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浩瀚的海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种类组成多样性高、门类齐全,拥有许多古老的种类,例如,被誉为活化石的鲎、海豆芽等。
生物资源数量相当可观,海洋每年约生产1350×108t有机碳。
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海洋每年可提供30×108t水产品,够300亿人食用。
也有人推算,海洋向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相当于全世界陆地耕地面积所提供食物的1000倍。
目前世界海洋捕捞和养殖的范围只占大洋面积的10%,绝大部分海域尚未开发。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将更加重视海洋,让海洋来解决人类食物的供应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把鱼类、肉类和豆类列为人类三大蛋白质来源。
因此,人类极大地寄希望于进一步开发富饶的海洋生物资源。
从生物学上分,海洋生物资源包括鱼类资源,海洋无脊椎动物资源,海洋脊椎动物资源和海洋藻类资源。
(一)鱼类资源鱼类资源是海洋生物资源的主体。
它们是人类直接食用的动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
鱼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2.5-3)×104种,其中海产鱼类超过1.6×104种,但真正成为海洋捕捞种类的约为200种。
其中年产量不足5×104t的占多数,为140多种。
超过100×104t仅有12种,即狭鳕、大西洋鳕鱼、秘鲁鳀鱼、大西洋鲱鱼、鲐鱼、毛鳞鱼、远东拟沙丁鱼、沙瑙鱼、智利竹荚鱼、沙丁鱼、鲣、黄鳍金枪鱼等,它们约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1/3。
世界渔场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
可划分为太平洋西北部、东北部、中东部、中西部、西南部、东南部;大西洋西北部、东北部、中东部、中西部、地中海、黑海,以及大西洋西南部和东南部;印度洋东部和西部。
太平洋鱼类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各大洋中渔获量最高的海域。
太平洋的渔获量可占世界总渔获量的一半左右。
这里有最著名的秘鲁渔场,盛产秘鲁鳀鱼。
此外,还有千岛群岛至日本海北太平洋西部渔场,以及中国的舟山渔场等。
北太平洋西部渔场主要有鲑鱼、狭鳕、太平洋鲱鱼、远东拟沙丁鱼、秋刀鱼等鱼种。
产量居世界各海区中第一位。
大西洋的渔业资源也很丰富,主要渔场有挪威沿岸到北海的大西洋东部渔场和纽芬兰渔场等。
此外,还有西北非洲和西南非洲渔场等。
大西洋的渔业生产量在世界各海区中居第二位。
印度洋的渔业主要集中在西部,东部产量不高。
印度洋的底层鲆类和中上层鱼类资源尚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印度洋西部塞舌尔群岛,是广阔的拖网渔场。
(二)海洋无脊椎动物资源海洋无脊椎动物门类众多,估计有16万种。
经济价值较大,目前已被人类利用的约有130多种,包括软体动物头足纲中的乌贼、章鱼,鱿鱼等;瓣鳃纲的贻贝、牡蛎、扇贝、蛤、蚶、砗磲等,腹足纲的鲍鱼、红螺等;节肢动物的甲壳纲中的对虾、龙虾、蟹等;棘皮动物海参纲中的海参等;腔肠动物钵水母纲的海蜇等。
大西洋西北部是世界上捕捞头足类的中心,年产约106t。
大西洋中东部是世界上头足类捕捞的第二渔场,年产约30×104t。
中国近海黄海、东海是以日本枪乌贼和大枪乌贼为主。
中国南方以曼氏无针乌贼为主,与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并列为中国的渔业四大鱼种。
在世界大陆架和大陆斜坡上部海区内头足类的蕴藏量约(800-1200)×104t,有90%尚未开发。
在软体动物中,瓣鳃纲和腹足纲统称贝类,贝类不仅可以食用,而且许多种类还可以药用。
在双壳类软体动物中,牡蛎、贻贝和扇贝和渔获量可占90%。
全世界有牡蛎200多种,中国沿海有20多种。
中国南方有僧帽牡蛎、长牡蛎、近江牡蛎等。
贻贝有紫贻贝和翡翠贻贝、加州贻贝等。
扇贝的种类也很多,分布广泛,世界各海洋都有,中国南方种类较多,主要是华贵栉孔扇贝等,北方主要是栉孔扇贝,近年来还引进海湾扇贝。
蚶、缢蛏等也都是著名的海产贝类。
还有一些能够产生晶莹的珍珠的贝类,统称珍珠贝。
虾和蟹是人类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
捕虾业是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渔业,世界上捕虾的国家达七、八十个,主要产虾国家是美国、印度、日本、墨西哥等。
虾场主要分布在南美、中美、欧洲南部、中国、朝鲜和日本南部外海。
蟹类种类很多,中国有600多种,绝大多数为海生,常见的有三疣梭子蟹、锯缘青蟹等。
在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是勘察加蟹和雪蟹,年产约15×104t。
在海洋无脊椎动物资源中还有腔肠动物门的海蜇以及棘皮动物门的海参。
全世界的海参约1100多种,可供食用的约40种。
中国海域有海参约100种,仅西沙群岛就有20多种。
从渤海湾、辽东半岛到北部湾的涠州岛、南沙群岛都出产海参。
海蜇属水母类,是一种透明膜质的腔肠动物。
虽然水母的种类很多,但经济价值大的仅4种。
中国的海蜇资源是很丰富的。
我国北方沿海常见的是海蜇、面蜇、沙蜇三种,分布于南海的是黄斑海蜇。
(三)其他海洋脊椎动物资源1、海龟与海鸟海龟是珍贵的海洋爬行动物。
全世界海龟共有7种,生活在热带海洋中。
海龟是上等食品,龟甲、龟掌、龟肉、龟血等都可制成名贵中药和营养品。
全世界有时一年可捕捞海龟3×104t以上,致使海龟数量越来越少,目前已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海鸟的种类约350种,其中大洋性海鸟约150种。
比较著名的海鸟有信天翁、海燕、海鸥、鹈鹕、鸬鹚、鲣鸟、军舰鸟等。
海鸟终日生活在海洋上,饥餐鱼虾,渴饮海水。
海鸟食量大,一只海鸥一天要吃6000只磷虾,一只鹈鹕一天能吃(2-2.5)kg鱼。
在秘鲁海域,上千万只海鸟每年要消耗鳀鱼400×104t,它们对渔业有一定的危害,但鸟粪是极好的天然肥料。
中国南海著名的金丝燕,用唾液等做成的巢被称为燕窝,是上等的营养补品。
2、海洋哺乳动物海洋哺乳动物主要是海兽,包括鲸目、鳍脚目、海牛目和食肉目中的海獭。
在海兽中以鲸类的数量最多,经济价值最大。
全世界的鲸约有90种。
鲸的大小彼此相差很大,小的如有些海豚长1m多,重几十千克。
大的几十米长,重上百吨。
人们习惯上把须鲸和抹香鲸等大型鲸称为鲸,而把小型鲸称为海豚。
南极海域是鲸等海兽最多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捕鲸场,捕鲸产量几乎占世界总捕鲸量的80%-90%。
中国的鲸类资源也十分丰富,不仅有大型的蓝鲸、长须鲸、大须鲸、拟大须鲸、黑露脊鲸、抹香鲸,而且有大量的海豚,如长江口的白鳍豚,珠江口到厦门海域的中华白海豚等,但由于过度捕捞,现在,大小鲸类已属保护对象。
其它海兽资源包括海狮、海象、海豹等鳍脚类。
海狮约13种,海象1种,海豹18种。
世界各海区皆有海豹类,海象是北极特产,海狮类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和南极海域。
