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10
(三)分蘖消长与成穗规律 1.分蘖消长规律 北方冬麦区,适播,出苗后15~20 d开始分蘖;冬前达到分蘖第一盛期;越冬期出蘖速度 缓慢或停滞;返青以后,分蘖继续发生,气温达10℃左 右时出现第二盛期;起身~拔节期,达到高峰。 分蘖向两极分化:晚生蘖、小蘖衰亡,变为无效蘖, 而早生蘖、大蘖发育成穗,成为有效蘖。 分蘖衰亡的“迟到早退” 特点。
13
单株成穗1个时,O成穗 2个时,O和Ⅰ 3个时,O,Ⅰ和Ⅱ 4个时,O,Ⅰ,Ⅱ,ⅠP或O,Ⅰ,Ⅱ和Ⅲ 5个时,O,Ⅰ,Ⅱ,Ⅲ,ⅠP
14
(四)影响分蘖成穗的因素及提高分蘖成穗率的途径 1.影响分蘖力的因素 小麦单株产生分蘖多少的能 力称为分蘖力。 (1)品种类型与种子质量 (2)栽培技术措施 a.播期 b.播种量与播种方式 c.覆土深度
24
25
O.茎叶原基分化期(未伸长期)
Ⅰ.生长锥伸长期 春性品种主茎叶龄为3.3~3.4,半 冬性品种4.4~5.0,叶龄指数30~35%
Ⅱ.单棱期[穗轴(节片)分化期] 春性品种主茎叶龄为 3.6左右,半冬性品种5.5左右,叶龄指数32~37%
Ⅲ.二棱期(小穗原基形成期)春性品种主茎叶龄为5.8, 半冬性品种7.0~7.4 ,叶龄指数50~53%
3
2.分蘖的发生顺序 用O (或0,下同)表示主茎。 从O上发生的分蘖叫一级分蘖,用Ⅰ,Ⅱ,Ⅲ……表示。 胚芽鞘中长出的胚芽鞘蘖(C)也属于一级分蘖。
从一级分蘖上发生的分蘖叫二级分蘖,用Ⅰ1,Ⅱ2或 Ⅲ1,Ⅲ2……表示。由于每个一级分蘖的第一片叶是不完 全叶,薄膜鞘状,称为蘖鞘,从中伸出的蘖叫鞘蘖,下 脚注P,如CP,ⅠP,ⅡP……,属于二级分蘖。
Fig. 02-18
21
22
穗对子粒产量的贡献为10%~40%。其光合优势如下: ①穗所处的空间位置有利于截获光和CO2 ②穗的各部与子粒存在密切的韧皮部联系,光合产物 就近输入子粒 ③穗的水分关系稳定 ④穗光合碳同化具有C4途径或C3-C4中间型特点
23
(二)穗的分化与形成 1.穗的分化形成过程 小麦穗由茎生长锥分 化形成。幼穗分化进程可划分为8个时期。 Fig. 02-19
从二级分蘖上发生的分蘖叫三级分蘖,用ⅠP-1,Ⅰ11,Ⅱ2-1……表示。
Fig. 02-15
4
5
3.叶蘖同伸规律及应用 当主茎出现第3叶(3/O)时,部分植 株从胚芽鞘中发生C蘖
当4/O出现时,1/O叶叶腋里发生第1个一级分蘖Ⅰ 当5/O出现时,2/O叶腋里发生Ⅱ,同时Ⅰ蘖发生第2片叶 当6/O出现时,3/O叶腋里发生Ⅲ,同时Ⅰ蘖已达3叶龄, 其蘖鞘伸出第1个二级分蘖ⅠP。 像主茎一样,每个分蘖在伸出3片叶时发生第1个次级分 蘖,叶蘖关系也是(n-3) Table 02-07
18
七、穗的构造与穗分化 (一)麦穗的形态与构造 麦穗属复穗状花序。 穗轴。节片形态。 小穗互生排列于穗轴上。顶端小穗着生在穗轴顶端。 Fig. 02-17
19
20
小穗=穗轴+护颖+小花。上位护颖与下位护 颖。护颖形态和颜色。每小穗有3~9朵小花。
外稃和内稃。芒是外稃稃壳的延伸物。鳞 片(浆片)。每朵小花有雄蕊3枚,雌蕊1枚。子房 受精后发育成子粒。
15
d.土壤水分及通气条件 e.土壤肥力与施肥水平 f.整地质量 g.镇压、深中耕及培土 (3)气象条件
16
2.影响分蘖成穗的因素 (1)蘖级、蘖位 (2)分蘖发生早晚 (3)分蘖叶片数 (4)播期早晚 (5)群体大小 (6)单株营养面积
17
3.提高分蘖成穗率的途径 (1)掌握适宜的基本苗数与改革种植方式 (2)培肥地力 (3)培育冬前壮苗 (4)两极分化期间合理促控
第二节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Ⅱ)
六、分蘖规律与成穗 七、穗的构造与穗分化 八、子粒形成与灌浆
六、分蘖规律与成穗 (一)分蘖的作用 1.分蘖穗是构成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分蘖是看苗管理的重要指标 3.群体的自动调节过程通过分蘖进发生 1.分蘖节 是由植株地下部许多没有伸长的节、 节间,以及叶、腋芽等所组成的一个节群。 河南省小麦分蘖节中节为5~9个,一般8个。
6
7
小麦分蘖的发生与主茎叶片的出生时间的对应关 系,即同伸关系(n-3)。
凡是和主茎某叶片同时长出的分蘖就称为主茎某 叶的同伸蘖。
每个叶龄组的分蘖数是前2个叶龄组的分蘖数之 和(非波那奇数列)。
Fig. 02-16
8
9
“分蘖缺位”现象。 华北地区,适播,从播种到出苗需0℃以 上积温120℃•d;从出苗到越冬,主茎每长1片 叶需积温65~80℃•d 。
Ⅶ.药隔形成期 春性品种主茎叶龄为10.0,半冬 性品种13.0左右,叶龄指数90%
Ⅷ.四分体形成期 春性、半冬性品种叶片均已全 部抽出,即叶龄指数100%
27
2.穗分化进程的差异 (1)不同麦区幼穗分化进程的差异 Table 02-08
28
29
幼穗分化前后历时30~180 d。 北方小麦主产省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和新疆 等,幼穗分化历期较短,为45~60 d。 河南小麦幼穗分化历期和进程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开始早,历期长,前期慢,后期快”。 Table 02-09
11
河南省小麦分蘖消长规律:“两个盛期, 一个高峰,越冬不停,集中死亡”。
如何判断一个分蘖是否消亡。
12
2.分蘖成穗的一般情况 春性品种适播时,单株 分蘖数为3~8个(包括O),最后成穗数为1.5~2.5个; 半冬性品种单株分蘖5~10个,单株成穗3~5个。
中高产田春性品种亩最高群体80~90万,个别超 出100万,亩成穗30~40万;半冬性品种亩最高群体 90~120万,个别超出130万,最后亩成穗35~50万。
a.二棱前期 b.二棱中期 c.二棱末期
Ⅳ.护颖原基分化期 春性品种主茎叶龄为7.6~8.0, 半冬性品种8.0~9.0 ,叶龄指数65~69%
26
Ⅴ.小花分化期 春性品种主茎叶龄为8.0左右,半 冬性品种10.0左右,叶龄指数70~72%
Ⅵ.雌雄蕊原基分化期 当春性品种主茎叶龄为9.0, 半冬性品种10.0~13.0 ,叶龄指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