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八 城市与城镇化(讲解部分)

专题八 城市与城镇化(讲解部分)


居民点可以和无污染、规模小但劳动力需求多的工厂企业(如电子装配厂、家具制造 厂等)交错分布
对环境有轻度污染的工矿企业应当与居民点有一定的距离
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工矿企业应远离居民区,并建设卫生防护带加以隔离
(3)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①控制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规模相适应。②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合理 增修交通基础设施。③规范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加强绿化,减轻交通污 染。④加快住房建设,构建和谐人居环境。 (4)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一方面针对城市污染源,加大对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的综 合治理力度;另一方面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三、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影响城市景观 表现:美国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建筑高度向郊区递减;欧洲城市中心多广 场、教堂等建筑,高层建筑在市中心以外。 原因:城市发展历史不同,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欧洲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
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12分)
方法应用
解析 描述城市的区位优势,要分别从自然条件(地形、地势、气候、河 流、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农业基础、交通条件、城市等级和相关职能)两 方面进行,注意答案的完整性。
答案 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宽阔;气候较温和;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周边 地区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 心。
国家类型 比较项目 起步 时间
目前 速度
早晚 原因 快慢 原因
发达国家
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工业化早 趋缓(甚至停滞) 城镇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
发展中国家
晚(20世纪中叶以来)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快 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
城镇 人口 比重
所处阶段
城镇化 表现及 原因
大小 原因
地理 北京专用
专题八 城市与城镇化
考点清单
考点一 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等级体系
基础知识 一、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土地可用来作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 住宅用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区、文化区等。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 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用地。
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
表现。
二、城镇化进程
从世界各国城镇化进程来看,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 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
城镇化进程示 发展阶 特点


问题
发展新趋势 国家
后期 阶段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市 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 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 迹象 至停滞
表现 原因
大(70%以上)
小(不到40%)
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
起步晚,城镇化水平低
后期成熟阶段
初期阶段或加速阶段
逆城镇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
基础设施的完善
劳动力过剩
四、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镇化问题:城镇化问题主要是由于城市人口膨胀、城市规划不合理、 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等人为 原因造成的。城镇化问题不是城镇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其实质是城市发 展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相适应响 交通通达度越高,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 不同,地租高低也相应地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4.常见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
二、城市的等级划分 1.划分城市等级的依据:人口规模。我国城市等级从大到小依次为超大城 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2.城市的功能、数目与服务范围
问题
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
城市交 通问题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噪声污染;④固体废弃物污染;⑤光污染;⑥辐射污染
①交通拥堵,上下班高峰期尤为严重;②交通事故频繁发生;③公共交通发展缓慢; ④停车位紧张
城市住 宅问题
城市社 会问题
①住宅质量低、设备缺少、住房破损;②房价昂贵使大量住房空置,空房率上升; ③大量外地人口流入城市,缺乏住房,出现贫民窟、棚户区;④住房费用飞涨
对大气有污染(有害气体 当地为一个主导风向,应布局在其下风向 和烟尘等)的工矿企业(如 当地为季风区,则应布局在与冬夏季风风向相垂直的郊区 石油化工厂、火力发电厂
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等)
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如印染厂、农药厂、化肥厂等)应布 局在远离生活区和生活用水取水口的下游河段
从环境综 合效益的 角度考虑
①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②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受教育程 度低者;③老年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④内城经济衰退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 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心商务 状
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
区)
物高大稠密;功能分区
明显,有水平分异、垂
直分异
工业区
集聚成片,在工业城市尤 专业化程度高,竞争、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交通
其是重工业城市所占比 协作导致集聚,又因为 干线分布
重较大
环保、地租等因素导致
分散
2.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
3.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1)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原因主 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二 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业、住宅等)的付租能力往往随空间位 置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城市功能分区是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具体分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 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 和住房条件。 (3)建设生态城市
重点难点 城镇化、郊区城镇化与逆城镇化
①城镇化
②郊区城镇化 ③逆城镇化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 转化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出现逆城镇 化现象
发达国家
加速 阶段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 聚集,城镇化推进较快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环境恶化等问题
出现了郊区 城镇化现象
发展中国 家
初期 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 问题较少,处于城镇化低水平时
阶段 较慢

三、城镇化进程的空间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镇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 达的地区,城镇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城镇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 现出不同的进程。
成因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堵
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
城市中心居住环境恶化,为追求更好 的生活环境
郊区城镇化和逆城镇化
表现
城镇化进程
迁移方向
城市自身发展
主要发 生国家
郊区城 镇化
城市发展的加速 阶段
居民、企业迁往 城市面积扩大,人 发展中
郊区
口增多
国家
逆城 镇化
城市发展的后期 阶段
基础知识
考点二 城镇化
一、城镇化的含义
1.概念
城镇化即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标志
①城镇人口增加;②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③城镇建设用地
规模扩大。其中②为最重要的指标,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影响
城镇化不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
市格局与主体风格已经形成。 2.影响建设格局 杭州:受我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形成山水城市。 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其他主要建筑则沿中轴线排列,以显示皇 权的至高无上。 华盛顿:以国会大厦和白宫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轴线及其交会处为中心, 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了美国人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居民及工商业迁 大城市人口减少 发达
往农村或小城镇
国家
方法技巧
方法 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
例 [2015福建文综,37(2),12分]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 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 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 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二 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 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 量居中亚地区前茅。
1.城市功能分区
功能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住宅区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主 建筑质量上,出现高级 高级住宅区 城市的外缘,与文
要功能区,占城市空间的 、低级分化;位置上,高
化区联系
40%~60%,工业化后出现 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 低级住宅区
分化

内城、工业区附 近,与工业区联系
商业区(中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3.城市的合理规划 (1)首先选择城市的布局形式:集中紧凑式还是分散疏松式。 (2)进行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其中,在协调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 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便利的交通。 ②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
基本原则:
类型
布局原则
从风向 角度考虑
从河流角 度考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