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法第十一章国际条约法

国际法第十一章国际条约法


三、条约的分类
• 1.按缔约方的数目,可以把条约分为双边条约、 有限制的多边条约和一般性的多边条约。 • 2.按照条约内容可把条约分为政治、经济、科 学技术等类。 • 3.按条约性质可分“造法性条约”和“契约性 条约”。 • 4.按缔约主体可将条约分为国家间条约、国家 和国际组织间缔结的条约、国际组织相互间条 约。 • 5.按条约在国内的效力,可分为自动执行条约 和非自动执行条约。
• 法律事实:1、条约当事国丧失国际人格; 2、条约嗣后履行不能;3、条约长期不 适用;4、嗣后发生与条约不相容的强行 法规则;5、条约履行完毕。 • 单方行为:1、权利国单方放弃;2、情 事根本变更;3、一方违约;4、基于条 约性质的单方解约或退出条约;5、战争。
• 条约的停止施行是指一个或数个当事国 在一定期间内暂停施行条约的部分或全 部,在停止施行期间中止条约效力。 • 《公约》规定多边条约:1、以协议为 之; 2、非为条约所禁止; 3、不妨碍 或影响其他当事国;4、不得与条约之 目的与宗旨不合;5、应将其中止施行 条约的协议通知其他当事国。
• 我国宪法第61条、第89条及我国《缔结 条约程序法》第3条,国务院同外国缔 结条约和协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同 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 除,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 定,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 要协定,外交部在国务院领导下管理同 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的具体事务。
二、条约的缔结程序
• 1、缔约方的代表(持全权证书 )谈判 并起草、认证(草签 、暂签 )约文 。 • 2、谈判代表在条约文本上签署 。
• 3、缔约国国家元首或最高权力机关的批 准以表示接受条约的约束。 • 4、互换批准书或交存批准书。 • 5、送联合国秘书处登记、公布。 Nhomakorabea约的加入
• 不登记的法律后果是不能在联合国机构 中援引。 • 对开放性多边条约若是国家没有签字, 它可以履行加入的手续,交存加入书。 • 加入条约应在条约签字之后,一般是由 加入国以书面形式通知条约保存方,由 保存方转告其他缔约国。 • 批准书和加入书的法律效力相同。
第十一章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无效
国际条约法
概述 条约的缔结和生效 条约的保留 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 条约的修订、终止、停止施行与
第一节
概述
• 一、条约的定义和特征 •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2条第1款(甲) 项将条约定义为“国家间所缔结而以国际 法为准之国际书面协定,不论其载于一项 单独文书或两项以上相互有关之文书内, 亦不论其特定名称如何”。 • 定义:条约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际法主 体之间依照国际法缔结的据此确定其相互 权利与义务的书面协议。
二、保留的根据
• 传统规则保留须经全体缔约国一致同意 方为有效,有利于维护条约的完整性。 • 为实现公约的普遍性,《公约》第19条 首先肯定了国家的保留的权利,但同时 规定了三项限制:1、条约本身禁止保 留 ;2、条约规定对某些条款不得作出 保留 ;3、与条约的目的和宗旨不符时 不得保留。
三、保留的效果
三、条约的生效与暂时适用
• 1、双边条约的生效方式:(1)签署之日; (2)批准之日;(3)交换批准书之日或其 后一定日期后起生效。 • 2、多边条约生效方式:(1)全体缔约国明 确表示同意之日;(2)自一定数目的国家交 存批准书或加入书之日或之后某日起生效; ( 3)自一定数目的国家,其中包括特定的一 些国家,提交批准书后生效。 • 条约的暂时适用是指条约在正式生效前的适用。
• 《联合国宪章》第108条规定:“本宪 章之修正案经大会会员国三分之二表决 并由联合国会员国三分之二,包括安全 理事会全体常任理事国在内,各依其宪 法程序批准后,对于联合国所有会员国 发生效力”。
二、条约的终止和停止施行
• 条约的终止是指一个有效的条约,由于 一个法定的原因,其所发生的一些效果 终止的那种法律情况。 • 引起条约终止和暂停施行的原因主要分 为两类:法律事实和单方行为。 • ★案例: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理事会管辖 权上诉案。
• 《公约》第20条和第21条对保留效果的规定: 1、条约明示准许的保留,不须其他缔约国事 后予以接受;2、如全部接受为必要条件,保 留须经全体当事国接受。 3、如是国际组织的 宪章文件,保留须经该组织主管机关接受。4、 其它情形只要至少有另一缔约国接受,该项保 留就为有效。5、若一国在接到保留通知后12 个月后未对保留提出反对,即被视为该国接受。 • 6、与接受国、反对国之间保留的条款更改或 不生效,非保留国之间不受影响 。
第三节 条约的保留
• 一、保留的概念和特征 •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2条定义: “一国于签署、批准、接受、赞同或加 入条约时所作之片面声明,不论措辞或 名称为何,其目的在于摒除或更改条约 中若干规定对该国适用时之法律效果。”
