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空间对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摘要: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建筑室内外的生活都比空间和建筑本身更根本,更有意义。
现代城市开放空间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促进人们的交流与沟通的场所。
在这样一个空间之中,设计师需要探讨的是人类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并以此作为规划与设计的标准。
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各阶层群众的使用需求。
城市开放空间是指供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共绿地及公园等,主要是与专用空间(运动场等)相对。
那么这开放空间为什么对城市设计非常重要呢,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城市设计。
城市作为复杂综合体,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各个领域,为了使各方面协调发展,就必须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城市规划是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是建设城市的基本依据,是综合发挥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和手段。
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城市设计古已有之”说明.作为一种学科.城市设计早已存在.城市的建造.营造问题早已通过城市设计表现出来。
由于规划这一行当或学科出现的较晚,所以,早期的城市设计都是通过建筑师来完成的.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经典的城市设计理论的提出者都是建筑师的原因。
而作为一种学术,城市设计有着它自己独特的地方,它涉及到的理论众多,人文.历史、政策、规划、建筑、景观等等,在方法层面上又包含了表现的.再现的、人工的.生态的、技术的.艺术的:从类型上说又可以分为宏观的、中观的和微观的。
所以.作为一门综合的学科,城市设计从发展的历史、设计理论到设计方法都还有着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目前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每年的年会都有关于城市设计的优秀作业评选,而在建筑学学科中却没有类似的内容.那么为什么要从城乡规划学学科中去除城市设计呢?。
淡化城市设计”,。
去城市设计化”能给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带来益处吗?城市设计是规划师和建筑师都需要很好学习、研究的学科,学术的发展不能偏颇,城市设计需要在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中同时得到发展。
可动摇的法律地位.不会因人而发生改变.同时它还具有道德伦理的地位.体现的是社会公平和进步。
对比起来看.在我国所提倡和所做的一系列所谓的城市规划工作,实际上并不具有真正的城市规划的意义。
而且.纵观国际,似乎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城市规划有如此复杂的关系,也没有哪一个国家会如此频繁地制定规划.更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城市规划会离开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发展去瞻视未来.因为城市规划的理论都是基于人类生存与哲学的思考而产生的。
那么我们做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城市设计。
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而承认这一点的目的不是贬低城市规划,而是要恢复城市规划的本来意义.起到它应起的作用。
因此,需要研究城市设计作为一种技术如何将那些宏观的,社会、经济层面的思考落实在城市的建设上.因为城市设计比城市规划更容易被人们所理解.更容易将有关人类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公平.尊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针对不同的物质空间环境做出艺术构思和安排来.包括城市的形态环境、空间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
了解了这么多城市设计,我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艺术.城市生活也是一种艺术.而且.城市设计艺术是建立在城市生活艺术之上的,城市设计不仅要关注城市形象.更应关注普通人的生活需求。
从生活美学出发.我们宁要窄小的街道.不要宽大的马路;宁要真实的生活.不要虚假的表演;宁要温馨的凌乱.不要冷酷的规整;宁要简单的吟唱.不要复杂的嘶吼。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建筑室内外的生活都比空间和建筑本身更根本,更有意义。
现代城市开放空间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促进人们的交流与沟通的场所。
在这样一个空间之中,设计师需要探讨的是人类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并以此作为规划与设计的标准。
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各阶层群众的使用需求。
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开放空间,大家就会明白为什么我说开放空间对城市设计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
开放空间是指城市外部空间,通常具有开放性、可达性、大众性和功能性。
它包括绿地、水域、待建的与非待建的敞地、农林地、山地、滩涂和城市广场与道路等,是城市设计主要的研究对象之一。
城市内由绿地、水体等共同构成的开放空间体系组成城市的生态源地,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具有生态调节作用。
