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地理作业 第4章 海洋和陆地水(答案)

自然地理作业 第4章 海洋和陆地水(答案)

第四章 海洋和陆地水一、名词解释1、 水体的更替周期:水体在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被交替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

2、 潮汐: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的现象。

3、 潮流: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形成的周期性水平运动。

4、 波浪:海水质点以其原有平衡位置为中心,在垂直方向上作周期性圆周运动的现象。

5、 洋流:海水沿着一定的方向有规律的水平流动。

6、 河流:陆地表面经常或间歇有水流动的泄水凹槽。

7、 水系:由一条河流的干支流所构成的脉络相通的水道系统。

8、 流域:任何河流或水系分水线内的范围。

9、 河流的比降:单位河长的落差。

10、 水位:河流中某一绝对基准面或测站基准面上的水面高程。

11、 径流:大气降水到达陆地上,除掉蒸发而余存在地表或地下,从高向低流动的水流。

12、 湖泊:地面洼地积水形成较为宽广的水域。

13、 沼泽:较平坦或稍低洼而过渡湿润的地面。

14、 地下水:广义上赋存于地面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赋存于饱水带岩石空隙中的水。

15、 冰川:发生在陆地上,由大气固态降水演变而成的,通常处于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

16、 雪线: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线就是雪线。

二、填空题1、 水循环涉及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径流5个环节。

2、 水量平衡方程是水分循环的数学表达式,根据不同的区域可建立不同的水量平衡方程。

利用水量平衡方程式可以确定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等水文要素间的数量关系,估计研究地区的水资源数量等。

3、 地球表面广阔连续的水面称为大洋。

四个世界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4、 海水是含有多种溶解固体和气体的水溶液,海水中还有少量有机和无机悬浮固体物质。

5、 海水主要是靠吸收太阳光能的辐射热来增温。

大气对海面的长波辐射、海面水汽凝结、暖于海水的降水、大陆径流及地球内部向海水放出的热能,也是海水热量来源。

6、 海水热量消耗以海面蒸发为主,海面向空气的长波辐射和海面与冷空气的对流热交换,也可使海水消耗热量。

7、 海水的颜色决定于海水对阳光的吸收和反射状况。

8、 沿岸海水多呈绿、黄和棕色,部分原因是由于生物丰富和河水带来的泥沙所致。

9、 潮汐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现象,涨潮时海水面最高处称为高潮,落潮时海水面最低处称为低潮。

高潮与低潮的落差最大时,叫大潮,反之叫小潮。

10、 潮汐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现象。

涨潮时海水面最高处与落潮时海水面最低处的落差为潮差,它是以朔望月为周期性变化的。

11、 当月亮、太阳、地球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月亮和太阳的引潮力加在一起,使潮水涨得更高。

每月的农历初一(朔日)和农历十五(望日)以后两三天,月亮、太阳、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几天世界各地的潮水普遍比平时高涨。

12、 在一个朔望月内,上弦日(农历初八)和下弦日(农历二十三),太阳、地球、月球三个星体的中心几乎成一直角位置,地球受到的引潮力相当于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之差,潮水位不高,成为小潮。

13、 潮流是伴随潮汐产生的海水周期性的流动,按其变化周期潮流可分为半日潮流、混合潮流和全日潮流三种。

14、 在外海和开阔海区,潮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而成回转流。

回转流的方向在北半球为向右方向,在南半球则为向左方向。

15、 波浪包括波峰、波谷、波长和波高四个要素。

16、 波浪按成因可包括海啸、风浪、潮波、气压波、船行波等。

17、 当波浪进入浅水区或近岸后,由于波顶运动速度大于波底,当波峰部分越过波谷部分时,将导致波浪的倒卷和破碎。

这种破浪现象若发生在离岸较远的地区,如海中的暗礁或沙洲上,称为___________;若发生在海岸附近,称为___________。

18、 波浪在港湾海岸也发生折射,由于岬(jiǎ)角上波能集中而海湾内波能分散,故港湾成为船舶的庇护所。

19、 洋流是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风力是洋流的主要动力,地转偏向力、海陆分布和海底起伏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0、 北半球的风吹动洋面最终输送一层方向___________90°的厚约100m的上层洋流。

0°-30°间为东北风,上层水流向___________。

21、 北半球的风吹动洋面最终输送一层方向偏右90°的厚约100m的上层洋流。

30ºN~60ºN的西南风使上层水流向___________,60ºN~90ºN的东北风又使上层水流向___________,导致以60ºN为中心形成一个低凹。

22、 北印度洋洋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自西向东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海水自东向西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23、 由行星风系可以推论出三种洋面流模式: 以30ºN的水堆为中心的___________方向的亚热带环流、以60ºN低凹为中心的___________方向的亚极地环流,以及围绕赤道低压系统的呈反时针方向的赤道环流。

南半球同样存在以上三种洋流模式,但对应的环流方向与北半球相反。

24、 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海洋热膨胀和冰川消融,将未来50-100年间是引起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

25、 一些河流以海洋为最后的归宿,另一些河流注入内陆湖泊或沼泽,或因渗漏、蒸发而消失于荒漠中,于是分别形成外流河和内陆河。

26、 水系形式是一定的岩层构造、沉积物性质和新构造应力场的反映,水系形式通常分为:树枝状、格状和长方形三类。

27、 河流处于高水位的时期称为汛期,处于低水位的时期称为枯水期,处于中常水位的时期称为平水期。

28、 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往往由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引起,通常以径流的离差系数来表示年径流的变化程度。

