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命体征的测量与护理优秀课件

生命体征的测量与护理优秀课件


病情测量
l测量体温: −高热病人每4h测体温一次 −体温恢复正常3d后改为每日2次 −物理降温30min后测体温1次
l测量脉搏、呼吸、血压,伴随症状, 发热的原因及治疗效果
降温
采取药物和物理降温 较好的是物理降温:
T>39℃冰敷 T> 39.5℃酒精擦浴
补充营养、水份
l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 l少量多餐 l多饮水,每日3000ml l必要时按医嘱静脉补液
体温过低病人的护理
l 密切测量病情变化:监测生 命体征1次/h
l 保暖 l 做好抢救准备
体温计的种类
l玻璃汞柱式体温计:腋表、口表、肛表 l电脑数字式体温计:电子感温探头 l可弃式体温计:化学指示点,以最后变蓝色点
电子 体温 计
可弃式 体温计
水银体温计
①口表:盛水银端较细长,可作口腔或腋下测量。
l口表、腋表消毒法:
体温计浸泡于消毒液中5min→甩表→第二盒浸泡 30min→冷开水冲洗→擦干→放清洁盒备用
l肛表消毒法:
使用后先消毒液纱布将肛表擦干净, 再按上述方法消毒
口表、腋表、肛表分开清洗、消毒
体温计的检测
l甩表至35℃以下 l同时放入已测温的40℃以下的水中 l3分钟后取出,读数 l误差在0.2℃或以上,水银柱有裂痕者, 均不能使用。
稽 留 热
弛张热
特点:
l高温在39 ℃以上 l24h波动范围:超过1℃以上 l最低T仍高于正常
常见病:
l败血症 l化脓性感染
弛 张 热
间歇热
特点:
l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有 规律地反复出现 l高温在39℃以上数小时 或几天 l低温在正常范 l 围或以下数小 l 时或几天
常见病:
见于疟疾
间 歇 热
−成人为60-100次/分 −随年龄、性别、活动、情绪等因素变动
l脉律脉搏的节律性
搏动均匀规则,间隔时间相等
l脉搏的强弱 l脉搏的紧张度
频率异常
• 速脉:成人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
−发热 −大出血病人
• 缓脉:成人脉率每分钟少于60次
−颅内压增高 −房室传导阻滞
节律异常
间歇脉(早搏):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
体温
• 定义:
——人体内部的温度,是人体新陈代谢和骨 骼肌运动等过程中不断产生热能的结果。
• 体温的产生:
– 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 解而产生
正常体温
部位 口温 肛温 腋温
平均温度 37.0℃ 37.5℃ 36.7℃
正常范围
(36.3~37.2) (36.5~37.7) (36.0~37.0)
生命体征的测量与护理
主要内容
➢体温的测量与护理 ➢脉搏的测量与护理 ➢血压的测量与护理 ➢呼吸的测量与护理
生命体征
• 定义:
——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
第一部分
体温的测量与护理
主要内容
• 体温的定义、体温的正常范围 • 发热的定义、程度、过程及症状 • 体温过低的定义、体温过低的表现及分类 • 高热病人的护理 • 体温计的种类、体温计的消毒方法及检查方法 • 测量体温的几种方法
③退热期
散热>产热,体 温下降
大量出汗、皮肤潮湿、皮肤 温度降低(渐退、骤退)
防止虚脱
热型
将1、体稽温绘留制热在体温单上,互 相2连、接弛,张就热构成了体温曲线,
各种体温曲线的形状称为热型。
3、间歇热
4、不规则热
稽留热
特点:
lT 持续在39~40℃ l持续数天或数周 l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病: l急性传染病 如:伤寒 肺炎球菌性肺炎
不规则热
特点: l发热无规律 l持续时间不定
常见病: l流感 l肿瘤
不 规 则 热
异常体温
体温过低
——体温低于35 ℃
l常见于早产儿、全身衰竭的病人 l表现为:躁动、嗜睡、昏迷、心跳呼吸减慢、血压 降低、颤抖、肤色苍白、四肢冰冷
体温过高病人的护理
心理护理 测量 保暖 降温
l口腔护理 l补充营养和水分 l皮肤护理 l卧床休息
水银槽
(区别) ②肛表:盛水银一端呈圆柱形,用于直肠测温。
凹缩处使 水银柱遇 冷不致下
降。 ③腋表:盛水银端长而扁。
体温表的区别
• 肛表的球部较粗短,可防
止插入肛门时折断或损伤 粘膜。
• 口表和肛表的玻璃管似三
棱镜状,腋表的玻璃管呈 扁平状。
体温计的清洁消毒法
l常用消毒液:75%酒精、0.1%过氧乙酸
l低热 37.3~38.0 ℃ l中等热 38.1~39.0 ℃ l高热 39.1~41.0 ℃ l超高热 >41 ℃
发热过程及症状
分为三个阶段:
特点
①体温上升期 产热>散热,体
温上升。
表现
皮肤苍白、干 燥,畏寒、 寒战(骤升、渐升)
②高热持续期 产热≈散热,体温维
持在较高水平
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 唇干燥、呼吸脉搏加快、 尿量减少
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
• 昼夜:2~6时最低,14~20时最高 • 年龄: 婴幼儿>成年>老年 • 性别:女性>男性。女性排卵后>排卵前 • 运动、进食后体温升高 • 药物 • 其他:环境、情绪
异常体温
发热:
——由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或体温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体温 超出正常范围。
发热程度的判断
第二部分
脉搏的测量与护理
主要内容
• 正常脉搏的范围 • 正常脉搏的生理变化(影响因素) • 异常脉搏的种类及其特点 • 对脉搏异常病人的护理措施 • 测量脉搏的方法
脉搏的定义
Ø随着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 张,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 和回缩,在表浅动脉上可触到 搏动,称为脉搏
正常脉搏
l脉率:每分钟脉搏搏动的频率
难者不宜测口温
如有进食、冷热敷,间隔30’再测 咬破体温表:清除玻璃碎屑,口服蛋清、牛奶,摄 入粗纤
维食物
腋窝疾患、出汗较多、肩关节受伤、过度消瘦不宜测腋温 洗澡、腋部做冷热敷,间隔30’再测 直肠肛门疾患、手术、腹泻、心肌梗塞病人不宜测肛温 坐浴,灌肠后间隔30min 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相符时,应做监测 甩体温计用腕部力量,不能触及他物,以防撞碎
测量体温的方法
测量时间:3min
舌下 热窝
闭口, 勿咬
测量体温的方法
腋温
l方法:腋窝,再放体 温计水银端置腋窝
测量体温的方法
肛温 l方法:
l时间:3min l适用:婴幼儿、昏迷
l插入长度:成人3.5cm,儿童 2.5cm,婴幼儿1.5cm
注意事项
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疾患、口鼻手术、呼吸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