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雨霖铃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2.了解词人柳永作者简介。

3.学习诗歌鉴赏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4.品味词人浓浓的离别相思之情。

一、导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充满了离别的痛苦,古语有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今天,让我们一起叩响词的门扉,聆听其中的离愁别绪;走进《雨霖铃》,去看柳永的生命中演绎了怎样的悲欢与离合。

二、词体知识
词,又称作“诗余”“长短句”“曲子词”。

词分两阙:上阙下阙
词风及代表人物: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雨霖铃》词牌名,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来源于唐玄宗“夜雨闻铃肠断声”。

三、柳永简介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是跟歌伎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

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

柳永原名柳三变,大约在38岁时进京参加科举考试。

以自己的才华,柳三变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

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

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其中有“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三变这首牢骚歌被广为传唱,竟传到了皇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

三年后,他再次参加科举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

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三变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之后,“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才改名为柳永,54岁时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最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在柳永的作品中,很多反映了他和歌伎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最为世人传诵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不得不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四、整体感知:
1.听录音,注意正音和节奏
2.指读,注意诗歌基调。

本词是词人与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离别场景,因此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诀别的悲壮不同,是“凄苦”。

3.全诗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情感?
“多情自古伤离别”,词以“伤离别”为主线。

写离别,抒“伤”情。

锤炼诗眼: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该句在诗中为“过片”,承上启下,并表明诗歌主旨情感,为全词“诗眼”。

而且本句由
伤离别——自古伤(见下)——多情更伤——秋更伤(见下)——清秋更伤——冷落更伤来层层突出“那堪”“伤离别”的情感,表达细腻,情感凄苦,感人至深!
自古:离别在古代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所谓“生离死别”主要原因是交通的不发达,远行多半走水路,行程往往成年累月,以及诸多难以预见的阻隔因素,从而让分别之人产生前路迢迢、山重水复、归期难料的纷繁情绪。

加上离人多半因为被贬、流放,或为生活所迫,或因战争离乱或男女情缘,这就特别惹起人的万端感慨。

清秋:秋天本来是草枯叶落,百花凋零的季节,人在秋中往往会有一种凄清冷落之感,所以古人在描写秋天的时候,经常与“愁苦悲凉”的感情联系在一起。

词人把离别之事与清秋之气叠加悲苦再加凄凉,情感的表达更加沉重。

抒情手法:直抒胸臆。

五、文本探究,讨论分析
1.围绕诗眼,找出词人柳永描绘的意象,并加以分析。

上片:别时(实写)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
下片:别后 (虚写) 暮霭楚天杨柳晓风残月
①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开首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

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渲染了离情,奠定了悲凉的感情。

长亭:早在秦汉时便开始在道旁设亭,供旅客停息休憩或送别饯行之用。

当时是十里置亭,也叫“十里长亭”五里一短亭。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骤雨初歇,凉意彻骨,暮色苍茫,云低风冷的环境中,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

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让人黯然销魂!首句借景抒情,营造了凄清惨淡的画面,奠定全诗低沉伤感的情感基调。

②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表达了作者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注意抓离人的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
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注意从该句的空间感、色彩感入手体会“念”而难舍的情感,渲染离别之愁)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注意从白描手法、想象虚写、景语皆情语、意象的特征等等的特色体会)明确:杨柳离,晓风冷,残月缺,更酒醒。

柳,谐音“留”,有离别之意,有折柳送别之意。

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词中表面写杨柳岸,明写别景,暗写别情。

酒,与愁联系在一起,如:抽到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风,秋风萧瑟,寓意悲凉。

如:自古逢秋悲寂寥。

晓风吹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

月,象征离愁,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王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看似平凡的景物,经过组合,则含蓄的表达了词人的离愁别绪。

词中除了含蓄生动的的景语,同时也有内心真情的直接流露。

2.找出词中直抒胸臆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①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写离别时悲痛场景。

②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表达了作者的依依不舍之情。

③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注意抓想象、反问、虚词等体会情感中的无限怅恨!)
分析:与你分手的日子里,即使是有许多美好的日子,美好的风景也形同虚设,即使对你有千万种柔情蜜意又向谁倾诉呢。

表达了离别之难,及离别后的相思之苦。

小结:本词以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柳永与知己不忍离别,又不得不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及相思之苦。

六、朗诵
七、拓展延伸
自古以来,抒写离别之苦的文学作品有很多。

请同学们思考: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酒别)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壮别)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惨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死别)
八、总结
一曲雨霖铃,千古离别情。

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经典能够跨越时代、年龄、性别,引起各个时代人的共鸣。

这首词字里行间弥漫的是柳永说不尽的离别情,道不尽的相思苦,我们一起聆听邓丽君对这首词的演绎。

(播放邓丽君《雨霖铃》)
九、朗诵全词
朗读《雨霖铃》,向伟大的词人柳永致敬。

十、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词。

2、将《雨霖铃》写在作业本上。

十一、板书
雨霖铃
柳永
景语情语别时(实写)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无绪留恋离别难
无语凝噎
别后 (虚写) 暮霭楚天杨柳晓风残月良辰好景相思苦
千种风情
(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