29、 河流水量补给是河流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据降水形式及其向河流运动的路径的不同,河流补给可分为:降水补给、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湖泊与沼泽水补给及人工补给。

30、 湖盆是形成湖泊的必要地貌条件,水则是形成湖泊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31、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都可形成湖盆。

例如,一部分地壳断陷、下沉可以形成构造湖,河流曲流裁曲取直后可以形成牛轭湖,多年冻土区地下冰融化后,地表下陷积水形成热融湖,浅水海湾或海港被沙堤或沙嘴与海水分隔形成潟(xì)湖。

32、 热带水温常年在4℃以上,故温度分布始终为正列状态。

温带湖随季节不同而分别出现逆列、正列、等温状态。

高山和极地湖泊的水温常年低于4℃,多为逆列状态。

33、 盐湖是化学成分非常特殊的一类湖泊,盐湖是封闭地形和干燥气候共同作用的产物。

34、 沼泽形成过程基本上有两种情况,即水体沼泽化和陆地沼泽化。

35、 陆地沼泽化表现为多种形式,但基本形式都是森林沼泽化和草甸沼泽化两种。

36、 岩石的水理性质包括: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透水性等。

37、 重力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聚积于不透水层之上,使这一带岩石的所有空隙都充满水分,故这一带岩石称保水带。

在这之上的部分,岩石大部分空隙充满空气,所以称为包气带。

38、 雪线触及地面是发生冰川的必要条件。

因此,冰川是极地气候和高山气候的产物。

39、 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是影响雪线高度的三个主要因素。

40、 全球雪线位置最高处并不在赤道,而在南北两个副热带高压带,这两个高压带同赤道的温度差别并不显著,而降水量却相差悬殊。

41、 坡向不仅影响温度,也影响降水分布。

位于北半球东西走向的山地,一般北坡雪线比南坡低。

三、判断题1、 各大洋的降水量和入海径流量之和与蒸发量总存在一定的平衡余缺,说明水量平衡原理不适用于以各大洋为研究对象时。

2、 从全球水量平衡可以知道,海洋蒸发量提供了海洋降水量和陆地降水量的绝大部分,海洋是大气水分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

3、 从全球降水量与蒸发量的纬度变化对比可知,赤道地区特别是0°-10°N一带水分过剩,说明这些地区的水的积累量大。

4、 各大洋的边缘部分接近或伸入陆地,并或多或少地与大洋主体有所隔离的水域称为海。

海也自己独立的洋流系统和潮汐,但不具有洋那样明显的垂直分层。

5、 大洋东西两侧水温分布有明显差异,在低纬区,水温西高东低;高纬区,水温则东高西低;在纬度40°-50°地带,等温线西密东疏。

6、 世界大洋表面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等密度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赤道地区由于温度很高,降水多,盐度较低,因而表面海水的密度很小。

亚热带海区盐度虽然很高,但那里的温度也很高,所以密度仍然不大。

极地海区由于温度很低,降水少,所以密度最大。

7、 大洋盐度因受降水、蒸发和入海径流的影响,在南北纬度40°之间,赤道带附近盐度最低,两个副热带高压带盐度最高。

8、 由于地球围绕自转轴自西向东自转,受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潮力的影响,潮汐的周期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日的时间即以一个太阳日为周期。

9、 因为月球轨道面与黄道面成5°9′的夹角,而地球赤道和黄道面成23°27′的夹角,所以月球轨道不会超过地球南纬和北纬18°18′,潮汐从低纬向高纬减小,两极地区不再有大潮和小潮的区别。

10、 潮流是指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形成的周期性水平运动。

伴随潮汐产生的海水周期水平运动。

凡有潮汐的海区,必有同周期的潮流。

11、 海啸就是通过波浪将地震能量传递给海岸;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

12、 波浪进入浅水后,波底最终将和海底接触。

由于海底的摩擦,水分子的水平运动受到限制,其轨道由圆形变为椭圆形。

13、 波浪发生时,愈向海岸水愈浅,波浪能量除了与海底摩擦而消耗的部分以外,都集中到了更小的水体中,这就必然引起波长的增大和波高的减小。

14、 根据流动海水温度的高低,可以把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暖流比流经海区的水温高,寒流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都将对沿岸气温发生影响。

15、 流经日本群岛附近的黑潮属于北亚热带环流,属于暖流。

16、 根据流动海水温度的高低,可将洋流分为两种类型,莫曼斯克是俄罗斯最北部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极圈内最大的城市,这主要与北大西洋湾流有关。

17、 “海平面”的全称叫平均海平面,平均海平面是一个直接实测值。

18、 全球范围的海平面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反映,局部地区海岸线变化则叠加了地壳形变因素的影响。

19、 以IPCC关于21世界海平面上升的预测为依据,我国科学家更估计到21世纪中叶我国海平面上升的幅度由南向北增大,该结果未考虑各沿海地区地面的下沉幅度。

20、 河流的上游紧接河源,其特征是:落差大,水流急,下切强,河床深窄,多急滩瀑布,两岸多高山;在河流发育阶段上相当于河流的“幼年期”。

21、 河流下游的水文地貌的特征包括:河床坡度平缓,流速小,流量大,淤积作用显著,浅滩沙洲发育,河道宽阔,多汊河弯道,在河谷发育阶段上相当于“老年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