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责任的选择》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课标中有以下要求:1.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好公民;2.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
本单元的生活主题是“学会在生活中承担责任”围绕这一主题,本节课主要是讲述承担责任的代价,好处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使学生明白承担责任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推卸责任。
承担责任会给个人,他人,集体,社会和国家带来益处,不承担责任要受道德谴责甚至受到法律制裁,以此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选择责任和勇于面对责任。
《面对责任的选择》本课主要有两个层次构成。
第一层次“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主要谈责任的代价和意义,承担责任需要我们付出一定的代价,同时对自己、他人和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引导学生能辩证地看待责任,积极地面对责任。
第二层次“不承担责任的后果”,主要讲述不承担责任对个人、他人和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从反面进一步论证承担责任的重要意义,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承担责任的代价,好处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使学生明白承担责任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推卸责任。
承担责任会给个人,他人,集体,社会和国家带来益处,不承担责任要受道德谴责甚至受到法律制裁。
从而积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做一个负责的好公民。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三学生。
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待身边的问题和社会问题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但中学生毕竟仍然处在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对待问题的认识往往趋于感性化,从而对问题的理解片面化和情绪化,因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是必要的。
从对责任的的认识来说,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学校、家庭与社会对学生的关注过多,使学生形成一种优越感,他人为自己的负责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对于自身的责任或视而不见或避重就轻的现象较多,怕吃苦思想比较严重。
同时,在社会反面事例影响下,如毒胶囊、小悦悦事件等,让学生对于目前的社会风气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错误思想,造成目前中学生
责任感的缺失。
因此,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辩证的认识责任,面对责任能做出理性的选择。
初三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有着较为丰富的生活体验。
基本能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分析,并对社会热点问题兴趣比较浓厚,因此教学中从社会热点出发,联系学生实际能更好的带领学生领会教材内容,提升情感。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做出选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教学难点: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五、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多媒体出示图片:老人摔倒该不该扶?
学生描述图片所展示的内容,教师追问:是否有同感?
教师归纳导入新课:想扶却又担心,不扶又良心不安。
权衡利弊之下我们的选择变得犹豫。
面对责任,确实有很多现实的东西让我们觉得迷茫。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面对责任的选择
(设计意图:从社会热点入手,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抓住学生的心理倾向。
多数学生存在共同的心理:想去扶起老人却又担心给自己带来麻烦。
教师在肯定学生善良的本性的同时,对学生的想法表示理解,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发进一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自然而然导入课题。
)
(二)、新课探究
1、出示学习目标
2、自学导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清本课思路,自主完成基本问题)
3、深入探究
框题:“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
一、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1、引导学生分析P19“当班干部的利弊得失”
(1)形成对学生不愿意当班干部的看法的认识:一是,不想当班干部的人只看到了责任的代价而没有看到责任的好处和意义;二是,不想当班干部的人是在需要付出代价时选择了逃避。
(2)我对担任学生干部的看法:应积极争取为同学为班级服务的机会,这是一种勇于承担的表现,可以多方面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意识和能力。
2、承担责任的负面影响
(1)负面影响的表现P20段(一)
(2)做人的基本要求:
不能逃避责任,推卸责任,要勇敢地挑起责任的担子。
(3)对斯迈尔斯名言的理解
(4)李岚承担讲解员的分析
①李岚付出了这样的代价:
耗费了李岚的学习娱乐时间
影响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培养
影响了健康
②对做法的评论:
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李岚付出代价的背后是她对人生价值的正确理解,使她的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设计的意图: 学生通过对李岚的行为进行分析,知道承担责任不仅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而且会获得一定的回报。
在此,可以让同学们列举一些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由此产生的意义。
起到对知识和情感的提升作用,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
二、承担责任对个人,对社会的好处
1、承担责任的好处
P21段(一)
2、相关联接
得出结论:承担责任,肩负使命,实现国家、集体、个人的和谐,体现了社会进步和人生充实
3、 P21-22问题
李凡:参加裁判执法。
理由:是对学校负责任的表现,培养了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消极影响也在可以认同范围内
王立:打扫除
理由:同上
赵兰:尽可能帮助
理由:同上
三、框题:“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讲授
1、杨某不履行赡养父母责任的案例分析:
杨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会有哪些危害?青少年怎样孝敬父母?
2、从社会、学校、家庭等三个方面,任选一方面举例说明都有哪些不
(设计意图:通过填写表格的方式,让学生明理导行。
考查学生是否能正确把握不负责任的行为都有哪些危害,并培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中的不良现象的能力,懂得正确的做法。
)
教师小结:不负责任的行为害人害己,我们应引以为戒,勇敢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他人,也为自己,更为我们这个社会的美好。
2、 P21问题解决问题
①进言。
一个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社会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②可能后果:学习成绩下降,兴趣下降,失去老师和同学的关心。
(三)、总结本课知识点,学生谈收获
播放图片:老人摔倒。
问题: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你的理由?
生答。
教师总结:扶起的是老人,更是我们的良心、我们责任、社会的美德。
(设计意图: 从负责任的意义及代价到不负责任的后果的比较中再来认识,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对课前的疑惑通过自己的学习做出解答。
即考察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又首尾呼应,让课堂充满整体感。
)(四)、课堂小结:
“人们需要责任感,不能抗拒承担责任,因为没有它就无法前进”。
责任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正因为有无数人在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履行责任,我们的生活才如此美好,我们的社会才如此温暖,我们的国家才充满活力。
尽管承担责任可能会使我们付出代价,但承担责任也会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的充实、有价值。
让我们从现在树立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全身心地投入,把责任履行好。
设计的目的: 从负责任的意义及代价到不负责任的后果的比较中再来认识,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得出行为启示:“一个人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社会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归结到本课的落脚点,实现教育目的。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运用直观式,这样看起来条理清晰,思路明确,重难点突出,学生容易知道本课的基本知识,便于今后复习、掌握。
六、学习评价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对责任的代价与回报有了清晰的认识,对不承担责任的后果有了深刻的理解。
在责任面前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七、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理念的指引下,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与学生实际相关的问题,创设情境教学,给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
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的。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
1.要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学生,不能整体划一,那样将没有层次和梯度,容易造成“差生不消化而优生吃不饱”。
2.想办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根据教师和学生收集的材料恰当地提出与教学目标相关联的问题,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教师再引导总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