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412009 412010
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
英文名称:Musical Form and Analysis of Musical Composition
学分:4
总学时:36/学期*2 = 72
课程开设院(系):音乐系
适用专业:音乐学本科专业
前期课程:《基本乐理》、《和声》、《视唱练耳》。

一、说明
(一)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音乐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实用性、技能型课程。

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对各类音乐作品不同结构形态而开设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对学生学习其它音乐理论课、技能课有着指导意义。

本课程以曲式结构类型的教授为基础,同时注重对作品的构成材料和内在联系等微观的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音乐表现的各个层面。

(二)基本要求
在教学中通过对中外音乐作品的具体分析,讲述音乐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的辨证关系、乐思的产生极其发展的整体结构原则等,使学生掌握音乐作品中曲式结构的原则极其特征,掌握分析音乐作品的必要知识与基本技能,并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各种结构类型与表现因素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理解并表现音乐作品的能力。

(三)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作品分析能力,有初步通过听辩音响判断作品曲式结构的能力。

通过对一些定型化的、较为规范的曲式结构模式和曲式结构的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的整体框架以及作曲家在音乐创作时的整体构思,同时极大提高学生运用乐理、视唱、和声、音乐史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四)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其它教学环节的安排
1、本课程以辨证唯物论观点,依据中外音乐创作长期实践所形成的、具有普遍规律的曲式体系,对典范音乐作品进行具体分析。

2、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学生作业,进行课堂辅导与集体讨论。

3、力求启发式教学、加强课堂提问与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
第一章绪论(4学时)
§1、曲式及其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2、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
§3、音乐作品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4、曲式与作品分析的意义
第二章一段曲式(14学时)
§1、一段曲式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一段曲式的内部结构
§3、一段曲式的主要类型
§4、音乐作品实例分析
第三章二段曲式(单二部曲式)(16学时)
§1、二段曲式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二段曲式的主要类型
(1)、带再现的二段曲式
带再现二段式作品分析
(2)不带再现的二段曲式
不带再现二段式的作品分析
§3、二段曲式与复乐段的区别等
§4、双重二段曲式
复习(2学时)
第四章三段曲式(单三部曲式)(12学时)
§1、三段曲式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三段曲式的结构与类型
引申性中段及其作品分析
并置型中段与综合性中段
各类三段式音乐作品分析
第五章二部曲式(复二部曲式)(4学时)
§1、二部曲式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二部曲式的类型
(1)没有再现的二部曲式
(2)有再现的二部曲式
音乐作品实例分析
第六章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16学时)
§1、三部曲式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三部曲式的首部
§3、三部曲式的中部
§4、三部曲式的再现部及其从属部分
§5、三部曲式的音乐作品分析
复习(4学时)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高为杰、陈丹布编著《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参考书目:
(1)彭智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9月版(2)李吉提编著《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3)谢嘉辛编著《音乐分析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4)吴祖强编著《曲式与作品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5)(美)约翰·怀特著《音乐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