产生的氢自由基);
③煤本身可供氢 (煤分子中碳氢键断裂产生的氢自由基); ④化学反应生成的氢 (如CO+H2O→CO2+H2)。★采Βιβλιοθήκη 以下措施对供氢有利:煤液化
(直接液化)
煤液化 Coal liquefaction
煤液化技术是把固体 煤炭通过化学加工过程, 使其转化成为液体燃料、 化工原料和产品的先进洁 净煤技术。
煤液化
1
2 3
煤液化技术分类
煤加氢液化原理 煤直接液化工艺
煤液化技术分类
1.煤炭直接液化工艺
直接液化是在高温(400℃以上)、高压(10MPa以上),在催 化剂和溶剂作用下使煤的分子进行裂解加氢,直接转化成液体燃料, 再进一步加工精制成汽油、柴油等燃料油,又称加氢液化。
液体:
①前沥青烯: 是指不溶于苯但可溶于吡啶和四氢呋喃的重质煤液化产物, 其平均分子量约1000,杂原子含量较高。
②沥青烯: 是指可溶于苯,但不溶于正己烷或环己烷的部分,类似石 油沥青质的重质煤液化产物,其平均分子量约为500。 ③油: 是轻质的可溶于正己烷或环己烷的产物,其分子量大约在 300以下。 轻油或石脑油:沸点<200℃部分;中油:沸点200~ 325℃部分。
⑵煤热解自由基“碎片”的加氢:
以及再缩聚反应:
RCH2· +R'CH2·+2H→RCH3+R'CH3 RCH2· +R'CH2·→RCH2-CH2R' 2RCH2·→RCH2-CH2R 2R'CH2·→R'CH2-CH2R'
煤加氢液化原理
⑶脱杂原子的反应(p280)
①脱氧反应 ②脱硫反应 ③脱氮反应 ⑷结焦反应 防止结焦的措施: ①提高系统的氢的分压 ②提高供氢溶剂的浓度 ③反应温度不要太高 ④降低循环油中沥青烯含量 ⑤缩短反应时间
2.煤炭间接液化工艺
间接液化技术是先将煤全部气化成合成气,然后以煤基合成气 (一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将其催化合成为 烃类燃料油及化工原料和产品的工艺。
煤加氢液化原理
1.煤与石油的比较 煤和石油在结构、组成和性质上有很大差异: ⑴燃料 H/C比值: 石油的H/C比高于煤,原油为1.76而煤只有0.3~0.7,而煤 氧含量显著高于石油,煤含氧2%~21%,而石油含氧极少; ⑵燃料主体: 石油的主体是低分子化合物,而煤的主体是高分子聚合物; ⑶煤中矿物质: 煤中有较多的矿物质。
因此要把煤转化为油,需加氢,裂解和脱灰。
煤加氢液化原理
2.煤加氢液化中的主反应
⑴煤的热解 当温度升至300℃以上时,煤受热分解,即煤的大分子结构中较 弱的桥键开始断裂,打碎了煤的分子结构,从而产生大量的以结构单 元为基体的自由基碎片,自由基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数百范围。
R-CH2-CH2-R'→RCH2· +R'C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