海狮类中有一种类称为海狗,是重要的皮毛兽之一,估计在北太平洋有200万头。
在鳍脚类中有一种南象形海豹,是首屈一指的巨兽,雄的长达6.5m,体重3200-3700kg。
目前已知中国海域的鳍脚类有4种。
其中海狗、北海狮、髯海豹只有偶然捕到,数量最多的是斑海豹。
鳍脚类中还有一类海牛目,共有4种,在中国南方海域常见的一种叫儒艮,俗称“美人鱼”。
(四)海藻资源海藻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之一。
海藻的营养价值很高,全世界有70多种海藻可供人类食用,还广泛地被用做饲料和肥料,有些又是医药上疗效显著的药材,还有些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全世界海洋中海藻每年的生产量约为(1300-1500)×108t,但为人类所利用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在约4500种定生的海藻中目前只有50种左右被人类利用,可见其资源潜力是非常大的。
中国是利用海藻最早且最广泛的国家之一,常见的且经济价值较大的种类有20多种。
二、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分析(一)海水、沉积物质量总体较好,生物多样性状况保持稳定。
2015年,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维持在较好水平,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
海洋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海草、红树植物、造礁珊瑚的主要优势类群及自然分布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
国家级海洋自然/特别保护区的海洋生物资源、自然遗迹和生物多样性等保护对象得到有效保护。
(二)海洋功能区环境满足使用要求,部分区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
海洋倾倒区环境状况保持稳定,海洋油气区水质和沉积物质量基本符合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未对周边海域生态环境及其他海上活动产生明显影响;重点监测的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度假区水质状况总体良好,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稳中趋好,满足沿海生产生活用海需求。
(三)赤潮灾害有所减少。
发现赤潮共计35次,累计面积2809平方公里,分别较上年减少21次和4481平方公里。
三、海洋生物产业运行现状2015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64669亿元,比上年增长7.0%,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6%。
2015年,海洋经济总体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全国海洋产业增加值38991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25678亿元。
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329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749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3885亿元,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1%、42.5%和52.4%。
另外据测算,2015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589万人。
图表2011-2015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情况数据来源:国家海洋局2015年我国海洋产业总体保持稳步增长。
其中,海洋渔业、海洋盐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海水养殖和远洋渔业产量稳步增长;海洋油气产量保持增长,不过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低影响,增加值同比小幅下降;海洋船舶工业加速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但仍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沿海港口生产总体放缓,航运市场持续低迷,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增速放缓;海洋电力业发展平稳,海上风电场建设稳步推进;海水利用业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发展环境持续向好;重大海洋工程稳步推进,海洋工程建筑业快速发展;海洋矿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滨海旅游业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邮轮游艇等新兴海洋旅游业态蓬勃发展。
图表2015年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构成图数据来源:国家海洋局在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情况方面,2015年,环渤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23437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2%,比上年回落了0.5个百分点;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8439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5%,与2014年基本持平;珠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3796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3%,比上年回落了0.5个百分点。
四、海洋经济产业的投资特性(一)公有性、流动性和立体性海洋经济具有公有性、流动性和立体性。
海洋有史以来就是人类所共有的,海洋的公海部分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各濒海国家和地区的领海或专属经济区,也不像陆地上的土地那样可以归私人占有,生活在其沿岸的居民,均可享渔盐舟楫之利;海水本身是流动的,因此赋存于海水中的某些资源也常随海水的流动而不断变换着位置;海洋资源广泛分布于海洋表面、海洋水体、海底和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