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数学第一轮备考复习教案

高考数学第一轮备考复习教案

一般式
A,B,C为系数
无限制,可表示任何位置的直线
注:过两点P1(x1,y1),P2(x2,y2)的直线是否一定可用两点式方程表示?(不一定。(1)若x1= x2且y1≠y2,直线垂直于x轴,方程为 ;(2)若 ,直线垂直于y轴,方程为 ;(3)若 ,直线方程可用两点式表示)
2、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
若点 的坐标分别为 ,且线段 的中点M的坐标为(x,y),则 此公式为线段 的中点坐标公式。
在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经历如下的过程:首先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用代数的语言描述几何要素及其关系,进而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处理代数问题;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最终解决几何问题。这种思想应贯穿平面解析几何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不断地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从新课改近两年来的高考信息统计可以看出,命题呈现出以下特点:
(2)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 到直线 的距离 ;
(3)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 间的距离
3、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二)热点提示
1、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是非常重要的位置关系,因此高考中对直线的考查多以此为载体;
2、两点间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3、常在与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交汇处命题。
【考纲知识梳理】
1、各种题型均有所体现,分值大约在19-24分之间,比重较高,以低档题、中档题为主;
2、主要考查直线及圆的方程,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及综合应用,符合考纲要求,这些知识属于本章的重点内容,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有时还注重在知识交汇点处命题;
3、预计本章在今后的高考中仍将以直线及圆的方程,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及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为主命题,且难度有所降低;更加注重与其他知识交汇,充分体现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方向。
第一节直线与方程
【高考目标导航】
一、基本公式、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及直线方程
(一)考纲点击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2、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4、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1)两条直线平行
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 ,其斜率分别为 ,则有 。特别地,当直线 的斜率都不存在时, 的关系为平行。
(2)两条直线垂直
如果两条直线 斜率存在,设为 ,则
注:两条直线 垂直的充要条件是斜率之积为-1,这句话不正确;由两直线的斜率之积为-1,可以得出两直线垂直,反过来,两直线垂直,斜率之积不一定为-1。如果 中有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时, 互相垂直。
三、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1.两条直线的交点
设两条直线的方程是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 的解,若方程组有唯一解,则这两条直线相交,此解就是交点的坐标;若方程组无解,则两条直线无公共点,此时两条直线平行;反之,亦成立。
2.几种距离
(1)两点间的距离
平面上的两点 间的距离公式
特别地,原点O(0,0)与任一点P(x,y)的距离
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
①关于倾斜角的概念要抓住三点:
ⅰ.与x轴相交;
ⅱ.x轴正向;
ⅲ.直线向上方向.
②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 .
③倾斜角 的范围 .
(2)直线的斜率
①直线的斜率就是直线倾斜角的正切值,而倾斜角为 的直线斜率不存在。
②经过两点 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是
2012版高三数学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第八章平面解析几何
【知识特点】
1、本章内容主要包括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最基本,也是很重要的内容,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
2、本章内容集中体现了用坐标法研究曲线的思想与方法,概念、公式多,内容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3、研究圆锥曲线的方法很类似,因此可利用类比的方法复习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与几何性质,掌握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
【重点关注】
1、关于直线的方程,直线的斜率、倾斜角,几种距离公式,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的定义与性质等知识的试题,都属于基本题目,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一般涉及两个以上的知识点,这些将是今后高考考查的热点;
2、关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题目出现次数较多,既有选择题、填空题,也有解答题。既考查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又考查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直线与圆锥曲线联系在一起的综合题多以高档题出现,要求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较高;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解析法、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待定系数法在各种题型中均有体现,应引起重视。
【地位和作用】
解析几何是17世纪数学发展的重大成果之一,其本质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直线和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它们的几何性质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并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二、直线的方程
1、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名称
方程的形式
已知条件
局限性
点斜式
为直线上一定点,k为斜率
不包括垂直于x轴的直线
斜截式
k为斜率,b是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不包括垂直于x轴的直线
两点式

是直线上两定点
不包括垂直于x轴和y轴的直线
截距式
a是直线在x轴上的非零截距,b是直线在y轴上的非零截距
不包括垂直于x轴和y轴或过原点的直线
(二)热点提示
1、基本公式、直线的斜率、方程以及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是高考的重点;
2、常和圆锥曲线综合命题,重点考查函数与方程、数学形结合思想;
3、多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属于中低档题目。
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
(一)考纲点击
1、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
2、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