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单位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一、目的
为了更好的识别与分析员工的培训需求,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队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所有过程。
三、意识调查与需求识别
(一)通过问卷调查、知识竞赛、各类检查等方式对所有员工进行安全意识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评价员工对以下方面的掌握与熟练程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现场应急处置程序;工作场所特定的安全要求;事故、事件报告程序;岗位职责;岗位特定风险;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个体防护用品配备和使用等。
(二)进行员工培训需求识别,培训需求识别应考虑以下内容:员工的需求;领导的要求;变化管理的要求;特定岗位的能力要求;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相关规定;事故、事件信息;风险评价结果;培训适宜性评估结果等。
(三)由队安全质量部负责每年一次,进行队属各职能部门及实体经营单位员工安全意识的调查与安全教育培训需求的识别。
四、培训计划
根据安全意识调查和培训需求识别的结果,确定安全教育培训内容,队安全质量部负责制定全队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内容应包括:培训对象、培训教材、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考核方式等。
五、培训要求
(一)外部培训:
1.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首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48学时,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每年再培训不少于16学时。
首次培训由安全质量部联系淮南市应急管理局宣教中心组织,再培训由本人在淮南市应急管理局安全教育网站学习,并考试合格。
2.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3.有其他要求规定的外部培训,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
(二)内部培训
1.队属各实体经营公司新员工需进行三级(队级、项目级、班组级)安全教育,
时间不少于72学时。
培训内容包括:
(1)国家及省市各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条例规范规范;
(2)一队安全生产情况介绍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工作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4)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辨识与评估, 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5)施工项目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6)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
(7)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
(8)重点岗位有关事故案例分析;
(9)本单位有关劳动纪律;
(10)其他与本单位安全管理有关联的培训内容。
2.转岗员工和脱岗6个月以上复岗员工需组织进行项目级和班组教育,时间不少于20学时。
培训内容为:
(1)一队安全生产情况介绍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工作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3)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辨识与评估, 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4)施工项目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3.进入队从事服务的和作业活动的承包商、供应商的从业人员、高等院校的实习生由接收项目组织学习我队安全管理制度,掌握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辨识与评估, 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施工项目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4.经营实体公司组织本公司从业人员进行再培训,时间不少于20学时。
培训内容应包括:工作中潜在的风险;事故预防及应急响应中的职责;偏离制度可能的后果;操作程序与作业指导书等。
5.有其他要求规定的培训,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
(三)队安全质量部每年应组织不少于一次,以试卷形式进行的培训考核。
(四)由培训组织我队通过学员反馈;绩效改善;管理层反馈;测试结
果分析和现场应用能力等途径进行评估。
评估效果需包括培训计划执行率;培训目标完成率;学员的肯定程度;管理层的肯定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