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雨霖铃》比赛教学设计分析

《雨霖铃》比赛教学设计分析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柳永《雨霖铃》赏析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柳永《雨霖铃》赏析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雨霖铃》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古诗文欣赏,重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这首词是柳永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既是一首绝好的词,又是一幅优美的画,因此我设计了一节赏析课,引导学生以画入词,把握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感受幽怨伤感的离别之情,培养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中职一年级幼师专业的学生,她们都有古诗词的学习经历,但是对古诗词往往缺乏兴趣,不想学,学了就忘,难以领略古诗词的魅力。

不过幼师学生学习音乐、美术,具备一定的审美感受力,喜欢信息化媒体,乐于接受感性的、直观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课堂形式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诵读品味,感受离别之韵。

2.以画入词,进入离别之境。

3.合作问答,探究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把握作品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
本文的教学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课前通过观看教师录制的“微课视频”,完成自主学习。

课堂上,师生合作,探究文本。

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了活动法、诵读法和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制作PPT课件、录制微课视频、优酷网、班级QQ群
【课前准备】
教师授课在网络,学生自主学习,与文本对话。

上课前一周,教师将课文主要知识点录制成“微课视频”上传到优酷网,将网址链接到班级QQ群论坛,要求学生自主安排时间观看视频,完成学习,根据学习情况填写个人学习任务单。

学生组成九个学习小组,完成小组活动任务,并提交小组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内容如下:
( )个人学习任务单
第小组学习任务单
小组成员:
(设计意图:课堂的“翻转”实现了学习的自主化,而学习任务单又起到了很好的调控作用,同时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探究的内容。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在课堂,师生互动,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

第一环节:你读我听,体味感情。

1.请之前提交朗读音频材料的三名学生在班级展示。

2.学生从节奏、情感等方面对展示的同学进行评价,选出“朗读之星”。

3.“朗读之星”领读,全班一起诵读,体会情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听、评、读,对词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第二环节,你画我评,赏析意境。

1.完成同一内容的小组成员依次展示绘画作品
2.学生以画入词,赏析意境,评选出“最佳作品”。

3.教师总结,明确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结合了学生的专业特长,引导学生以画入词,进入情境,进而了解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第三环节,你问我答,探究手法。

1.教师呈现学生学习任务单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2.学生合作解答问题。

3.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启发引导,明确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合作学习,在平等的氛围中实现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也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课后任务】
1.两星级任务:有感情地背诵;
2.三星级任务: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背诵;
3.四星级任务:搜集有关“离别”的诗句,发送到班级QQ群。

4.五星级任务:为小组绘画作品写两句或四句诗。

【板书设计】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感情:缠绵哀怨伤感低沉
意境:缠绵悱恻冷落凄清
手法: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的创新之处在于:1.贴近学生专业,以画入词,使古诗词的学习富于乐趣。

2.运用翻转课堂,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学习的时间,学生是活动的主体,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使
学习更有效率。

从教学效果来看,虽然翻转课堂的实施使教师的课前准备任务加重,学生的课前学习也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但是这种形式有效地引导学生尝试与文本对话,体会词的意境,在师生互动中掌握了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但是,运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不可为了形式,丢了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