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专题八 城市与城市化(讲解部分)
专题八 城市与城市化(讲解部分)
栏目索引
拓展延伸 城市中心“岛屿”效应
热岛效应
城市市区气温经常比郊区高
雨岛效应 湿岛效应
市区降水比郊区偏多。原因:市区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市区凝结核多 夜晚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高于郊区
混浊岛效应
市区污染物比郊区多,能见度低
栏目索引
知能拓展
考点一 城市功能分区及形成
一、城市三大主要功能区
功能区 形态
(1)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栏目索引
栏目索引
(2)交通通达度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 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着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2.其他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栏目索引
三、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1.商业区的布局要求 商业区的布局一般遵循市场最优原则(靠近城市几何中心)和交通最优原 则(位于市区环路边缘或高速公路出入口处)。
栏目索引
2.工业区的布局要求 (1)风向:对大气有污染(有害气体、烟尘等)的工厂(如石油化工厂、火力发 电厂等)应布局在城市主导风向下风向的郊区或与冬、夏季风风向垂直的 郊外。 (2)河流流向: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工厂(如印染厂、造纸厂等)应布局在远离 生活区和生活用水取水口的下游河段。 (3)环境效益:无污染、规模小但劳动力需求量大的工厂(如电子装配厂、 家具制造厂等)可以和居民点交错分布;对环境有轻度污染的工厂应与居 民点有一定的距离;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工厂要远离居民点,并设置防护带 加以隔离。
含义
具体表现
拉力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
推力 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乡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等
(3)标志:② 城市人口 占总人口的比重。 (4)意义 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 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是③ 社会经济 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栏目索引
易错提醒 (1)城市等级高低与规模的大小往往与城市区位的优劣密切相关,但城市的 区位优越并不表明城市的等级高、规模大。 (2)区域中等级较低、规模较小的城市的某些服务的范围不一定小,如一些 旅游城市的旅游服务范围可能覆盖全国甚至全世界。
栏目索引
知识4 城市化
1.城市化概述 (1)概念:① 人口 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驱动力
(1)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中,A表示① 同心圆 模式,B表示扇形模式, C表示多核心模式 (2)三类模式图中,都有的功能区为② 商业区 、住宅区和工业区,它们 构成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
栏目索引
3.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 (1)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有③ 经济 、社会、历史、行 政四方面,它们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栏目索引
知识清单
知识1 城市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包括:① 商业 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 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2.城市功能分区 (1)形成:因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② 位置 需求相同,导致 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 (2)特点: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各种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 兼有其他功能。
(2)发展变化: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导因素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 变化。
栏目索引
知识3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范围、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城市等级
规模
提供职能级别
提供职能种类
服务范围
高
大
高
多
大
低
小
低
少
小
2.城市等级体系特征 (1)城市数目、位置关系:等级高的城市数目较① 少 ,相距较② 远 ; 等级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 (2)服务范围: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③ 层层嵌套 的。
阶段。
栏目索引
知识5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 (1)生物多样性减少。 (2)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3)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 (4)出现城市“① 热岛 ”现象,密集建筑群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 2.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 3.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 (1)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② 良性循环 。
工业区 集聚成片
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通干线分布
拓展延伸 “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栏目索引
栏目索引
二、城市功能区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原因有两方 面:一是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二是城市各 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业、住宅等)的付租能力往往随空间位置呈现不 同的变化趋势。
(3)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类型 商业区 ③ 住宅 区 工业区
分布 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方
栏目索引
栏目索引
知识2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作城市 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栏目索引
3.住宅区的布局要求 高级住宅区的布局一般考虑上风(上风向)、上水(河流上游)、高坡(地势 较高处)、近文教区、环境优美;低级住宅区一般靠近工业区,便于工人上 下班,等。 4.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要有卫生防护带,带内可植树造林,安排一些非公用 建筑物,如仓库等。这样既可对住宅区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绿地面积, 改善城市环境。
特征
位置
住宅区 集聚成团状,占地 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 中高级住宅区 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
面积大,工业化后 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与低
区相联系
出现分化
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低级住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
地、工业区相联系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 商业区活动繁忙,昼夜人口数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状或条状分布 量变化大,建筑物高大稠密
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栏目索引
(1)时间变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
平的“④ S ”形曲线。
A: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B:中期阶段
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城市化问题
C: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的C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A或B