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XG)国际法课件12_ 国家责任法
(XG)国际法课件12_ 国家责任法
二、国家责任法的特征与渊源
特征:
主要与次级规则有关 普遍性的单一责任制度
渊源:
主要是国际习惯法规则和一般法律原则
第二节 国家责任的成立
一、国家责任的构成要件:
1、行为依国际法可归于国家 2、该行为违背该国国际义务
二、行为可归于国家而成为国家行为 (主观因素)
1、国家机关的行为 2、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外交使节的行为 3、国家官员的行为 4、经授权行使政府权力要素的实体的行为 5、交由一国支配的机关的行为 6、越权或违背指示的行为 7、叛乱运动或其他运动的行为 8、私人行为
第十二章 国家责任法
1.概述
2.国家责任的成立 3.国家责任的免除 4.国家责任的形式 5.国家责任的履行 6.国念和特征 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也称国家的国际责任, 是指国家违反其国际义务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其特征: 1、国家责任的主体主要是国家 2、国家责任的起因是国际不法行为或损害行为 3、国家责任是一种法律责任
〖判决及其依据〗 1979年12月15日,国际法院指示了临时措施。法院认为:在处 理国家关系上,没有比外交使节及大使馆不受侵犯权更基本的先 决条件。纵观历史,各种信仰及文化的国家都为此目的遵循上述 相互义务;这些义务,特别是保证外交人员人身安全及不受追诉 的义务,乃是他们的代表性质和外交职务所必不可少的、绝对的 和固有的。 外交机构及其特权与豁免是经受了多少世纪以来的考验,并证明 是在国际社会中有效合作的一种重要工具;而且不问各国的宪政 及社会制度为何,它都有助于国家间达到互相理解并以和平方式 解决争端。 自古以来,各民族间在处理领事关系上所建立的不受妨碍的行为 准则,在促进各国友好关系的发展,保证外国侨民在侨居国领土 上受到保护并得到帮助方面,在当代国际法条件下,仍不失重要 性;因此,领事官员及雇员的特权与豁免,领事馆舍及档案的不 可侵犯权,同样是深深根植于国际法的原则。
鉴于上述种种考虑,根据本法院规约第41条的规定,本法院认为 基于目前情况,有必要指示临时措施,以保全所要求的权利。为 此,本法院一致同意指示下列临时措施: 1.(1)伊朗政府应立即保证归还美国大使馆、办事处及领事馆, 恢复美国当局对上述馆舍绝对的控制和占有,并应按两国间的有 效条约及一般国际法的规定,保证其不受侵犯并得到有效的保护 ; (2)伊朗政府应立即无例外地释放一切被扣押在美国大使馆或伊 朗外交部中或在其他地方作为人质的全部美国公民,并应依两国 间有效条约和一般国际法,对上述全体人员提供充分的保护; (3)伊朗政府应从即日起,对美国外交领事人员提供依两国间有 效条约和一般国际法所享有的充分的保护、特权和豁免,包括一 切刑事的管辖豁免,以及离开伊朗的自由和便利。
三、违背国际义务(客观要素)
1、义务起源:国际习惯、条约、一般法律原
则、国家单方面行为 2、行为表现:作为或不作为 3、是否造成“实际损害”不影响国际不法行 为的构成 4、根据义务的性质和程度可分为一般国际不 法行为和严重国际不法行为
四、一国对另一国不法行为的责任
这种“衍生责任”包括:
1979年11月29日,美国向国际法院就美国驻伊朗大使馆的处 境及美国驻伊朗的外交和领事人员被扣为人质的问题对伊朗 提起诉讼。
〖双方主张及理由〗 美方声称,伊朗政府已经违反并且仍在违反1961年《维也纳外交 关系公约》、1963年《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1955年《美伊友 好经济关系及领事权利条约》、1973年《关于防止和惩罚对国际 保护人员包括外交代表犯罪的公约》、《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惯 例,请求法院判决并宣布:(1)伊朗违反了对美国承担的各项条 约义务;(2)伊朗有义务立即释放拘禁于大使馆的所有人员及拘 禁于伊朗外交部的3人,并保证他们安全离境;(3)伊朗政府应 对其不法行为向美国赔偿损失;(4)将对此罪行负责的人员送交 主管当局惩处;同时请求采取临时保全措施。 伊朗政府辩称,国际法院不能、也不应该受理此案。由于这个问 题仅代表一个全面问题的非中心的、次要的侧面,不应该将全面 的问题分割开来研究。25年来,美国一直在干涉伊朗内政,剥削 伊朗,对伊朗人民犯下了无数违反国际法准则和人道主义的罪行 。伊美冲突中所包括的问题不是美国起诉书所根据的条约的解释 和适用的问题,而是其他许多更基本和更复杂的问题。
(一)赔偿的范围 (二)赔偿的性质 (三)赔偿的方式
第 五节 国家责任的履行
一、国家责任的援引 二、反措施
第六节 国家责任的新问题
一、国家的刑事责任 二、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所产生损害性 后果的国际责任
案例:美国驻德黑兰外交和领事人员案——外交 、领事特权与豁免、国家责任
1979年11月4日,在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外进行游行示威的伊 朗人(主要是青年学生)袭击了大使馆馆舍。尽管大使馆曾 多次呼吁伊朗当局给予援助,但伊朗保安部队并没有干预或 控制这种局势,结果大使馆馆舍被占领,使馆人员,包括领 事及非美籍人员和当时在大使馆的来宾,均被拘禁。11月5 日,在伊朗的领事馆也发生了同样的事件。从那时起,该大 使馆和领事馆馆舍一直在占领者手中,占领者搜索并掠夺外 交和领事档案与文件。除释放13人外,其余的被拘禁人员均 被扣作人质,以迫使美国满足他们提出的要求。其后伊朗政 府声明赞同和支持武装分子的占领使领馆、扣押人质的行为 。
1、一国援助或协助他国实施国际不法行为; 2、一国指挥或控制另一国实施犯国际不法行 为; 3、一国胁迫另一国实施国际不法行为。
第三节 国家责任的免除
一、同意 二、自卫 三、反措施 四、不可抗力 五、危难与危急情况
第四节 国家责任的形式
一、继续履行
二、停止和不重复 三、赔偿
任何一国固然不负有同他国维持外交关系或领事关 系的义务,但却不能不承认那些不可回避的、固有 的义务,这些义务现已被编纂在1961年和1963年的 维也纳公约中,而伊朗和美国都是缔约国。 本案所请求之事的局势继续存在,揭示了有关人员 仍置身于困乏、痛苦、忧虑,甚至是生命和健康的 威胁之中,并因而可能造成严重的不可弥补的损失 。 法院还不能不注意到伊美作为缔约国的1973年《关 于防止和惩罚对国际保护人员包括外交代表犯罪的 公约》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