可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局地微气候,其中绿地、水体对空气污染、噪音损害、社会活动和美学特征也有一定影响。
因而,诚如芒福德所言:“在区域范围内保持一个绿化环境。
这对城市文化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旦这个环境损坏、被掠夺、被消灭,那么城市也随之衰退。
”我们应。
创造性地利用景观。
使城市环境变得自然而适于居住。
城市开放空间紧邻居民生活区,作为人与自然交流沟通的桥梁,对居民日常生活影响最大。
因而选择何种开放空间模式非常重要。
通常,城市开放空间布局主要有浮岛式、散点式、鱼骨式、麝道式4种模式。
参照生物气候设计原理进行分析,它们各具特点。
实际操作时可结合用地情况因地制宜加以应用。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建筑室内外的生活都比空间和建筑本身更根本,更有意义。
现代城市开放空间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促进人们的交流与沟通的场所。
在这样一个空间之中,设计师需要探讨的是人类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并以此作为规划与设计的标准。
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各阶层群众的使用需求。
城市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机体,某种意义上说城市也是有生命的。
城市开放空间好比人的呼吸系统,吸收城市中的各种废气,引入空间的新鲜空气,特别是成规模的大型山林、公园、花卉苗木基地、河道等绿色生态开放空间是城市中的绿肺,更是能调节局部小气候,净化城市空气。
一旦城市中建筑密度过大,开放空间狭小,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就会导致人们常说的“热岛效应”、水涝、空气污染、交通拥挤等城市病的发生。
如上海市中心区夏天的温度明显要高于其周围的郊区2至3度。
再如墨西哥城是一座拥有824万人口的特大城市,由于其无限止摊大饼式的扩展,连周围山坡都变成建成区,山林植被遭破坏,丧失了蓄水功能;再加建筑密度又高,整座城市被钢筋水泥覆盖着,一遇暴雨即造成严重的内涝。
从城市空间景观角度看,良好的城市开放空间,尤其是城市中心区的广场,是城市的客厅和形象的窗口,更能有效组织城市的空间景观,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
按照视觉美学的要求,城市开放空间和以建筑物为主的实体空间的比例要协调,方能产生和谐美。
一般视觉审美规律,当视点与建筑物的距离为建筑物高度时,能看清建筑物实体的细部;当距离为建筑物高度的两倍时,能看清建筑物实体的整体;当距离为建筑物高度的三倍时,能看清建筑物实体与背景的关系。
因此,欣赏城市建筑景观的最佳空间感受距离为建筑物高度的三倍左右。
考虑到合理节约土地的因素,国内外各城市的广场开放空间,一般规定最小尺寸等于它周边主要建筑的高度,而最大尺寸不超过主要建筑高度的两倍;街道开放空间,一般要求两侧建筑与街道高宽之比为1:1至1:1.25。
从城市通风角度来看。
城市绿地、水体开放空间与建筑物中的街道——规则开放空闻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两者都提高了城市的通风能力。
从城市空气净化的角度而言。
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对空气污染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直接影响就是用植物过滤部分空气中的粉尘、尾气、烟雾等有害物质;间接影响是对城市通风条件的影响,城市通风可以驱散街道上空的污染物基于以上的理论,我认为在城市设计中应遵循简•雅各布斯成为“街区公园”的这三部分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在街区公园的设计中,需要秉承以人为本、文化特色和绿色生态这三个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海德格尔认为:“不能把人跟空间分开,空间既不是外在的实体,也不是内在的经验,不能把人除外之后还有空间。
人的活动是将人(活动的发生者)和空间(活动发生的空间环境)连接为整体的重要纽带。
”中国学者单文慧认为:“城市的本质是人的聚集,是群体与个体的活动网络构成了城市的深层结构,也是城市具有活力的真正原因。
”扬·盖尔认为: “人与人的户外活动是城市最吸引人的因素。
”文化特色原则:考虑到不同地域的性格文化特征,将其运用于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可以使城市开放空间更富有特色及文化内涵。
一个好的设计,可以唤起使用人群对于地域历史文化的记忆,增加使用人群的亲切感及安全感,从而增强了场所的吸引力,同时也达到传承历史文脉的效果。
绿色生态原则: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及城区的大规模开发,城市中的绿色弥足可贵。
在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始终贯彻设计结合自然的精神,以绿色环境的创造为根本,整合水体、绿地等景观资源,将自然引入城市,打造自然生态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只有对外保持完全开放状态,内部保持不断运动状态,才能抵消城市发展所产生的增熵,才能保证城市系统的有序和稳定。
城市的这种对外开放和内部运动大部分要通过城市开放空间的调控功能来完成。
对外,开放状态所引起的与外部物质、能量、人员、价值、信息的交换主要以城市开放空间为传输载体。
传输的规模与方向的调控也主要通过开放空间来完成;内部,运动状态所引起的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发展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许多要以开放空间为作用介质,相互作用的空间转换的调控大多也通过开放空间来完成----例如,在城市建设用地的“弹性”发展过程中,根据需要!绿地和建设用地可以互相置换!街道可以适当拓宽以满足交通量的增长。
开放空间是城市无所不在的景观城市人渴望开放景观的心态是永恒的。
绿地与水域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印象和面貌。
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等已成为人们追求绿色空间的对未来城市形象和内涵的向往与期待。
这是任何精心雕琢的人工设施所无法取代的城市街道由道路各种便民设施和两旁街景组成街景是城市形象的展廊。
是最使市民和外来游客流连忘返的场所。
城市广场往往是城市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