保留的特征:
• 1.保留是一种单方面的声明行为。 • 2.保留必须是一项正式书面声明。 • 3.保留一般须在一国表示同意承受条 约拘束时提出。 • 4.保留通常是针对多边条约提出的 。 • 5.保留的意义在于排除或更改条约某 些条款的适用效果。
第二节 条约的缔结和生效
• 一、缔约能力和缔约权 • 缔约能力是指条约法要求缔约者应有直 接承受条约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能力和承 担违约责任的能力,否则不得缔约。 • 缔约能力的欠缺的三种情况: • 1、缔约方逾越其缔约权;2、缔约机关 ; 3、受权缔约的代表。
• 缔约能力由国际法决定,缔约权主要由 国家和其他国际法主体的内部法律。 (某个机关或个人缔结条约的权限) • 缔约权国家一般是宪法规定;国际组织 则一般是该组织的章程规定的范畴。 • 经主权国家宪法授权,联邦成员和高度 自治地区也可以具有特殊的、不完全的 缔约能力。
六、条约法的渊源与编篡
• “规定条约缔结程序及其在实施和终止 中所发生的种种问题的法律,即是条约 法”
• 条约法的渊源分为形式渊源和实质渊源。 • 形式的条约法指规定书面条约缔结程序 的条约法。 • 实质的条约法指规定条约的实质问题, 如条约的效力、解释、适用、修订、无 效、终止等的条约法。
• 1928年美洲国家会议《哈瓦那关于条约 的公约》。 • 确定条约法的公约是1969年《维也纳条 约法公约》,是适用于“国家间的条 约”。 • 中国1997年加入该公约。 • 1986年《关于国家和国际组织间或国际 组织相互间条约法的维也纳公约》。
四、条约的解释
• 解释的意义:即对条约整体或个别条款 或词句的意义、内容和适用条件的说明, 以便更好地履行条约。 • 条约的解释权:缔约者、国际组织和国 际仲裁或司法机关。 • 条约的解释规则:善意原则、整体原则、 目的原则、通常意义原则。 • 条约的文字解释规则:两种以上文字同 一作准,一般受本国文字文本的约束。
条约的四大特征
• 1、条约的主体必须是国家或其他国际 法主体 • 2、条约必须以国际法为准 • 3、条约规定的是缔约各方在国际法上 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 4、条约必须是缔约方以书面形式达成 的一致的意思表示
二、条约的名称
• 狭义的条约仅指以条约为名称的国际协议。
• 广义的条约有八种:条约;公约;协定; 专约;议定书、最后议定书;宪章、规约、 盟约;换文;宣言、公报、备忘录、文件 。 • ★案例:1952年英伊石油公司案。
五、条约的历史发展
• 1、古代和中世纪多为双边条约。 • 2、近代条约:始于1648年《威斯特伐 里亚和约》,仍以双边条约为主,主要 是政治性的,19世纪出现不平等条约 。 • 3、现代条约: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 是第一个重要的多边条约;1947年联合 国设立了国际法委员会,编篡和起草了 大量的国际公约 。
三、条约与第三国
• 条约相对效力原则,对第三国“既无损亦无 益”。二个例外:规定客观制度(造法性)的 条约;联合国的决议和公约。 • 两种情况下条约对非当事国发生效力: • 一是条约本身为非当事国规定了义务,非当事 国表示接受此义务,或该项义务是习惯法规则, 则该规则对非当事国发生效力。 • 二是条约为非当事国创立了权利,非当事国无 相反表示,该约对它发生效力。
四、条约的结构和文字
• 条约的结构 :1、约名 ;2、约首 ; • 3、约文 ;4、约尾 。 • 条约的文字 :双边条约的两份约文正本,分别 用缔约双方的官方语言写成,具有相同的法律 效力。 • 多边条约各种作准文字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如《联合国宪章》的作准文字有:中文、法文、 俄文、英文和西班牙文。1982年的《联合国海 洋法公约》增加了阿拉伯文。
第五节 条约的修订 、终止与停 止施行、无效
• 一、条约的修订
• 概念:当事国对已生效的条约在其有效 期内增加、删除或变更某些条款规定的 行为。 • “修订”、“修正” 、“修改”三个概 念在侧重方面有所不同。
• 多边条约有两种修改规则: • 全体当事国的修正规则。1、提议应通 知全体当事国;2、是修正后的条约当 事国;3、未参加订立修正协定不受约 束; 4、新参加国若无相反表示可视为 修正后的条约当事国。 • 部分当事国之间的修改。1、条约有这 种修改的规定;2、有关当事国应将修 改协定的意思及内容通知其他当事国。
三、无效条约
• 条约无效的原因有5种 :①无缔约能力 或缔约权 ;②条约有错误 ;③诈欺或 贿赂;④强迫;⑤违反强行法。
• ★案例:1959年隆瑞寺案;1913年帝汶 岛仲裁案。
四、情势变迁原则
• 情势变迁是指缔约时人微言轻或条约有 效根据的情况或事实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而这种改变非缔约者违约所致,也是缔 约者不能预料的,缔约国可以以此为由 废除或暂停施行条约。 • 《条约法公约》第62条作了限制规定, 两种情况不得引用情势变迁:一是确定 国家领土边界的条约,二是情势改变是 缔约国违约造成的。 • ★案例:上萨瓦自由区和节克斯区案。
第四节 条约的遵守、适用和解释
• 一、条约的遵守 • “条约必须信守”原则。《公约》第26条 规定“凡有效之条约对其当事国有拘束力, 必须由该国善意履行”。 • 约定必守的例外限制:法律上有效的条约 ; 情况有重要的变更;国家自保权;缔约一 方重大违约他方有权解除条约拘束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